○张新东
强化换届后失意干部的心理调适
○张新东
干部人事调整是党委换届重要任务之一,正确面对进退留转是每个干部应有的心态。有进必有退,在干部调整过程中,一些干部对职务安排的自我预期与最终结果有差距,导致心理落差过大,对组织上有想法,在工作中闹情绪,“不进万念灰”、“未退心先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如果不及时加以调适,长期被负面心理困扰,行为难免有失偏颇,问题严重的,还可能导致一些错误的言行,对自身、对整个队伍建设、甚至对地方或部门发展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对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一是加强沟通交流,确保“退职”不“褪色”。有些干部认为,既然自己退了下来,相应的工作也有其他年轻干部去干了,自己工作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可以“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了,工作上“得过且过”。针对这种情况,组织部门和各级党委应及时摸清干部思想状态,通过与失意干部加强沟通交流,既要肯定他们的成绩,也要帮助其树立今后努力方向,引导其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正确对待进退留转。要加强对失意干部的心理调适,允许他们有正常表达意见的渠道,让不满情绪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泄。
二是强化岗位锻炼,确保“换岗”不“涣志”。对失意的人来说,最有力的“强心针”就是给他们希望,不“一竿子打死”,弃之不用。要根据他们不同的专长、特点,给他们安排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给他们展现自我创造的机会,为他们提升实力搭建平台,让他们在“挑大梁”中实现个人价值,从而调整好心态。要动态掌握“失意干部”在换届后的表现,对那些能心态调整好、在工作岗位上有实绩、得到群众公认的干部,在兼顾组织需要和本人意愿的基础上,进行新一轮的岗位或职务调整,让他们人尽其才。
三是加强贴心关怀,确保“落选”不“落寞”“。人走茶凉”是很多干部离任后的感受,落选干部可能会觉得其受到社会的轻视,在别人眼里“掉价”。这是一种很普遍的心理。针对这一情况,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引导人们客观评价干部,以使失意干部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对失意干部的困难和问题,只要不违反组织原则和纪律要求,能够解决的要及时给予解决。特别是对一些年老体弱、经济条件差、生活压力较大的离任干部,要采取发放救助金“、一对一”结对帮扶等措施,切实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是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卸任”不“泄气”。严是爱,宽是害。对失意干部要把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帮助失意干部把好人生的正确方向。要常敲警钟,利用各种方式方法,提醒干部不失志,始终把心思用在认真工作上,不触碰“高压线”。要完善机制,保障干部不因失意做出不该做的事。最重要是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让工作能规范化运行,让行为能得到约束。要打击歪风,对一些失意干部的不正当行为,在提醒无效的情况下,应加大查处力度,以正风气。
(作者单位 广东省惠州市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 楚 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