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凌海
(忻州师范学院专科部,山西忻州034000)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方法
胡凌海
(忻州师范学院专科部,山西忻州03400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作为语言和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反映每个民族的特定文化。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大量习语,英汉文化在生存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历史背景方面的差异,都可以从中体现出来。目前主要的翻译方法有异化译法、归化译法、折中译法、略译法和补译法等。
习语;文化差异;翻译方法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大量习语,英汉习语的最大区别在于文化意象上的差异。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文化内涵,英汉习语源于不同的文化,所以许多习语看似对等,其实并不相同。因此,了解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比较它们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对翻译习语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存环境的差异。每个民族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产生的习语也就不同。比如,英国为大西洋及北海所环绕,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人们的生活与海洋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与海洋、船只有关的习语有很多,如:A smooth sea never made a skillful mariner(平静的大海练不出好的水手);Living without an aim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生活没有目的就像航海没有罗盘);The sea has fish for everyone(机会人人有,全靠自己)。[1]而中华民族生活在亚洲大陆,人们的生活与土地有紧密的联系,因而有许多与土地和农业有关的习语,如:面朝黄土背朝天;瑞雪兆丰年;六月连阴吃饱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风俗习惯的差异。由于中西方习俗不同,对于同一事物,人们经常会有不同的观点。比如,在中国,荷花会使人联想到“出淤泥而不染”;而在西方,lotus flower没有这个含义。菊花在汉语中往往有“高雅”的内涵意义,而在英语中却具有“死亡”的意义。中西方语言中的颜色词也有不同意义。如,在中国古代,“黄”字通常会让人联想到天子,而英语中yellow一词就不会使人产生这种联想。在中国,龙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们认为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而在西方,dragon一词是邪恶的象征,是含有贬义的。“狗”在汉语中常带有贬义,如: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腿子、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等;而在英语中,dog是忠诚的象征,人们对狗有很深的感情,如: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
宗教信仰的差异。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思想、生活的方方面面。佛教在两汉时期就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影响,因而汉语中有许多与佛教有关的习语,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看僧面看佛面;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而在西方国家,人们主要信仰基督教,因而有许多与god,hell有关的习语,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也);Go to hell(下地狱);Man proposes,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2]
历史背景的差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典故、历史事件等,因此也会出现与各自历史相关的习语。比如,在英国扩展殖民地的过程中,英国文化受到了殖民地文化的影响,如:like the black hole of Calcutta(加尔各答的黑洞),这个习语比喻闷得让人难以忍受的地方。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与历史背景有关的习语,如:说曹操,曹操到;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破釜沉舟等。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信息准确、流畅地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活动或行为。19世纪末著名的翻译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我国的翻译理论影响极大。20世纪50年代傅雷提出了“神似论”。他说:“以效果而论,翻译应该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钱钟书进一步提出了“化境论”。刘崇德提出了“信、达、切”的观点。[3](P6~7)这些观点相互补充,不断完善。综合这些标准,习语的翻译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符合译文读者的理解能力和欣赏特点。目前主要的翻译方法有异化译法、归化译法、折中译法、略译法、补译法,等等。
异化译法。这是一种在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且不引起错误的联想的条件下,向译文读者介绍源语文化的方法。用这种方法翻译习语,可以丰富中西两种语言。而且,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用异化译法翻译英汉习语,读者也能够理解。如: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大路通罗马);a storm in a tea cup(茶杯里的风波);笑里藏刀(hide a dagger in a smile);初生牛犊不怕虎(New-born calves make little of tigers)。
归化译法。归化译法是意译的一种,是指在译入语中找到与原文习语对等或相似的习语直接进行翻译。有些英汉意义相近的习语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一致,双方有相同的意义和修辞色彩,有相同或相似的形象比喻,在这种情况下,可直接互译。有些习语完全相同,如: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to burn one’s boats(破釜沉舟);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热打铁);to add fuel to the fire(火上加油)。[4](P161)有些习语大体相同,如: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箭双雕);an ass in a lion’s skin(狐假虎威);to laugh off one’s head(笑掉牙齿)。有些习语意义貌似相同,但反映各自的民族色彩,像人名、地名、典故一类的习语,翻译时不要再现源语的民族或地方色彩,以免译入语读者不了解。
折中译法。折中译法也是意译的一种。中英文化差异使许多习语无法使用异化译法和归化译法,这时可用折中译法来翻译。如:The family could hardly keep their heads above ground(这家人几乎活不下去了);We had planned to give mum a pleasant surprise on her birthday,but Jimmy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我们原打算在母亲生日那天给她个意外惊喜,可吉米却泄露了秘密)。
略译法。有些习语的一部分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如果用异化译法会使译入语读者难以理解,这时可省去其中特定的文化内容。如,“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可译为“The best stratagem is to quit”,省去前半句。还有一些由两个句子组成的汉语习语,两部分表达相同的意义,这时也可采用略译法。如,“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可译为“Man’s fate is as uncertain as the weather”。
补译法。为了翻译的完整,有时可以使用补译法。补译法指直译字面意义,再补充一些源语的隐含信息,使读者更清楚地理解原句的含义。如:班门弄斧(show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the master carpenter)[5];黄鼠狼给鸡拜年(The weasel goes to pay his respects to the hen——not with the best intentions);竹篮打水(to draw water with a bamboo basket——only to get none)。
习语是民族语言的精华,反映了每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由于英汉民族文化的差异,英汉习语也存在文化差异。因此,在翻译习语的过程中,译者必须深入了解英汉文化,运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准确流畅地传递原文信息。
[1]黄冠.从文化差异的角度论中英文习语翻译[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4).
[2]曾于芳.由英语习语、谚语看中英文化差异[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3]张春柏.英汉汉英翻译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张培基.习语汉译英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79.
[5]李宁一.中英文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5).
H315.9
A
1673-1395(2012)09-0078-02
2012-07-02
胡凌海(1972—),女,山西平遥人,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 强 琛 E-mail:qiangchen4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