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办学特色建设的思考

2012-04-02 00:11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水利办学我院

吴 戈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 430212)

办学特色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强化办学特色、走特色发展之路,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界的共识。我院提出,在十二五期间,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发展为主题,以提高质量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办学活力,实现特色发展和跨越发展,全面提升综合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水利行业和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到2015年底,将学校建设成以水利为特色,以工科为主体,相关专业协调发展,整体水平处于省内知名、行业一流的省级特色高职院校和水利高职示范院校。如何准确把握办学特色的内涵,理解办学特色的特征,确立特色办学的路径,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是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文就我院高职办学特色的建设谈几点个人看法。

1 特色建设是高职院校成功发展的必由之路

“办学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体现在不同层面上。例如,体现在学校治学方略上,具有科学的独特的办学理念、创新的办学思路;体现在学校教育上,形成了创新的教育模式、与众不同的专业特色、人才特色;体现在学校教学上,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及其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体现在学校管理上,建立了创新的管理制度和机制,确保了人才培养的高质量。

高职教育办学特色的具有以下特征:(1)独特性和优质性,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无我有”,是指本校独有、特别、鲜明的个性。这种 “独特性”是一所学校最突出、最典型、最具个性的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作风。“人有我优”,指学校从实际出发,不断地提高办学各要素及其结构关系的整体优化水平,使办学处于更优状态,以追求更佳的办学效益。(2)积淀性和稳定性。办学特色是在学校长期历史积淀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所高职院校对自己长期办学经验进行总结,并在以后的办学实践中不断传承、点滴积累,进而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办学模式的结晶。它能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具有稳定性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并能得到社会和公众的广泛认可。(3)发展性和创新性。办学特色不仅是对过去历史的总结,同时也要着眼于未来学校的发展前景和规划。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和外部办学环境的改变,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也会随之不断丰富和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特色。创新性要求决策者要有特色办学的创新精神,探索办学特色的创新勇气,改革原有特色的创新魄力,发展办学特色的创新行动。

特色建设是高职院校成功发展的必由之路。鲜明的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取得成功发展的决定因素。只有鲜明的办学特色,才会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才会有高效持久的办学效益和社会信誉。特色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命线,办出高职教育的特色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只有办出特色才有生命力。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技能型实用人才是高职教育最大的特色,高职院校要及时把握这一特色,否则将会失去生存发展空间,丧失竞争优势,陷入办学的困难境地。特色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活力所在。特色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内在需要,这种由内在需要而产生的内驱力、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会激励师生去积极主动地建设和发展学院,创造学院办学的特色质量品牌,使学院在高职教育发展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多年来,我院依托水利行业,以水利类专业为主,服务水利发展,培养水利人才,办学特色明显,办学成绩显著,赢得社会好评。

2 大力彰显水利特色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我院的办学特色

高职院校的特色建设要在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职业教育的特殊属性,研究发现和培养特色,探索和总结创建特色的经验,逐步形成特色成果。在特色建设时要坚持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特色建设要确立科学的发展观,要符合高职教育、市场经济和地方工作规律,反映学校各项工作发展的客观实际和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发展;龙头带动,均衡发展;立足长远,持续发展;实事求是,科学发展。(2)发展性原则。特色建设是一个艰苦的奋斗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积淀过程,不能幻想轻而易举地成功,需要人们去精心打造。特色建设的内涵要具有前瞻性和引导性,所形成的特色成果要能够引领学院的发展方向,为学院以后的发展奠定认识和实践基础。(3)个性化原则。特色建设要结合学院客观现实条件,充分发挥内在潜力,创造具有个性风格的特色经验和成果,在共性的基础上标新立异,彰显个性化特色,使学院在高职领域和地方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性。(4)服务性原则。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1 大力彰显水利特色

大力彰显水利特色是我院特色发展的需要。水利特色是在学校长期历史积淀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在办学实践中不断传承、点滴积累,进而形成的办学传统和办学模式的结晶。我院源自成立于1959年的长江工程大学,原隶属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江委),学校创办初期主要为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培养水利水电科技人才。1985年以后,在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实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根据形势发展,本着立足水利,服务地方的方针,不断拓宽服务范围,先后为长江委与全国水利系统及地方经济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多年来,学校依托水利行业,服务水利发展,培养水利人才,赢得社会好评。学院发展需坚持为水利行业服务,重点办好水利类专业,发挥水利优势,彰显鲜明的水利办学特色。

大力彰显水利特色,是适应新时期水利事业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进一步明确了水利的战略地位。国家大幅度增加财政专项水利资金、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水能资源开发利用、重点支持水利院校和水利类专业建设,加大水利人才培养和培训力度。水利行业地位提升、投入加大、建设加快,将为水利院校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带来更丰富的资源。目前,我院已被确定成为第三批“全国水利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建设单位”,为我院的水利特色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2 积极形成新的特色专业

管理体制的转换和办学地点的转移为办学特色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2004年6月,根据国务院(国办发[2000]11号)文件精神,省人民政府向水利部长江委下达了《省人民政府关于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变更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批复》,批复决定,将我院划转湖北省管理。2008年学院整体由赤壁迁入武汉江夏办学。由部管到省管,由赤壁到江夏,需要我们既发挥传统的优势,为水利行业服务,又要我们适应新的变化,为区域经济服务。需要我们在对过去历史的总结同时,着眼于未来学校的发展前景和规划。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和外部办学环境的改变,不断丰富和发展我院的办学特色。

积极形成新办学的特色是我院跨越发展的需要。学院十二五期间提出跨越发展,全面提升综合办学水平,提出到2015年底,全日制高职在校生达到9000人,开设专业30个左右。要实现这个目标,仅靠水利类专业的发展是不现实的。实际上,一些水利强校,在发挥传统的水利特色的同时,积极开办新的特色专业,综合实力和综合水平大幅提高,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行业和全国的示范。如果一味追求某一特色而局限发展某两三个专业,难以完成跨越发展的目标。

3 努力实现新开专业的特色发展

专业特色的建设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体现。高职院校是否具有活力,是否具有竞争力,关键在于专业是否有特色。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瞄准市场精设新专业。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是高职专业设置的依据,要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努力跟踪市场的状况和需求变化,通过加强市场调查和需求预测,依据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及其变动趋势来设置与调整专业。我院是位于武汉的省属高职院校,应围绕湖北省及武汉市省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设置专业,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武汉市八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提出大办钢铁、汽车、船舶、石化、轻工纺织、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物流八大产业;学院所处的江夏区建有现代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基地、光电子信息产业园、物流产业基地等,为我院机械、汽车、电子、物流、营销等类专业设置提供了依据。加强与用人单位合作,开展充分的调研,了解人才的中、长期需求及相适应的教学要求,保证专业的适应性;通过校企联动,把专业、职业和就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更新办学理念和专业建设观念,明确专业特色定位。建设专业特色是一项涉及专业建设多方面创新性和变革性极强的教学改革活动,没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超前的专业建设观念作指导,就不可能创建出专业的特色。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专业特色定位要在广泛的社会调查和对人才市场科学预测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论证。如本专业在国内、省内所处的地位、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社会环境与其他学校相比有哪些优势和特色,从而准确把握特色专业建设方向。要在专业方向细分的基础上,进行专业方向选择,一般选择一个方向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并进行特色定位。方向选择和特色定位不是盲目的,要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现状和发展趋势,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资源和能力优势,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实现学校和社会共赢。

构建特色内涵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培养人才模式。人才培养方案是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技术方案。专业特色建设必须要构建一个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度一致,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管理体系、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具有先进性。人才培养方案要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系统设计、统筹规划人才培养过程,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积极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

构建一支满足专业特色建设需要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专业特色建设教学团队是保障专业特色建设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没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学团队,要实现专业特色的创建目标是绝对不可能的。办出专业特色,必须拥有深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求每位教师既是理论课程的讲师,又是实训技术操作的工程师,是理论与实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引进了高素质的专职教师,通过培训进修等方法不断提高现有教师的水平,建立专业教师到对口企事业单位定期实践制度,同时要注重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聘任(聘用)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一批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吸引企业技术骨干参与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水利办学我院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