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雪,王明菊,赵 丽,卢 蓉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放射科,重庆400042)
放射诊断在职护士综合能力培训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李 雪,王明菊,赵 丽,卢 蓉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放射科,重庆400042)
放射诊断护理是近几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专科护理领域,目前我国部分三甲医院放射科逐渐建立了放射诊断护理单元,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中、小型医院放射科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更为严峻,由于地区和医院条件的不同,放射科护士在业务能力上存在很大差异,同时我国放射科护理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不尽如人意,专业培训不足,护士的专科知识非常缺乏,教学和科研能力薄弱,综合能力存在很大缺陷,无法适应放射科设备快速发展、更新的需要。更严峻的是目前没有放射诊断护理方面的书箱,护理院校没有开设放射诊断护理这门课程;中华护理学会也没有相应的影像护理分支机构[1];医疗护理常规尚无放射科护理相关的内容;针对目前我国放射科护士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灵活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满足不同层次护士的需求[2],开辟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人才培养途径,全面提高我国放射科护理人才的综合能力。近几年来本科对在职护士的培训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尝试,总结完善了放射诊断护士综合能力培训体系,其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7年正式成立放射诊断护理单元,主要岗位:CT室、MRI室、介入中心、胃肠,现共有在职护士18名,年龄24~45岁,在职护士培训共20余名,进修护士25名。2009开始承担实习教学任务,2009~2011年共培训152名护生,其中大专学历84名,本科学历68名。
1.2 放射诊断在职护士培训体系的建立
1.2.1 临床护理能力培训体系
1.2.1.1 分层次培训内容 (1)规培护士。基本知识: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放射防护知识、检查流程、工作流程、健康宣教、CT/MRI/胃肠检查基本知识、常用急救药品作用及不良反应、MRI安全知识等。基本技能:CT/MRI/胃肠检查准备常规操作、常规检查体位设计、静脉留置针穿刺、吸氧、吸痰、心电监护、心肺复苏、过敏反应抢救、高压注射器操作、对比剂渗漏处理方法、静脉输液等。(2)1~2年护士。基本知识:CT特殊患者检查护理,MRI特殊患者检查护理,胃肠特殊患者检查护理,碘、钆、钡对比剂临床应用;CT、MRI、DSA简单成像原理了解。基本技能:对比剂过敏反应预防与抢救、冠状动脉CTA异常心率准备、仿真肠镜检查操作、钡灌肠、四重造影、微量泵使用、呼吸机操作、心电门控使用、呼吸门控作用、心肺复苏、特殊检查体位设计等。(3)3~4年护士。基本知识:CT、MRI、DSA基本图像认识,头颈血管、心脏血管、肝脏血管、子宫血管解剖学习,DSA常规检查与治疗的护理,心电图知识,掌握常用介入耗材的名称、规格。基本技能:颈外静脉穿刺,呼吸机、除颤仪、电刀操作,心梗介入术中室颤、动脉瘤介入破裂、大咯血抢救技术等。(4)5年以上护士。基本知识:CT、MRI、DSA成像简单原理持续强化,影像局部解剖、介入常见血管解剖认识,DSA复合手术的配合,影像中心管理或介入中心管理。基本技能:呼吸机操作、气管插管术、新技术开展配合、动物实验配合、有创血压监测、设备维护。
1.2.1.2 培训方法 (1)培训资料的准备:将CT、MRI、DSA、胃肠检查相关制度、标准、流程、路径、护理规范、专科操作、健康教育内容全部形成手册;对比剂不良反应预防与急救处理制作成光盘;利用影像庞大的资源库,将典型影像解剖、血管资料制作成光盘或PPT;重点课程按教学要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2)日常工作培训:在检查过程中,培训护士如何对患者进行评估、阅读检查单、询问病史,注重细节、流程、规范、制度的培训。(3)晨间培训:利用晨交班时间,每周2~3次、每次对1~2种单项检查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和提问,或轮流指定护士事先查阅文献资料和相关专业书籍,对要掌握的护理进行归纳和总结,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报告动态发展的一些前沿知识。(4)每个月护理组业务大课1次,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讲座;每个月开展读书交流会1次,坚持每个月1个活动主题的岗位练兵日。(5)选择性参加诊断组、技术组专题讲座:每周四17:00参加诊断组讲座,每周三19:00参加技术组专题讲座。(6)选择性参加放射读片会:每周二下午进行。(7)其他培训:参加地区专业学术会议。
1.2.2 教学能力培训体系
1.2.2.1 培训内容 培训共分3个阶段(第1~2年,第3~4年,第4~5年),并制订不同的培训内容。(1)第1~2年:主要基于日常工作,着重培训文献的查阅方法,学会PPT的制作,针对常规检查护理进行总结,培养护士语言表达和对检查护理的总结概括能力,授课时间一般15~20min。(2)第3~4年:着重查阅特殊、复杂检查项目相关前沿知识并进行总结,培养护士语言表达能力和授课技巧,对具有一定潜质的护士也着手培养他们的专题讲座能力,授课时间一般30min。(3)第4~5年:重点培训授课与学术专题讲座能力,内容向更深、更广方向扩展,如检查原理、临床表现、相关解剖、相关检查等,放手让他们从事实习生见习和理论课教学或教学查房。
1.2.2.2 培训方法 (1)日常工作培训:负责对低年资护士或护生进行晨间提问和小讲座。(2)演讲技能培训:每个月在护理组轮流安排专题讲座1~2次,要求提前1周将PPT、教案交教学组长审阅,合格后才能安排讲座,课后每个人发言,从多媒体的制作、语言表达、站姿、眼神、授课时间的把握、重点是否突出等方面进行评价,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后重新安排讲座。(3)学术专题讲座培训:提供工作3年以上护士科内学术专题讲座机会,每年在全科进行大课1次,讲座时间35~40min。要求结合国内外研究前沿进行内容准备,强调内容的学术价值和对实践的指导意义。(4)其他培训:请相关专家讲解多媒体幻灯制作技术、如何上好一堂课等。
1.2.3 科研能力培训体系
1.2.3.1 培训内容 培训共分3个阶段(第1~2年、第3~4年、第5年以上),制订不同内容的培训。(1)第1~2年:基于日常护理工作,着重培训护士护理论文的写作技巧,主要培训他们对检查中的特殊病例、异常情况、护理难点等少见病例个案和经验交流论文的写作能力,国内文献的检索方法,在国家正式学术刊物上发表个案1篇。(2)第3~4年:着重培训他们对一般临床总结性论文,进行国内外文献检索、动态监测学术动态发展趋势,培训资料收集、论文撰写能力,协助科室动物实验的开展和配合。每年至少在国家正式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或综述1篇。(3)第5年以上:选择性重点培训其科研能力,包括科研选题、科研设计、科研方法、科研论文及标书撰写等能力,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每年至少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或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或院所认可期刊发表论著/综述1~2篇。
1.2.3.2 培训方法 护理科研的教学贯穿整个培训过程,分步骤培养护士的科研思维与逻辑判断能力[3]。(1)日常工作培训:在日常护理活动中,培养护士针对性查阅文献和动态监测其前沿知识的习惯,坚持记读书笔记,参加读书交流会,以达到培养科研能力的目的。(2)论文写作培训:参加院内外的培训,科室指定撰写能力强的护士负责,采用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形式,带动全科护士论文撰写水平的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选择具有一定科研潜力的护士参加课题标书的撰写,申报各种级别的科研课题。(3)其他培训:文献检索、科研选题、科研方法、论文写作和投稿杂志选择等方面的技巧等。
通过规范化的分层次培训,本科在职护士的专科业务水平、护理质量、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有显著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在护理部的理论和操作考试中均达到85分以上,100%合格,培养技术操作能手3名,1名获全院十佳护理标兵称号。创新性开展放射科优质护理服务窗口,设立为民、为军服务一体化,体现出放射诊断检查护理的服务特色,全年度患者满意率大于95%,健康教育率达到98%,报告发放及时性达到98%,缩短平均住院日1d,无一例医疗纠纷发生。2007~2011年全科撰写论文40余篇;开展新业务、新技术3项,获校级新业务、新技术二级一项;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一项;获校级教学课题一项;获市级多媒体教学软件大赛一等奖;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2次,科室护理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
护士长应该掌握每一位护士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特长,针对各级护士的基本情形和现实需求[4],制订分层次的、个性化的年度培训计划和目标,充分调动护士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做到专科基础理论、基本操作全部扎实掌握;放射诊断、放射技术、护理难点相关知识根据能力分层次参与培训,达到扩充知识面的目的;教学、科研能力的培训是一个难题,也是护士最薄弱的地方,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单至复杂的过程,防止护士出现高不可攀的畏惧心理。一般通过3~4年的系统培训之后,可以挖掘出在业务、教学、科研方面的护理人才,在任务分配、培训方法、发展方向将出现个性化差异。培训内容是整个教学计划的核心部分[5],特别注重内容的合理性[6]、有效性,一定要突出专科特色;培训方式要充分利用影像科庞大的资源库的优势,图文并茂的教学手段,让护士在课程结束后对所学内容有感官上的认识,从而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7]。同时,定期组织放射科护理前沿知识读书报告会,了解国内外的发展动态,以此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总之,放射诊断在职护士综合能力培训体系的建立对提高放射诊断护士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一种有效的培训手段。
[1]毛燕君,叶文琴,田梅梅,等.含碘对比剂静脉外渗之护理管理规范探索[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4):63-65.
[2]邓丽丽,在职护士继续教育规范化培训的构建[J].全科护理,2012,10(2):339-340
[3]莫永珍,霍孝蓉,刘世晴,等.糖尿病专科护士培养模式、实践及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2):142-143.
[4]张颖.分层次培训在护士在职教育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11,20(9):697-698.
[5]王虹,郑显兰.国内外护理本科课程设置的对比分析[J].护理学报,2007,14(10):5-7.
[6]洪海兰,王薇.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新护士岗前培训大纲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53-255.
[7]李秀娥,李华.李培军,等.对非口腔专业新上岗护士在职培训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09,9(12):59-60.
10.3969/j.issn.1671-8348.2012.32.044
B
1671-8348(2012)32-3456-02
2012-05-02
2012-08-29)
·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