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测试中若干问题的探索

2012-04-01 09:07王彩豫王群生
关键词:腔调儿化声调

王彩豫王群生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3;2.长江大学文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普通话测试中若干问题的探索

王彩豫1王群生2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3;2.长江大学文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在普通话教学和测试中,有一些问题是普通话教师和普通话测试员不能回避,而又是考生在测试中一定要注意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研究,能为普通话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提供参考。

普通话;测试;探索

一、异读词

为了便于学习使用,1985年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下简称《审音表》)明确了异读词的规范读音,将常用的800多个异读词归纳为两类,做了不同处理。

(一)大部分异读词确定了统读音

废止其他读音,只保留一个读音,这个读音即为异读词的统读音。例如:画框,取消kuānɡ音,统读作kuànɡ;围绕,取消rǎo音,统读作rào;指甲,取消zhī音,统读作zhǐ;穿凿,取消zúo音,统读作záo。

废止异读音,确定统读音,是《审音表》处理异读词的主要方式。确定了统读音的异读词有580多个,这给人们学习普通话带来很大的方便。

(二)200多个异读词仍保留着异读音

大体有三种情况。

文白异读的异读词,词义差异甚微,但语音差异明显。例如:逮,“逮耗子”中读dǎi,“逮捕”中读dài;场,“场子”中读chǎnɡ,“场院”中读chánɡ。

异读音差异较大,且词义差异比较明显的。例如:创,“创造”中读chuànɡ,“创伤”中读chuānɡ;处,“处长、到处”中读chù,“处理、惩处”中读chǔ。

异读音差异很大,词义差异也很大的。例如:拗,“拗口”中读ào,“执拗”中读niù;绿,“绿色、绿化”中读lǜ,“绿林好汉”中读lù。

《审音表》具有立法性质,学习普通话,必须依照《审音表》中确定的音去认读。由于人们对580多个实现统读音的异读词有一个学习过程,而200多个保留异读音的异读词,人们过去多是乱念的,也有个重新学习的过程,所以《审音表》是语音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1]

二、词语的轻重音格式

(一)双音节词语轻重音的主要格式

中·重式。前一个音节读得不轻不重(中音),后一个音节读为重音。例如:台阶táijiē,波涛bōtāo,富翁fùwēnɡ,职员zhíyuán,个别ɡèbié,涡流wōliú。普通话双音节词语中,95%左右都属于中·重式词语。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第二项“读多音节词语”中,除必读轻声的词语外,其他双音节词语一般都应读作中·重式。

重·轻式。即轻声词,前一个音节读得略长,后一个音节读得轻而短。例如:巴结bājie,答应dāyinɡ,工夫ɡōnɡfu,裁缝cáifenɡ,咳嗽késou,眉毛méimαo。

重·次轻式。第二音节略轻于第一音节,但没达到轻声词的程度,是后一音节有轻化倾向的词语。例如:安排ānpái,秋天qiūtiān,批评pīpínɡ。

(二)测试中的要求

除了轻声词,如“耳朵、眉毛”等之外,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读多音节词语”项中,会有少数重·次轻式词语,一般都应作中·重式词语处理,如果读作近似轻声词,要扣分,但在语流中应视语境来确定。

(三)重·次轻式词语与轻声词的主要区别

重·次轻式词语的第二个音节,形式上保留调号,如,声音shēnɡyīn;音量也没有达到轻声词程度。在朗读和说话时,重·次轻式词语的读音不是固定的,有时保持重·次轻式状态,甚至会读作重·轻式,有时会读作中·重式。和轻声词相比较,重·次轻词(诽谤,太阳)可以读作中·重式,但轻声词(月亮,眉毛)不能读作中·重式。

(四)语流(朗读,说话)中中·重式词语的轻化现象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

(3)鸟儿……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以上例句中的“盼望、气息、湿润、酝酿、清脆、应和”等词语,本是中·重式双音节词语,前一音节读作中音,后一音节读作重音,但在普通话语流中,这些双音节词的轻重音格式发生了变化,其第一音节要读作重音,后一音节则带有明显的轻化倾向。上述词如果依照中·重式处理轻重音格式,虽然语义不受影响,但显得非常生硬、不自然。在进入一级乙等时,普通话测试员可以按“语调偏误”——“字词的轻、重音失当,或不自然,且有系统性表现”扣分。事实上,这类轻重音格式处理不当,是不可能进入标准普通话——一级乙等的。语流轻声也不限于中·重式词语,如“水手撵它它不走,抓它,它乖乖地落在掌心”中的“它”,应读作轻声音节。[2]

三、普通话的儿化

凡是标出的儿化词,要读儿化韵,问题是没有标出儿化的字词什么时候读儿化,什么时候不读儿化,那就要依据某些因素来做判断了。

(一)儿化的作用

儿化有区别词义、词性的作用。如,“他是我们的头儿(领导)”和“肩膀上顶一个头(脑袋)”,句中的“头儿”、“头”词义不同。而“瓶盖儿找到了”和“快盖上”,其中的“盖儿”和“盖”一个是名词,一个是动词。

有些读儿化的词语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如,“娇巧的小嘴儿”表示可爱。

有些儿化可以体现普通话的口语色彩。如,“有一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儿”,“一只孤单的小鸟儿”。

(二)儿化的判断

在书面作品中,有的词语有儿化标记。如:银条儿,雪球儿,我不该发那么大的火儿,在人们头顶盘旋了几圈儿。这样的儿化词可以直接读出。

在朗读或说话时,有些词语并没有儿化的标记,但也必须读成儿化韵,大体有两种情况:其一,从情感表达看,如“绿色的羽毛儿”,“鸭子样的扁脚儿”,读作儿化韵,就能较好地体现“喜爱”的感情色彩,而有没有预设的修饰语(绿色,鸭子样)是判断的重要依据。其二,从普通话发音习惯和口语的语音效果看,有些词语不读儿化,就会显得不够自然,或是给人一种比较生硬的感觉。如小鸟、几圈、小孩、从小、时候、心眼、有点、差点、一丁点、聊天、小家伙、胸口等,应考虑读作儿化韵。

(三)儿化的选择

北京话中的儿化是一种较普遍的语音现象,也是北京语音的重要特色之一。读准儿化韵,有助于词语感情色彩的表达,也有助于增强普通话的口语色彩。

北方方言区讲用普通话的人,儿化不可滥用,如把“您是哪国人”,“济南真算个宝地”读作“哪国人儿”,“算个宝地儿”,反而显得做作、不自然。

南方方言区讲用普通话的人,“小鸟、扁脚、小家伙”没有读作儿化,至少是普通话的口语色彩比较欠缺的表现,这就应该在儿化的学习和运用方面多下一番功夫。[3](P24)

四、普通话的声调、腔调和语调

(一)声调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的地位

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声母、韵母、声调都是音节的基本构成因素,但三者并不处在同一个平面上。普通话的四个声调是普通话语音最显著和最基本的特征。普通话的声调水平,基本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普通话的等级水平。[4]

所谓“地方普通话”,一般来说,就是声调基本上是普通话。笔者认为,许多北方人只要把方言的声调改作普通话声调,也就是普通话了。笔者称作“普通话声调中心论”。袁忠瑞先生认为是普通话新理论。邢捍国[5]主编的教材,多篇朗读短文只标声调,不标出声母、韵母,和笔者的观点不谋而合。

(二)普通话的腔调

单个声调是“音符”,腔调是“乐曲”。腔调是以普通话声调连读形式为核心,包括变调、轻重音、音长、语速、节奏等在内的整体性语音特征。读准普通话的单个字调固然重要,但只有声调连读形成的普通话的腔调,才能从整体上反映普通话语音的基本面貌,也基本上反映一个人普通话语音的等级水平。普通话采用的是北京话的声调系统,调类、调型、调值和北京话相同,但普通话腔调与北京话有一定的差异,其原因是,普通话是经过规范化的语言,它的声调连读的形式并不完全等同于北京方言。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一个人读单音节字词时,方音不明显,但在朗读和说话时,方言腔调则比较明显。这是因为单字声调连读时必然会相互影响,发生一定的变化(上声调的变化是最明显的腔调变化之一)。单字声调规范到位,且连读熟练自然,普通话腔调就会是纯正自然的(如一级甲等的普通话)。如果单字声调有缺陷,在连读中就会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具体表现就是声调的系统性缺陷,这种系统性缺陷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方言腔调的显露。因而,普通话教学既要让学生读准单字声调,又要注意学生声调连读的问题。模仿标准普通话的腔调,应是普通话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普通话的语调与腔调的区别

国家语委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中,一级普通话、二级甲等普通话用了“语调自然”这一概念,二级乙等、三级甲等、三级乙等,则分别用了“方言语调不明显”,“方言语调较明显”,“方言语调明显”这些概念。[6](P547)

语调在中外语音学中是个重要的概念。从语言感知的角度看,印欧语系的语言只有语调。汉语方言(或普通话)是有声调的语言,交际中人们首先感知的是腔调,而不是语调。从一级甲等普通话的判定来看,在普通话腔调纯正的前提下,才会考虑一级甲等的问题。因为就一句话而言,方言的语调,基本上没有本质的区别(但语速、节奏、音长、轻重音有一定区别),而腔调差异则非常明显,也可以说,达不到一级甲等水平的普通话,都有腔调不纯正的问题,但不一定有语调的问题。

普通话语调和普通话腔调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又有明显的区别。

语调和腔调是相对独立的。普通话语调具有选择性和自主性(疑问句,感叹句;抑扬顿挫)。普通话腔调一般总是处于相对稳定的被动状态(调域可能有变化),不具有选择性(如果要选择,可能成为另一种方言)。语调和腔调都有各自的波形。和尚念经式的朗读,语调大体是平直的;抑扬顿挫的朗读,语调的波形会有明显的起伏变化,但腔调不会有明显的变化。

普通话语调的构成因素是句调、语速、停顿、轻重音、音长等,这些因素相互配合,形成了普通话的语调(方言亦然)。普通话腔调的构成因素主要是声调,与轻重音、音长等也有一定关系。普通话声调连读形式体现着普通话整体性的语音特征——普通话腔调。就一句话的句调而言,如“这是一本书”,北京话、郑州话、武汉话的句调形式基本相同。但如果用上述方言读这句话,却会体现腔调完全不同的方言的语音特征。一口的北京腔,一口的郑州腔,一口的武汉腔,是腔调问题,和语调没有关系。

语调和腔调依附的载体不同。语调必须依附于完整的句子、句群或段落等,脱离了句子,语调就不存在了。而普通话或方言的腔调,不仅可以在语句中,也可以在语言片段中体现出来。比如“山明水秀”不是句子,口语中也谈不上什么语调,但用普通话或某种方言来读“山明水秀”这个短语,却可以体现出普通话的腔调或是某种方言的腔调,因为这四个字作为一个语言片断,已经出现了普通话的几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连读形式,而声调连读形式可以反映出它们之间互相配合、相互影响形成的整体性语音特征。

语调和腔调的作用不同。语调(句调)主要是语句抑扬顿挫的变化,总要表达一定的语意和语气。腔调是声调的连读形式,体现着普通话或一种方言语音的整体性语音特征。比如,一个人用普通话念“这是谁的书”。从语调角度看,这是个疑问句,“谁”重读,全句先平后扬,全句表示疑问;而从腔调角度看,句中的5个字各有自己的调值“51,51,35,轻声,55”,但又相互影响而形成了普通话的腔调。

(四)与腔调、语调易混的几个概念

方音。即方言的语音,主要指声母、韵母、声调,及三者形成的语音系统。“有方音但不明显”可以指语音系统中某一类具体的问题。

口音。可以指腔调,“听口音像是河南人”;可以指方音,“带点江浙口音”。

方言腔调。方言声调连读形成的整体性语音特征。

方言语调。宋欣桥先生的解释大体是:方言声调的遗留,方言的轻重音格式,方言的节奏、停顿、节拍群,方言的特有语气词等。涉及语速、节奏,音长等。其中声调的遗留不属于语调问题,实际上应当包括方言的腔调问题。[7]

方言色彩。涉及方言语音、腔调、语调,甚至词汇方面的问题,但程度又不太深的,都可以看作是方言色彩。

语调偏误。关于语调偏误,《普通话培训测试指要》的解释有5条:语流中声调有系统性缺陷;语句音高的高低升降曲折等变化失当;词语的轻重音格式及句重音失当;语速过快、过慢或忽快忽慢,音长的变化不规范;语气词带有明显的方言痕迹。后四条属于语调问题,第一条是腔调问题,把这一条放在首位,是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所说的“语调”概念缺失的补充。因为这里的语调偏误中既有腔调的偏误,也有语调的偏误,而从语音的感知角度看,人们最敏感的应该是腔调,而不是语调。[3](P114)

[1]王群生.异读词的整理也要体现改革精神[J].中州学刊,1998(4).

[2]王彩豫,王群生.略论普通话双音节词语的“轻化”现象[J].汉语学报,2007(3).

[3]邢福义.普通话培训测试指要[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王群生,曹艳丽.略论声调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地位[J].中州学刊,2002(4).

[5]邢捍国.实用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口才提高[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6]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7]宋欣桥.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实用手册(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H102

A

1673-1395(2012)09-0064-03

2012-06-19

王彩豫(1976-),女,河南郑州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现代汉语研究。

责任编辑 强 琛 E-mail:qiangchen42@163.com

猜你喜欢
腔调儿化声调
有趣的“儿化”
声调歌
拼音宝宝扛声调
南方人,求求你们说话不要加儿化音
坐着轿车学声调
单韵母扛声调
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
上海腔调
北京话(36)
腔调·愿君日后多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