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恒效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设计属创意产业,目前创意产业的增长速度比传统服务业快两倍,比制造业快4倍,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艺术设计创意人才,成为当前一项紧迫任务。而目前我国从事设计产业的人员占就业人口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不能满足创新型社会的要求。因此,与行业密切结合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办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一些高职院校的设计专业在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中,突破性地试行一种新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工作室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绩,并积累了相关经验。本文在总结这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研究心得着重阐明实施和推广“工作室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和途径,为“工作室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提供借鉴。
(1)内涵。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以工作室为空间依托,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以辅助教学和承接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将产、学、研融为一体。学生通过双向选择进入工作室,采用师徒制模式,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纵向交替进行、横向互相渗透,逐步形成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
(2)管理模式。工作室为开放的教学空间,在院系领导下,工作室负责人负责教学组织安排和总体规划,对工作室成员实行二级管理;教学团队具体负责学习任务、项目开展、校企互动等。
(3)教学组织。为学生提供更加具体、详致、明确的专业学习方向。通过工作室平台,师生关系已转换为师徒关系,师生之间面对面零距离接触,营造师生间良性互动关系。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创新能力。
(4)师资结构。教师必须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的知识与实践能力,具备“双师”素质。要能承接项目,担负工作室的各项任务,要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对工作室学生进行能力培养。
(5)教学评价。采用作品展示制,将学生完成的作品集中展示,可借此评价指导教师;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客户选择”的方式,侧重于让学生学会表达设计思路,分享设计成果,感受和体验项目工作室制的精髓。
传统的课堂式教学存在着许多的弊病,教师和学生面对一个有限的空间很难展开理论教学以外的其他形式教学方式。“工作室”制几乎完全打破了教室和车间的界限,一切教学行为均可以根据导师的教学需要灵活安排空间并转换空间,教室可以是车间,车间也可以是教室。“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不同于一般的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实践教学,它更加突出教、学、做的有机结合,注重为培养具有创业创新能力、综合素养和独特个性的复合型艺术人才提供平台。同时,“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也对专业教师的动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我们的教师具有双师素质,更要求有较高的复合素质。“工作室制”使学生能够较早地明确今后的发展目标。学生感到充分尊重了他们的选择权,有利于他们根据个人的实际条件选择方向和导师,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去发挥和培养自身特长,从而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如有的学生是通过在工作室的学习来提高设计能力,为将来就业打好基础,有的则是为今后专升本或攻读硕士而努力。工作室导师普遍认为,进入工作室学习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以前增强了,学习态度比以前端正了,学习效果也比以前明显了。
引入知名艺术设计企业并以课程模块为内容建立“工作室”,企业负责人为“工作室”主持人。把实际项目引入到课堂教学,企业人员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真项目真做的实践训练,真正实现以任务驱动、项目引导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引导”的教学方法,根据 所对应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所需知识和技能,及一线生产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以岗位能力为主线,以岗位职业要求为标准,以课程模块为内容建立的。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可建立室内设计工作室、景观与园林设计工作室、建筑设计工作室、家具设计工作室、公共艺术工作室等。以各“工作室”为基本框架构建学习领域,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网络状分布的教学平台。各工作室以项目引导的个案教学为特征,既独立又相互渗透,具有融合性、开放性、互动性、可选择性的特征。这种“工艺作坊”式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现场教学与模拟创业教学特点,适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办学要求。
第一,“工作室”制教学要求学生自主选择相应的工作室课程修读学分,通过选课的形式实现学分制的目标管理。
第二,“工作室”制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依托企业的资源与优势,淡化教室和实验实训室的界限,推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实训室或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完全打破教室和车间的界限,一切教学行为均可以根据导师的教学需要灵活安排空间并转换空间,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可转换为“师徒”之间的关系,教师有机会零距离接触和了解每位学生,并能和他们展开专业及专业以外的沟通与交流,能更好地落实各项教学工作,彻底改变了以往师生疏离的现象,形成师生间的良性互动。
第三,每个工作室背后均有一家公司或企业作为依托,“工作室”与企业建立直接的合作关系,企业与“工作室”二位一体,学生进入“工作室”就意味着介入企业,让学生在课堂上就预先进入企业员工角色。由此做到了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触,能够使学生增加学习兴趣与创业、就业意识,能够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
第四,“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与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下,建立这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无疑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解决学生就业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
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学习基本上以自学为主,这样教师的经验与设计理念学生很难得到。实行工作室教学,就相当于小组教学,教师的指导就会比较轻松,与每位学生的交流也就增加了许多。在工作室里,大家主要实行方案讨论法、施工现场教学法与模拟创业教学法等。各个工作室还可以开拓创新,探索出适合自身建设与发展的新方法。
工作室其实可以看作一个模拟的设计公司,工作室既是他们学习、培训的教室,也是他们的公司,工作室主要进行基于企业岗位的生产性实训。
在专业工作室中,教师全权负责工作室的运行,教师以企业设计师或者虚拟公司的老板身份参与管理、指导学生学习,而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参与实际设计制作生产过程,定期轮岗,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要求。师生在现场教学与项目教学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互动作用。工作室的教师由校内教师和企业设计专家组成。对校内教师而言,不仅要求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实用的专业设计技能,如较强的专业认知能力、设计表达能力、电脑制图能力、社会沟通能力等等,这些方面很少有专业教师同时具备,因此,专业工作室就需要由几名各有所长的专业教师共同合作,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教学团队,可以解决学生从实训单位带回来的各式各样的问题。专业工作室中的学生,不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学生,更多时候是作为一个设计师或者公司员工的角色。学生需要在工作室里完成教师布置的虚拟课题,在指定的公司里面完成企业实际项目,进行设计创造。通过这样的实践,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综合素质。
以“工作室”为主线,引进企业,建成设施先进、技术含量高、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项目开发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成为面向市场、面向行业、面向区域的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要结合新时代高职艺术设计实训基地建设的特点,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要进行整体规划,要突出合理性、科学性、艺术性、数字性、前瞻性、实用性,同时结合职业资格认证要求引进高科技、先进的数字化艺术设计类设施、设备。建成后的实训室能体现新工艺和新的设计理念。
在巩固已有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要加强对校外实训基地的指导与管理,建立定期检查指导工作等制度,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同时面向企业提供“项目化”合作教育、技能培训与技术服务等途径,扩大合作层面,提高合作深度,形成校外实习基地运行与管理长效机制,充分满足生产性实习和顶岗实习的需要。
教学注重的是教学的全过程,而并非侧重于结果,确定学生能否达到学习目标是考核的关键点。考核不仅是单方面的,而是双向的,是对“教”与“学”的考核,考核结果不仅用来鉴定老师和学生,也能更好地激励教学。
考核方式应坚持实时评价的方式,对项目实施进程中的每个阶段,如项目实施的计划、创意构思、项目设计方案、项目实施方案等阶段进行实时考核。取消传统的考试、考查两种考核方式,着重于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考核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评价方法由小组自评、组间互评和团队评价三种方式组成。小组自评侧重考察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组间互评侧重检验公正性和对已出现问题的判断和解决能力;在团队评价中不以教师个人的考核为准,而以由教师和相关行业企业人员以及客户共同组成的评价团队进行评价。
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制度可以克服教学和考核之间的矛盾,调动教师教的积极性,确保教学任务计划的顺利完成。“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教”的考核,应从考核方法和内容上做相应的调整和改革。在具体指标的设定上,以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既不只看最终的结果(如项目是否采纳),也不只看中间的过程(如课堂氛围或教案教具),而应真正客观地评价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将一门课程从开始安排、制定教学计划到具体教学过程以及对学生的考核方式视为一个整体来考核。
[1]孙晓男.“工作室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6).
[2]任 健.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讨[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3]吴玉红.关于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开展“工作室制”项目课程教学的探讨[J].艺海,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