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艺 司升云
菜青虫识别与防控技术口诀
熊艺 司升云
特约栏目主持:司升云
男,1970 年生,武汉市蔬菜所植保室主任,武汉市农科院植保学科带头人。中国植保学会园艺病虫害防治委员会委员,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理事,湖北省昆虫学会理事,湖北省植保学会理事。主持、参与科研课题10 多项,发表学术论文80 余篇,完成室内外国家农药登记试验2 000 多项,主编与参编了《蔬菜病虫草害识别与防治》丛书等六部,获市以上科研成果8 项,国家科技发明专利2 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 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 项,市政府津贴获得者,入选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
青虫虫青,白蝶蝶白,春秋两季,高发成灾。世代交叠,全国为害,减产绝收,甘蓝白菜。
注:菜青虫成虫称菜粉蝶、白粉蝶,全国普遍发生,长江流域春秋两季发生较重,世代交叠现象明显,主要为害甘蓝、花椰菜、萝卜、大白菜、小白菜、豆瓣菜等十字花科蔬菜,防治不及时,易造成蔬菜减产甚至绝收。
蝶舞于田,白裙翩翩,翅顶黑角,翅间黑斑。橙黄色卵,形似炮弹,单产散产,立于叶面。绿色幼虫,毛毛绒绒,体侧黄线,断断连连。纺锤形蛹,三棱突现,胸绕丝圈,尾粘丝垫。
注:菜青虫成虫为灰黑色,翅白色,顶角灰黑色,前翅黑斑明显,雌蝶每翅2个,雄蝶仅有1个。卵初产乳白色,后变为橙黄色,呈炮弹状,表面具有纵脊及网格纹,散产于叶面。幼虫体青绿色,气门上有淡黄色间断线,腹面绿白色,体表密布细小黑色毛瘤。蛹纺锤形,中间膨大而有棱角状突起,蛹体有绿色、棕褐色等色型,胸部有丝质线圈及尾部有丝垫附着于植株上。
先啃叶肉,再为孔洞,只留主脉,毁产严重。
由南至北,代数递减,南方八代,北方减半。以蛹越冬,蛹期半年,翌春四月,羽化蜕变。白日晴暖,飞婚产卵,幼虫文静,叶面缠绵。适宜冷凉,不喜干旱,春秋两季,两峰相连。
注:菜青虫在全国各地年发生世代不同,东北地区4~5代,华北4~6代,武汉、杭州8代,长沙8~9代。以蛹在菜田附近的墙壁、屋檐下、篱笆、树干、杂草残株等处越冬,一般选在向阳的一面。翌春4月开始羽化,成虫白天飞婚,边吸食花蜜边产卵,以晴暖的中午为盛。卵散产,多产于叶背,幼虫在叶面为害,在植株上化蛹。菜青虫发育最适温度为20~25℃,与甘蓝类蔬菜发育所要求温湿度条件相近,因此春秋两季形成2个为害高峰。
铲草除残,清洁田园,净苗移栽,控制虫源。
自然天敌,保护利用,生物防治,积极推行。Bt发酵,病毒流行,植物提取,天敌寄生。
注:菜青虫天敌昆虫较多,有赤眼蜂、绒茧蜂、金小蜂等,注意保护利用。田间选择生物农药种类有16 000单位苏云金杆菌(Bt)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20亿PIB/g菜青虫颗粒体病毒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植物源农药0.3%印楝素乳油1 000倍液、2.5%鱼藤酮乳油1 000倍液等。
春秋两峰,害虫混生,主防菜蛾,兼治青虫。若需单防,菊酯先用,施于早晚,治在低龄。
注:要求在菜青虫低龄期特别是卵孵化高峰期用药,一般在早上与傍晚进行喷施。由于各地菜青虫与小菜蛾发生期较为吻合,如混合发生,以防治小菜蛾为主,对青虫进行兼防,小菜蛾与菜青虫兼防农药有5%氟虫脲乳油800~1 200倍液、5%氟啶脲乳油800~1 200倍液、5%氟铃脲乳油800~1 200倍液、5%美除(虱螨脲)乳油1 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1%甲氨基阿维菌素乳油1 500倍液、2.5%菜喜(多杀菌素)乳油2 000倍液、5%普尊(氯虫苯甲酰胺)悬浮5 000倍液、15%安打(茚虫威)悬浮剂2 000~4 000倍液、10%除尽(虫螨腈)悬浮剂1 000~2 000倍液。如果菜青虫单独发生,则可以首先选择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可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用于菜青虫防治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有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2 000倍液、2.5%氟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5%顺式氰戊菊酯乳油2 0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10%联苯菊酯乳油2 000倍液等。
熊艺,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省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重点实验室,430074
司升云,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201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