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 喜
美国干涉智利阿连德政府的原因分析*
贺 喜
“人民团结阵线”政府时期,美国对智利发动了大规模的干涉行动。本文探讨了美国干涉智利阿连德政府的原因,认为美国担心阿连德政府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是干涉智利的意识形态原因;防范拉美出现第二个古巴,维护美国的地区霸权,是美国在地缘政治方面的考虑;保护美资企业在智利的巨额投资,是美国干涉智利的经济因素。这些相互交织的因素,共同引发了美国对智利阿连德政府的干涉。
智利;阿连德政府;美国;拉美;地区霸权
1970年9月4日,智利总统选举结果揭晓,萨尔瓦多·阿连德以36.3%的得票率赢得最多数选票,他领导的左翼政党联盟——“人民团结阵线”即将上台执政。消息传到华盛顿,尼克松大发雷霆,甚至骂道:“阿连德是狗娘养的、十足的混蛋!”①Thomas Powers,The Man Who Kept the Secrets:Richard Helms and the CIA ,Knopf,1979,p.230.阿连德当政期间,在遵守宪法和现存政治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国有化改革,实施收入再分配计划,废除大庄园制,建立一院制立法机构,发动民众参与经济管理和政治决策,奉行独立的对外政策②韩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拉美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294页。。这一切都触犯了美国的利益,所以美国从政治、经济和军事三个方面对智利发动了大规模的干涉行动。1973年9月,皮诺切特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政变,阿连德总统以身殉职,智利的社会主义道路也宣告终结。
“对阿连德及其人民团结阵线的研究,是智利研究中最令人感兴趣的话题”③[美]约翰·L·雷克特:《智利史》,郝名玮译,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版,第266页。。虽然导致阿连德社会主义道路失败的原因很多,但美国的干涉是最重要的外因。自1973年以来,国内外学者就阿连德时代的美智关系展开了大量研究,相关的成果也不断涌现①国内外学界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James Petras and Morris Morley,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le:Imperialism and the Overthrow of the Allende Government,Monthly Review Press,1975;Paul E.Sigmund,The Overthrow of Allende and The Politics of Chile,1964 - 1976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1977;Jeffrey F.Taffet,M.A.,Alliance For What?:U.S.Development Assistance in Chile During the 1960s(PHD Thesis),Georgetown University,2001;Davis R.Mares and Francisco Rojas Aravena,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le:Coming in From the Cold ,Routledge,2001;Jeffrey F.Taffet,Foreign Aid as Foreign Policy:The Alliance For Progress in Latin America,Taylor and Francis Group LLC,2007;Kristian Gustason,Hostile Intent:U.S.Covert Operations in Chile,1964 -1974,Potomac Books,2007;王春良:《智利阿连德政府的改革》,载《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3期;王春良:《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史论》,中国地图出版社1992年版;洪国起、王晓德:《冲突与合作——美国与拉丁美洲关系的历史考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4年版;徐世澄主编:《美国与拉丁美洲关系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洪育沂主编:《拉美国际关系史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年版;徐世澄主编:《帝国霸权与拉丁美洲——战后美国对拉美的干涉》,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其中,大部分研究都重点论述了美国干涉阿连德政府的手段,对白宫为什么干涉“人民团结阵线”政府则着墨不多。本文以近年来解密的相关外交档案为依据,试图对这一问题作出回答。
意识形态因素是美国干涉智利的最重要原因。阿连德上台时,正值冷战正酣的年代,美苏新一轮的争夺已达到空前激烈的程度。古巴革命以来,拉美已不再是美国平静的后院,苏联外交部和克格勃中也第一次有了专门的拉美事务司。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拉美软硬兼施,一方面努力剿灭各国游击队力量,打击左翼政治势力;另一方面借实施“争取进步联盟”之机,扶持一批亲美政权上台。1964年,美国成功干涉了智利总统选举,把基督教民主党人弗雷送上总统宝座。弗雷时期,智利在美国的对拉美外交中占有重要地位。1962—1969年间,智利从美国得到高达10亿美元的援助,成为人均接受美援最多的国家②United States Senate,Covert Action in Chile:1963 - 1973,State Report of the Selected Committee to Study Governmental Operations with Respect to Intelligence Activities,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75,p.8.。白宫把智利视为“争取进步联盟”在拉美的样板和“拉美民主的橱窗”。美国希望,大规模的援助能帮助基督教民主党顺利实施各项改革,从而削弱智利左翼政治力量的民众基础。但高额的美援却换来了阿连德的胜利,这无疑是对美国外交的巨大讽刺。
1970年,美苏在拉美的较量进入新阶段。8月,西恩富戈斯事件③“西恩富戈斯事件”又称“古巴潜艇基地事件”。西恩富戈斯是古巴南部海岸的重要港口,从1970年8月份开始,美国U2飞机侦察到苏联海军试图在西恩富戈斯港建设核潜艇基地,一艘苏联核潜艇突然出现在该港口。这一事件导致本来趋于缓和的美苏关系再次走向危机,白宫更加担心苏联在加勒比海的扩张势头。后来,美苏两国采取秘密外交方式解决了这一危机,苏联保证不会把进攻性武器运进古巴或者继续建造使用这些武器的基地,美国则保证不入侵古巴。参见刘磊:《1970年古巴潜艇基地事件与美苏关系的缓和》,载《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6期;栗广《缓和中的对抗——基辛格与美国对1970年古巴核潜艇危机的反应》,载《历史教学》2010年第14期。的爆发使美国更加忧虑苏联在拉美咄咄逼人的扩张势头。9月初,一名意大利商人致电尼克松:如果阿连德赢得选举,加上卡斯特罗的古巴,美国在拉美将拥有一块红色的夹心面包,最终整个美洲大陆都将走向赤化①Richard Nixon,RN:The Memoirs of Richard Nixon,Grosset and Dunlap,1978,p.490.。 《纽约时报》也评论到:阿连德胜出后,整个拉美倒向共产主义阵营只是时间问题;和苏联在古巴部署潜艇相比,智利倒向莫斯科对美国的危害更加严重②Juan de Onis,“Chile’s Leading Marxist:Salvador Allende,”New York Times,September 7,1970,p.9;C.L.Sulzberger,“Ugly Clouds in the South”,New York Times,September 25,1970,p.43.。阿连德上台之时,正值美苏对世界边缘地区展开新一轮争夺。按照布热津斯基的地缘政治学理论,世界大国丢失任何一个棋子,都会对整个棋局带来连锁反应。白宫担心,一旦智利倒向莫斯科,苏联会趁机促成更多拉美国家倒戈。从此,对“红色夹心面包”的恐惧成为美国外交界挥之不去的阴影。
此外,严酷的国际环境也限制了白宫的选择。自古巴革命以来,尼克松一直不遗余力地攻击当时的美国政府反共不力,使古巴最终倒向了苏联怀抱。但令他感到难堪的是,在自己任期内,拉美即将诞生第二个共产主义政府。从维护自己政治声誉的角度考虑,尼克松政府也必须铲除阿连德。基辛格曾表示:我不明白,当一个国家由于自己民众的不负责而倒向共产主义时,美国为什么要袖手旁观③Seymour M.Hersh,“Censored Matter in Book About C.I.A.Said to Have Related Chile Activities”,New York Times,September 11,1974,p.14.?时任中情局领导人的理查德·赫尔姆斯也谈到:杜鲁门失去了中国,肯尼迪失去了古巴,尼克松即将失去智利,美国不能接受此种败局④Richard Helms,A Look over My Shoulder:A Life in the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Random House,2003,p.404.。美国驻智利大使纳撒尼尔·戴维斯认为:尼克松最担心阿连德的智利会和卡斯特罗的古巴一样,成为马克思主义在拉美传播的桥头堡⑤Nathaniel Davis,In the Years of Salvador Allende,in C.Neale Ronning and Alebert P.Vannucci(eds),Ambassadors in Foreign Policy:The Influence of Individuals on U.S.-Latin American Policy,Praeger Publishers,1987,p.115.。
阿连德本人的政治信仰以及“人民团结阵线”的政治归属,也使美国深感忧虑。阿连德主张在现存政治体制内以非暴力方式探索实现社会主义的智利道路,建设“完整的、科学的社会主义”,并以此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作为“人民团结阵线”的主要构成党派,智利共产党一直坚持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在外交方面,智共也唯苏联的马首是瞻。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后,智共是全世界第一个站出来为莫斯科辩护的政党,声称捷克斯洛伐克需要苏联政府和苏军的援助⑥Alistair Horne,Small Earthquake in Chile:New,Revised and Expanded Edition of the Classic Account of Allende’s Chile,Papermac,1990,p.126.。智共领导人科尔巴兰也公开宣扬:智共是苏联的“啦啦队”⑦徐世澄主编:《帝国霸权与拉丁美洲——战后美国对拉美的干涉》,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第88页。。智共激进的意识形态取向更加深了白宫的忧虑。1970年,时任美国驻智利大使的科里在给华盛顿的电文中表示:如果阿连德当选,智利会变成一个中央集权式的共产主义国家,会建立左翼独裁政权,阿连德将成为另一个卡斯特罗,智利也会沦为第二个古巴,美国不能容忍此种情况发生①Available at http://www.foia.state.gov/documents/StateChile/3/000056B8.pdf&00009BC6.pdf.。同年11月,基辛格指示中情局、国务院和国防部召开会议,商讨阿连德上台对美国外交的影响。会议制订了《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97号文件》,认为阿连德上台标志着在美苏新一轮的冷战争夺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又占据了上风,美国不能接受这种政治心理层面的巨大冲击②Peter Kornbluh(ed),The Pinochet File:A Declassified Dossier on Atrocity and Accountability,The New Press,2003,p.8.。
阿连德时期,智利迅速发展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关系,使美国更加担心智利会最终倒向莫斯科的怀抱。1972年阿连德在联合国发言中谈到,逐步壮大的社会主义阵营在国际舞台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③Salvador Allende,Speech Delivered by DR.Salvador Allende 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le before the Central Assembly of the United Nations,December 4,1972,Embassy of Chile,2003.。其间,智利先后与古巴、东德、北朝鲜、北越、阿尔巴尼亚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时,智利与社会主义阵营的经贸关系也全面升温。根据时任“人民团结阵线”政府外交部长的克洛多米罗·阿尔梅达回忆,智利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之间的贸易额在智利外贸中的比例,从1970年的2%上升到1973年的12%,其中,智利从社会主义国家的进口额,从1970年的580万美元上升到1973年的8300万美元,占智利进口额的比重从0.5%上升到7.7%;智利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则从2880万美元增长到1.58亿美元④S.Sideri(ed),Chile 1970-1973: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ts International Setting:Self-Criticism of the Unidad Popular Government’s Policies,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1979,pp.94 -96,103 -134.。社会主义阵营在阿连德时代向智利发放了约5到6亿美元贷款⑤James Petras and Morris Morley,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le:Imperialism and the Overthrow of the Allende Government,p.98.。其中,苏联给“人民团结阵线”政府发放了3.5亿美元长期贷款,还通过间接渠道贷给智利1亿美元⑥Altamirano,Dialectica de una derrota ,Siglo XXI,1977,p.236.。1971年,智利技术专家代表团访问苏东国家后宣称:社会主义阵营决定贷给智利1.35亿美元,并追加3亿美元工程贷款⑦Dale L.Johnson(eds.),The Chilean Road to Socialism,Anchor Books,1973,pp.144-146.。1972年阿连德访问苏联,克里姆林宫答应贷给智利4500万美元,从智利购买13万吨铜以及在三年内购买价值8700万美元的铜产品,此外还将以1%的年利率、以十五年为期给智利5000万美元军事援助⑧Jonathan Haslam,The Nixon Administration and the Death of Allende’s Chile:A Case of Assisted Suicide,Verso,2005,pp.151 -153.。白宫把这些事实都理解为智利加速向苏联靠拢的证据。
维护美国在拉美的霸主地位,是白宫干涉阿连德政府的地缘政治因素。自门罗宣言发表以来,美国就视拉美为自己的后院,巩固美国的美洲霸主地位,成为白宫对拉美外交政策的最重要目标。然而,古巴革命的爆发使美国的后院不再平静。卡斯特罗大规模没收美国在古巴的投资,大力支持拉美各国游击队力量,并逐步倒向苏联怀抱。美国在古巴的巨额投资瞬间化为乌有,苏联的触角也第一次伸入拉美,使美国遇到了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方面的双重挑战。古巴革命的成功,是美洲国际关系史上划时代的事件,它标志着战后美国在意识形态上把西半球结成一块铁板的图谋开始破产①洪国起、王晓德:《冲突与合作——美国与拉丁美洲关系的历史考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4年版,第223页。。
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防止西半球出现第二个古巴成为美国对拉美外交政策的重要目标。1965年,约翰逊总统援引其前任肯尼迪的话说:“美国在西半球必须采取一切措施,防止出现第二个古巴”。他还强调:美洲国家绝不允许西半球出现第二个共产主义政权;按说革命属一国内政,但当西半球任何一国发生共产主义革命时,本半球所有国家都应联合采取行动②Daniel L.Michael,Nixon,Chile and Shadows of the Cold - War:U.S.- Chilean Relations During the Government of Salvador Allende,1970 - 1973(PHD Thesis),Georgetown University,2005,pp.37 -38.。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国对拉美软硬兼施,一边打击拉美左翼政治势力,一边扶持亲美政权上台。具体到美智关系,1963年白宫出台了《关于智利问题政策与行动纲领的指导性文件》,阐明了干涉智利左翼政治势力的重要意义。美国在这份官方文件中指出:智利有着健全的民主制度,如果该国落入极权主义者手中,拉美民主势力将受到沉重打击③Jeffrey F.Taffet,M.A.,Alliance For What?:U.S.Development Assistance in Chile During the 1960s,pp.123-125.。阿连德为拉美左翼政党开辟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另一条途径,即通过政党结盟赢得执政地位后,用和平方式过渡到社会主义。如果阿连德成功了,智利的议会道路和古巴的革命道路相结合,会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美国在拉美的霸权地位将变得岌岌可危。白宫不敢想象这种局面。
阿连德本人以及“人民团结阵线”政府与古巴的密切关系,也使美国无法释怀。20世纪60年代初,当美国开始制裁古巴时,阿连德就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他说:“美国对古巴任何形式的侵略和制裁,都不仅是在侵犯哈瓦那,更是在践踏世界上弱小国家的主权,也是在侵犯智利和拉丁美洲。”④Jeffrey F.Taffet,M.A.,Alliance For What?:U.S.Development Assistance in Chile During the 1960s,p.133.1967年格瓦拉在玻利维亚牺牲后,其战友历经艰辛逃亡到智利北部,时任参议院议长的阿连德亲自护送他们前往塔西提岛和复活节岛。阿连德上任伊始,就宣布与古巴建交。1971年9月,卡斯特罗访问智利期间,曾与阿连德联合召开记者招待会,就拉美局势发表看法。卡斯特罗宣称:“拉美现在孕育着一个婴孩,他的名字叫革命,总有一天这个婴孩会诞生。”阿连德强调,美国的剥削是拉美贫困的根源,尽管智利和古巴革命模式不同,但其目的都是反抗美帝国主义压迫,可谓是殊途同归。卡斯特罗称古巴是智利可以用鲜血和生命去信赖的朋友,而阿连德则在不同场合反复引用此言,来证明两国的密切关系①James D.Cockcroft(ed),Salvador Allende Reader:Chile’s Voice of Democracy,Ocean Books,2000,pp.126-146,232-239.。阿连德的女儿比阿特丽丝·阿连德·布西嫁给了古巴外交官路易斯·费尔南德斯·奥纳,这更让美国外交界大起疑心。费尔南德斯曾追随格瓦拉在玻利维亚打游击,与古巴情报界关系密切,当时在古巴驻智利大使馆担任要职。
阿连德时代,智利与古巴的关系急剧升温。古巴在智利保留着一支54人的庞大外交队伍,据美国中情局调查,其中约三分之一的古巴外交官隶属于哈瓦那情报部门②Lubna Zakia Qureshi,Nixon,Kissinger,and Allende:A Study of U.S.Involvement in the 1973 Coup in Chile(PHD Thesi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2006,pp.135-136.。“人民团结阵线”政府的高官、智利左派革命运动党总书记米涅尔·恩里克斯·埃斯皮诺萨,曾公开赞扬古巴共产党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致力于在整个拉美推进反帝斗争的政党”,他号召在智利走武装斗争道路,把智利变成拉美新的革命策源地③Francisco Orrego Vicuna(ed),Chile,The Balanced View:A Recopillation of Articles about the Allende Years and After,Gabriela Mistral,1975,pp.85 -107.。这一时期,有很多拉美国家的游击队员和激进分子流亡到智利,使白宫担心智利将联合古巴策划新一轮反美运动。古巴向智利输送武器,也是这一时期两国关系中的敏感问题。古巴外长劳尔·罗亚曾公开承认,从1971年开始,古巴就通过航班向智利秘密运输武器。1973年3月,在从古巴飞往智利的飞机上,阿连德政府高官爱德华多·佩德雷斯随身携带了13个箱子,声称是卡斯特罗送给阿连德的艺术品,但经检测都是武器。此事经媒体曝光后,舆论哗然,称之为“古巴箱子事件”。“人民团结阵线”政府时期,古巴究竟向智利输送了多少武器,目前尚没有客观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事件加深了美国的忧虑④Francisco Orrego Vicuna(ed),Chile,The Balanced View:A Recopillation of Articles about the Allende Years and After,Gabriela Mistral,1975,pp.85 -107.。
智利社会主义道路对美拉关系的潜在影响,也加速了美国对智利的干涉。阿连德上台之初,拉美国家对美国的离心倾向进一步加强,一些国家局势的发展也对美国的霸主地位提出了挑战,例如,庇隆主义正在阿根廷兴起,玻利维亚的托雷斯军政府对左派持同情态度,贝拉斯科军政府统治着秘鲁。基辛格当时认识到了形势的严峻性。1970年智利总统选举结果揭晓后,他谈到:阿连德当选后,智利民主政治会走向终结,该国局势也会对其拉美邻国产生重大影响;考虑到阿根廷社会已经分裂,军政权控制着秘鲁,反美主义在玻利维亚也日盛一日,如果智利再成功实现了社会主义,美国将在西半球面临着巨大的灾难;阿连德的当选将严重冲击拉美各国的亲美民主势力,重创整个西半球的防务⑤U.S.Congress Senate, Committee on Foreign Relations, Subcommittee o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United States Foreign Policy,Part2 ,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73,pp.542-543.。这年11月3日,美国外交界制订了新时期对智利政策的纲领性文件,即《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97号文件》。文件表示,如果不遏制阿连德的社会主义道路实践,智利模式会引发整个南美洲的效仿,美国在这一地区将陷入泥潭①Available at:http://www.gwu.edu/~nsarchiv/NSAEBB/NSAEBB8/ch24-01.htm.。1974年,“人民团结阵线”政府的外交部长阿尔梅达在反思美智关系时也谈到,阿连德上台正值拉美经济民族主义兴起之时,如果智利社会主义道路得以成功,拉美对美国的离心倾向将进一步加剧,美国的地区霸权会岌岌可危,白宫当然不能容忍此种情况的发生②S.Sideri(ed),Chile 1970-1973: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ts International Setting:Self-Criticism of the Unidad Popular Government’s Policies,pp.103 -134.。
保护美国在智利的巨额投资,是白宫干涉阿连德政府的经济原因。
从20世纪初开始,美国资本大规模进入智利,并很快控制了很多关键行业。古巴革命以来,面对苏联在拉美咄咄逼人的扩张态势以及智利国内日益强大的左翼政治力量,美国大幅度加强了对智利的经济援助。整个60年代,智利在美国对拉美的外交战略布局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1964年智利总统选举期间,美国花费了300万美元把弗雷及其基督教民主党送上了执政舞台。弗雷任内,美国把智利视为“拉美民主的橱窗”,作为“争取进步联盟”的样板国家来支援它。1962到1969年间,智利得到美国高达10亿美元的巨额援助,占“争取进步联盟”对拉美全部援助的11.8%,成为人均接受美援最多的国家③United States Senate,Covert Action in Chile:1963 - 1973,Staff Report of the Select Committee to Study Governmental Operations with Respect to Intelligence Activities,pp.14-19.。到1970年,美国在智利的投资额为11亿美元,占智利全部外资的65%④Kyle Steenland,“Two Years of Popular Unity in Chile:A Balance Sheet”,New Left Review ,March -April 1973,p.14.。智利进口商品的40%来源于美国,美国市场占智利对外出口的30%—40%⑤U.S.Department of State,Republic of Chile:Background Notes,November 1971,p.6.。美国资本掌控了智利很多关键性行业,橡胶业的45%,矿业、冶金业、机械制造业、装备业、石油生产、运输业的50%,钢铁和金属业、化工业的60%,铜矿业的80%,广告业的90%,以及自动化装配业、收音机和电视机业、制药业、办公用品业、烟草业的100%,都牢牢地掌握在美国资本手中⑥James D.Cockcroft, Henry Frundt, and Dale L.Johnson,“ The Multi - Nationals”,in Dale L.Johnson(ed),The Chilean Road to Socialism ,Doubleday Anchor,1973,p.13.。
美资公司在获得丰厚经济收益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智利政局。这些跨国公司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都试图影响智利政治的发展进程。它们用培养买办阶层的方式,与智利国内的右翼党派、政客等政治势力组成特殊利益集团。早在1948年,加夫列尔·冈萨雷斯·魏地拉卸任智利总统后,立即出任美国广播公司智利分公司经理,迅速成为智利最富有的商人之一。智利激进党政要鲁道夫·米歇尔从政期间,促使国会通过了很多对美国安纳康达铜业公司有利的政策,他退休后马上就得到了该公司智利分公司副总裁的职位,领取着不菲的薪水①Robinson Rojas Sandford,The Murder of Allende and the End of the Chilean Way to Socialism ,Harper and Row Publishers,1975,pp.55-56.。
将获取“超额利润”的跨国公司收归国有,是“人民团结阵线”政府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按照“人民团结阵线”政府的规定,凡年利率超过12%的跨国公司,都在征收范围之内。1970年底,阿连德宣布了新政府对美资铜矿公司的征收政策,将把大型铜矿公司收归国有,并由本国专业人员管理;政府将按照3%的年利率,以分期付款方式30年内付清赔偿金;如果美资公司采取任何措施干涉智利内政,那么“人民团结阵线”政府将停止向它们支付赔偿。阿连德认为,征收美资公司是实现国家第二次独立即经济独立的必经之路,这样做,一可充实新政府的经济基础;二能彻底结束国家在经济上依附外资的状态,实现国家的经济独立;三可改善民生,为人民谋福利②Joan E.Garces(ed.),Chile’s Road to Socialism ,Penguin Books Ltd,1973,pp.78-84.。智利学者里卡多·伊斯雷尔把这一政策总结为智利史上的“阿连德主义”,即:从投资对象国利益出发,而非从跨国公司母国本身的利益出发,以“超额利润”为准绳,处理跨国公司在本国投资的成本收益问题③Ricardo Israel Z.,Politics and Ideology in Allende’s Chile,p.157.。
“阿连德主义”及其核心概念“超额利润”,既是“人民团结阵线”政府推进经济改革的理论基础,也是引发美国企业界干涉智利内政的重要原因,更是美智双方交恶的最根本经济因素。根据测算,如果阿连德政府得以顺利征收跨国公司,美国将面临着4亿美元的直接损失和2.1亿美元的间接损失,而且美国此前给智利的7000万美元贷款也将血本无归④Ricardo Israel Z.,Politics and Ideology in Allende’s Chile,pp.157-158.。从文化角度来看,“阿连德主义”也和美国的历史文化有着深层次冲突。美国自立国以来的文化传统中,较为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一观念,而“阿连德主义”则直接挑战了美国的主流价值观⑤Daniel L.Michael,Nixon,Chile and Shadows of the Cold - War:U.S.- Chilean Relations During the Government of Salvador Allende,1970 -1973,pp.465-466.。华盛顿也担心,如果不强硬回应“阿连德主义”,世界其他国家也将效仿智利模式处理跨国公司和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那么美国在第三世界的巨额投资将遭遇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
综上所述,冷战大环境是美国干涉智利的意识形态因素,维护美国在拉丁美洲的传统势力范围是美国干涉智利的地缘政治考虑,而保护美资企业在智利的巨额投资,则是美国干涉智利的经济原因。正是这些相互交织的因素,才使美国最终决定对智利阿连德政府发动大规模的干涉行动。
D0;D5
A
1001-5574(2012)02-0098-08
贺喜,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2008级博士生(天津,300071)。
(责任编辑:蒋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