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力与新疆文化繁荣

2012-04-01 20:57:37李建军
东疆学刊 2012年4期
关键词:新疆民族精神

李建军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崛起,必然伴随着文化上的崛起。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是阶梯式的文化正向递进结构,关乎文化的视域范畴、发展逻辑、认知态度和进路选择等重大命题。唯有文化上真正自觉,才能做到充分自信;而唯有自觉自信,方能达到文化自强。新疆的文化发展贵在自觉,重在自信,当在自强,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力促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目标的重大选择和治本之策。

一、文化贵在自觉

文化自觉,是自身在文化上的觉悟和醒悟,是对自身文化的“自知之明”。文化的自觉,首先是人的自觉。新疆的文化发展正处于由封闭到开放、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由平稳发展到又好又快发展的阶段。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新疆各族人民更要有积极维护大团结的自觉意识。安定团结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却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没有安定团结,一切美好蓝图都是空谈和幻想。新疆各民族一定要时时处处认识到:各民族就像一颗树的各个枝干一样,谁也离不开谁;就像阿拉伯数字十位数一样,紧密相连,十指相扣;就像数字“1”一样,相濡以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脉相通,融合得像一家人似的。当然这个“1”不是单数,而是复数,是个集合,新疆各民族既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又共同融合为中华民族共同体。通过文化交融,与时俱进地推动民族交融一体,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的治本之策。

民族宗教无小事,是指要从战略全局的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而绝不是要把民族、宗教方面的小事做成大事,把无事造成有事。在世界民族交往史上,民族之间产生一些隔阂乃至文化上的冲突在所难免。交流、交往、交融是民族间互动的有效路径和坦途,只有交流才能一流。不能为了避免和逃避可能会有的冲突,就把打开的门重重地关上。门外的墙,可以一推即倒,但心灵的墙,总是那么牢靠,顽固地不轻易倒掉。文化自觉就是要从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高度去审视族群和族群文化的发展。中国各族群利益之和高不过中华民族利益,中国各族群文化的发展大不过中华文化的发展。自觉维护这种国族和国家文化、国族文化的认同和持久的信念,可谓文化的自觉。

从文化构成的多样一体性来看,中国新疆迫切需要一种精神支柱,一种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文化。这种主流文化理应具有浓郁的区域文化和多民族融合文化的特性,是科学的、以人为本的文化,是基于全球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和国内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背景下结合中国新疆具体实际的产物,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和生动体现,是中国新疆文化发展历史方位和现实诉求的必然反映。中国新疆举起了现代文化引领的大旗,现代文化作为科学的与时俱进的文化,在中国新疆的实践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并将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尤其是民族地区文化发展提供探索路径和典型范例。主流文化是占主导地位的文化,主流文化也是协同融汇支流壮大发展的文化。

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新疆精神为核心是新疆的主流文化的主体内容。新疆的主流文化建设需要地域文化的整合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需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把努力建构现代科学文化,大力塑造中华文化,全力弘扬新疆精神作为引领新疆两大历史任务的灵魂。在当前新疆各界齐心协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已确立新疆精神的大环境下,不宜再主张和提出某某地区(县)精神也是一种文化自觉。各地区倘若都拥有自己的精神,也容易产生各地区精神之间的排斥现象,不利于区域精神的整合和统合。精神作为文化的一种内在表现形式,跟其他文化形式一样,也会产生对内向心和对外离心的效应。在新疆,我们要切实发挥好文化的凝聚、认同和整合功能,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基础上,积极塑造新疆精神,新疆精神作为一个整体是不可分的。文化多元的前提是为一体,强调一体目的就是防范文化排斥和内容混杂的现象发生,所以,在新疆精神的召唤下,当前不宜在各地方彰显某地区(县)精神。

自觉弘扬新疆精神是文化的自觉。在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战略实施过程中,必先稳固各族群众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健康的人生追求,这就要求弘扬和树立新疆精神。新疆精神是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在新疆的地域体现,是新疆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坐标。就个体而言,理想信念既指导自我,同时又超越自我,在这个超我的指引下,个体能够克服本我带来的狭隘和弊端,利于人的全面解放和自由的实现,利于认同意识和归属感的形成。新疆的强盛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与忠诚,“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题,两个共同不单单是指各民族和各区域的共同,也是指精神上的同一,所以,我们需要共同的理想信念、思想支撑和凝聚的力量,这种支撑点和向心力就来自于“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

二、文化重在自信

文化自信,就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认同。

文化自信是在文化自觉根基上生长出的“民族表情”和“国家表情”,这种集体面孔,有时是“集体有意识”,有时是集体无意识。文化自信来源于自身实力,实力铸就与夯实意味着提升自己、壮大自己。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是一种素养,是一种追求,更是一份责任。坚持对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文化自信,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自信,坚持主流文化与多元文化相统一的文化自信,坚持对外来文化实行“拿来主义”和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相结合的文化自信,是中国文化自信的主旨,也是新疆文化发展的生命线。

文化自负和文化自卑是文化自信的两个极端,既不能有自我文化优越论,文化上的过于自我迷恋和自我中心主义,只能是目中只有自己,而无他者,从而导致文化自负和排斥;也不能在文化认同和选择上怀揣“1840情节”,越不过“历史三峡”,倾力接纳“欧风美雨”,这样就容易产生民族和文化虚无主义和文化自卑心理。文化自信却可促使自我调控、价值认同,从而保持心理健康和平衡,对自我文化的认知更为理性和自觉。我们也有近现代对老祖宗“批得最狠,骂得最凶”的年代,也有对现实不满的声音。正如赵汀阳先生痛言,自20世纪 80年代以来,“大量的批评者把中国自身描述成一个不可救药的存在,尽管其中许多批评的确指出了某些方面的社会真相,揭了社会和历史的老底,但那些完全负面的批判无疑加重了灾难深重的社会现实,它以釜底抽薪的方式打击了人们对国家、社会和文化的自信心,从而助长了社会的集体性堕落、集体性腐败和集体性的道德沦丧,这可以概括为对国家、社会和文化的集体性不负责任。令人绝望的是,很少有人去反思那些‘揭老底’的批判所造成的社会心理损失,很少有人去想到那些‘揭老底’的批判与社会精神崩溃之间看不见的关系,很少有人去思考关于真相的知识必须同时是对社会负责任的知识”。[1](8)文化自信是一种理性和责任担当,文化自信决不意味着就是对过去的决裂和一味的批判,批判须有一个尺度,批判亦应和重构结合起来,需用唯物辩证的方法。文化自信恰恰体现在对自己所处文化时空和文化方位的理性认知和建构上,对自己文化发展道路的自我纠偏和矫正上,中国存在的文化“自残”或不自信现象不会影响中华民族血液中流淌着的文化自信的因子,不会影响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在当下所焕发的夺目光彩。

文化自信需要自觉地牢牢地把握好文化发展的方向。把握方向要有顶层设计和战略考量,有好的思路,使方针和原则明晰化,使目标和策略具有可行性,正所谓思路决定出路,想法决定办法,思维决定行为。同时,方向比行动更重要,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正确的方向当然比正确的行动更重要,正确的方向当然比错误的行动更有价值,这皆不言而喻。方向是行动的指南,但方向本身并不掌控方向。方向是靠人选择和判定的,正确的方向靠自信的人去自觉地把握和引领,文化的方向靠自觉的文化的掌舵人去自信地指路和担当。在文化引导和传播中 ,既不能输了“口头”,丢了“山头”;也不能赢了“口头”,丢了“山头”。在新疆的文化进路中,把握好方向是第一位的,把握好正确的政治和文化方向,其实是在占领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也是在占领大众化的文化市场,有时候占领市场即占领阵地。

文化自信就是对自身长处的清醒把握和对自身短处的深刻洞悉,从而力促“长板”更长,“短板”变长,有效克服“木桶”原理或短边效应;就是以理性、科学、开放、包容的视角和态度加大文化反思、比较、展望的力度,在古今中外的时空坐标的观照中,客观对待自己和他者的爷爷辈的老祖宗文化、自己同辈的和他者同辈的时代文化,以及孕育、呵护自己和他者的未来的儿孙辈的文化,克服文化焦虑,注重文化间性,追求权力平等,进一步坚定我们的文化信念和文化理想。对文化的选择“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历史的记录这么完整,也从未有像中国这样有一直延续的几千年的文明。这种悠久的、持续的、独具特色和魅力的历史文化资源潜力巨大,内容丰富,情节动人。但令人遗憾的是,现代中国人尚未认真挖掘和充分利用过。外国有阿凡达,中国为何就不可有同样影响力和辐射力的阿凡提呢?这还能体现中国新疆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彰显新疆各民族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张光直教授直言,要彰显中国文明潜力,须同时干好三件事,一是深入钻研中国文明,二是知晓世界史,三是深入了解各种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理论。[2]知己知彼,方能茅塞顿开;没有中西文化的双重积淀,就无法科学地做出对等性的文化比较。有比较才会有鉴别,有比较才会有清醒的认识,有比较才会有取舍和选择,有比较才会有发展和进步。文化既可有西风东渐,也可有东风西渐,我们应跳出一切成见和模式化的圈子,克服狭隘和偏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理性对待古今中西文化,文化自信的关键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

文化自信需要氛围的营造和心理的积淀,需要孔道和平台的表征和展示。文化自信是对文化实力和文化魅力的一种自觉流露和彰显。诗人沈苇说,以天山为书脊,新疆是一册打开的经典。新疆是个好地方,这不仅是新疆人对地方性知识的共识,也是大多数到过新疆的人的由衷表达。2010年 6月 21日,世纪金源集团向新疆捐赠5000万元,捐款用于新疆的文化教育事业,资助在海外留学的各民族学子,在世界上传播民族语言、文化和扩大对外开放。大美新疆、壮美新疆所绽放的风光优美、文化独特、风情独具的新疆魅力和新疆味道,使新疆人有了底气,有了勇气,有了自信,因而有了文化向外溢出和辐射的意识与情怀,有了推介和展示自己形象的诉求和担当,新疆必须打造具有世界眼光和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新疆必须在新丝绸之路的伟大振兴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新疆借助于各民族海外学子推介,仅仅是展示了新疆的传播优势和自信的一个侧面,新疆将会在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长征中全方位、多侧面、宽领域地谱写和展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3]

三、文化当在自强

文化自强就是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以自身文化的强实力、软实力来彰显其核心竞争力。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新疆的文化自强主要体现在新疆现代文化的发展上,其着力点也立足在新疆现代文化的繁荣上。强化现代文化的自强意识,自强现代文化的自信力,努力让新疆的现代文化昂首挺胸地站起来、走出去,这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各族人民群众的殷殷期待。

新疆现代文化的发展要留住一个“根”,这个根即为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面向全球社会,中华文化的传统不只是历史深处的“空谷回音”,而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目标的精神根基。因此,新疆现代文化的建设要始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意识。要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实力有清醒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与世界其他文化相比,无论是底蕴还是实力,中国都是当之无愧的“老字号”。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在估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分量时,面对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软实力的“逆差”,推进新疆现代文化建设,增强现代文化的引领力和辐射力、影响力时,就可以多几分自信和从容。强化文化的自觉意识,就是要有勇气、有信心、有能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系统批评与整理。要坚定信心与意志,自觉摒弃浮躁、功利与盲从心理,清晰地认识到拔苗助长、涸泽而渔的风险,自觉尊重文化建设的规律;坚持正本清源,实事求是,明确思路,积极寻求一条在“传统”与“现代”、“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互相容纳、互相补充、相得益彰的内容与空间,探索出一条新疆现代文化建设之路;踏踏实实、积极稳健地推进新疆现代文化建设,扎扎实实地提高新疆现代文化的软力量和硬实力。

新疆现代文化的发展要立住一个“魂”,这个“魂”即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指导思想、发展道路等方面,高举旗帜,把握准星,以“魂”育人 ,以“魂”化人 ,以“魂”强身健体 ,以“魂”强国,以“魂”兴疆。以理论核心层面为主心骨和动力源,统领理想信念、精神意识、伦理道德等方面内容,使这几方面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相互促进,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当然,立住、立起这个“魂”需要和新疆区情、民情结合起来,与新疆的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一致起来,把“五观”、“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教育结合起来,同中华文化、新疆和谐文化建设联系起来。

新疆现代文化的发展要把住一个“创”字,用文化创造夯实文化自强,绘就不一样的精彩。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类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条件下创造。现代文化的生命力、引领力在于继承基础上不断创造和再造。只有立足于新的起点上的创造,才能为新疆的现代文化建设和提升引领力赢得不竭动力和源头活水。制造而非创造,图新并非创新。要温故知新,固本强新,吐故纳新,推陈出新,在一个历史和现实相交的创新链条上拾级而上,开疆拓土。创新不是目的,文化的创新就是要使创新的文化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站在时代前沿,树立世界眼光,立足新的实践,努力建设和弘扬先进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充分展现先进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努力形成解放思想、追求卓越的浓厚氛围,使现代文化成为适应现代化本质要求的文化。[4]新疆文化在传统的、地域的、民族的、有形的、无形的文化多样性资源中进行创新,还要保持一体上的多样性,避免文化贫血和文化“马赛克”,新疆现代文化须以内涵发展为主,强化内在提升,同时在加强文化的核心能力建设的基础上,还需注重影响力提升,使新疆现代文化的发展既可持续发展能力,又有比较优势。同时对照时空变化,把给定的文化,发展成自己的文化;把地方性的知识转型为普适性的文化,并铸就为时代的先进性文化。

文化创新贵在实践。勇于实践是乐于实践者的通行证,勇于实践是勇于创新者所具备的优秀品质。创新来自于田野炕头,来自于基层实践,来自于脚踏实地,因此,现代文化的创新成果要写在大地上,写在农家饭桌上,写在牧民毡房里,写在老百姓的心中。[5](28)创新也要讲效率、有效率。新疆效率绝不是体现在办事要盖108个章子的“马拉松”抑或是“‘牛’拉松”,不是上班时间办公室里打麻将的无所事事和不务正业,不是只追求政绩、为速度而速度的“短跑效率”,也不是牺牲生态、涸泽而渔的所谓“眼前效率”。新疆效率应是体现质量和尊重规律的效率,是注重民生与社会和谐的效率,是能创造出精度和显示度的效率,是显示稳中求进、推陈出新的效率,是崇尚以点带面、时空俱进的效率,是激励高潮迭起,人才辈出的效率,是追求科学、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效率。[6](16-17)

文化创新关键在人,成为文化创新的一族、文化创造的一族是新疆人的诉求。大凡有所创造的人,一般都对人和事物拥有一颗好奇心,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对社会怀有悲天悯人之情,并积极在精神和心灵层面上实现人生价值。人不是一天就可长成姚明的。某地区以5年为一周期将斥资5000万培养1400名“乔布斯”是计划经济的思维和产物,是一种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体现了急功近利和浮躁的心态。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一个自由开放的环境,高层次的平台,平和的心态个人的禀赋和可遇不可求的机会,用钱是堆砌不出“乔布斯式的新型领军人物”的,这种“工程式”的人才培养计划可能会扼杀真正的中国“乔布斯”。

新疆的现代文化建设要切实解决好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命题,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你是谁”的课题,要始终坚持以“关怀民众,关注民生,温暖人心,爱憎分明,给社会以正义,给人生以信心,给生活以希望,彰显着鲜明的民族气派,民族风格和民族精神”[7](13)。责任源于自觉,使命建筑于自觉、自信,荣耀体现文化自觉、自信、自强,在荣耀与自豪中履行责任和使命,通过文化“三自”力促新疆各民族共通、共融、共荣。

[1]孙曙:《世界,抑或天下》,《博览群书》,2005年第 11期。

[2]甘阳:《新编“文化:中国与世界”论丛缘起——爱思想:学习型社会领航者》,http://www.aisixiang.com/data/detail.php?id=20722,2008年 9月 11日。

[3]韩晓怡:《新疆人的文化传播自信》,http://www. news. 163. com/10/0705/18/6ARLRKU6000146BD.html,2010年 7月 5日。

[4]张春贤:《变化变革敢于担当务求实效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天山网,2011年 11月 3日。

[5]陈宏:《论现代文化引领在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中的重要性》,《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 5期。

[6]李建军:《论现代文化及新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依据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 3期。

[7]张平:《努力打造无愧于时代的民族文化精品》,《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第 12期。

猜你喜欢
新疆民族精神
我们的民族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 07:36:09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拿出精神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
新疆多怪
丝绸之路(2014年9期)2015-01-22 04:24:46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