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保持党的纯洁性的理论与实践探析

2012-04-01 02:01:39刘贤伍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1期
关键词:整党纯洁性管党

刘贤伍

(长丰县委党校 教学研究室,安徽 合肥 231100)

一、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证党的纯洁性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面临着何去何从,党的建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这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加强党的建设、端正党的作风的思想。如何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解决当时中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呢?邓小平首先提出恢复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他在党的十一大上号召全党,全面地、正确地贯彻执行毛泽东的革命路线,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把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十一大闭幕会上,邓小平从五个方面概括了毛泽东同志为我们树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的群众路线;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和两个务必。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历史时期,邓小平在多种场合强调要恢复、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并且就其具体内容与细致要求做了必要的、有益的说明。

时代在前进,历史在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就是坚持和发扬了邓小平同志倡导恢复的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才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证了党永不变色。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党的作风纯洁,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国家才能获得最持久的发展动力。

二、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永葆党的纯洁性

第一,全面整党的思想和措施。“文化大革命”对党的建设造成巨大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又面临着在新时期的新情况、新问题,邓小平同志清醒地看到全面整党和纯洁党的组织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十二大,邓小平提出要进行全面整党,巩固拨乱反正的成果,他的提议,得到全党的支持和拥护。1983年10月,十二届二中全会正式作出整党的决定,邓小平在会上对于全面整党作出了重要指示。他强调,整党绝对不能走过场,“一定要通过这次整党,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1]1983年冬季全国开始了全面整党,用3年时间分期分批地对党的作风和党的组织进行一次全面整顿。

邓小平提倡的全面整党活动,是继延安整风运动之后在新的历史时期又一个新的实践、一个新的探索,为我们中华民族开启改革开放伟大历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保持和维护党的纯洁性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取得了重要经验。

第二,丰富和发展党员标准理论。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的纯洁性归根到底要靠党员干部的纯洁性来保证。党员的纯洁性是我们这个有着8000多万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政治本色、永葆生机活力的关键,事关全党事业的兴衰成败。邓小平同志关于党员标准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员标准理论,为我们新时期吸纳新党员、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以及保持党的纯洁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具体体现:一是明确并严格党员标准。邓小平在八大修改党章关于党员标准的规定,比原有条文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例如,在吸纳新党员上,为了纯洁党的队伍,要加强审查,不完全合乎条件的党员及时地进行教育,对于混入党内的坏分子加以清洗。在党员的义务上,党章草案把“维护党的团结,巩固党的统一”列为党员的义务。二是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员标准的理论。1982年,党的十二大通过了新的党章。新的党章从党的性质、指导思想、根本宗旨、奋斗目标和执政党的领导地位等方面,提出了共产党员的最基本的标准。新的党章对共产党员的最基本标准的规定,是对共产党员的本质特征全面准确的概括,是共产党员条件中的核心内容,抓住了党员标准的实质和要害,是在党员标准问题上最大的特色和贡献,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员标准的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是党员标准建设上的又一个里程碑[2]。

第三,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从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对党的建设进行了新的审视,紧紧抓住“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命题,提出了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保持了党的纯洁性,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党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发展史上的又一丰碑。

邓小平“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恢复和继承了毛泽东的从严治党思想。具体体现: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我们党恢复和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全会果断地作出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把全党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全会在实践上建立起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是组织路线拨乱反正最重要的成果,使重新确立的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贯彻有了组织的保证。二是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严治党理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邓小平提出了“制度建党”、“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等一系列新的思想和论断,确保了党在思想和组织上的纯洁性、先进性和战斗力,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严治党的思想理论。关于制度建党,邓小平在总结我们党执政以后的历史经验教训时,提出了“关键在党”的思想,探索并开创了用制度建党的新路子。1978年后,在邓小平的提议和倡导下,党的制度建设被纳入党的建设重要议事日程。1980年,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全面分析了党和国家制度中存在的弊端,对制度建设思想作了更集中、更系统的阐述。以后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对党的制度建设进行了论述,同时采取许多切实措施。到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邓小平关于执政党制度建设的思想已基本成熟[3]。关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反复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思想。他指出,中国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键在党。邓小平在《执政党的干部问题》讲话中提出:党要管党,一管党员,二管干部。对于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邓小平提出了要综合治理,从严治党,强调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1989年6月,邓小平在《第三代领导集体当务之急》的谈话中指出:“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这就非常清晰地提出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思想。”[4]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赵永焕.关于党员标准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J].宁波通讯,2006(7).

[3]龙红飞.从严治党:中央三代领导人党建思想比较研究[J].黑河学刊,2009(10).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整党纯洁性管党
1983—1987年县级党组织的整顿实践及其影响
红广角(2023年5期)2023-12-22 06:33:47
新中国70年执政党管党治党研究
浅谈播音员主持人语言的纯洁性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5:42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下好管党治党的另手棋
学习月刊(2016年2期)2016-07-11 01:52:42
坚守人民立场 从严管党治党
改革初期我国的整党整风经验探析
黑龙江史志(2015年9期)2015-07-10 11:55:06
党员干部如何保持党的纯洁性
学习月刊(2015年24期)2015-07-09 03:41:52
在夯实组织保障中落实管党治党责任
学习月刊(2015年14期)2015-07-09 03:37:54
增强党章意识保持党的纯洁性 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化
观察与思考(2014年4期)2014-02-27 10:52:35
新形势下提升石油企业党组织纯洁性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