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用纺织品“十二五”发展规划》已于2011 年12 月31 日正式印发。
《规划》以提升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与相关领域健康协调发展为指导思想,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的四大发展目标,明确了五项主要任务。根据《规划》,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土工与建筑用纺织品、交通工具用纺织品、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和结构增强用纺织品等六大领域成为“十二五”时期重点发展方向。《规划》还阐述了落实各项既定目标需要的政策措施,国家将在产业政策、自主创新、跨部门协调、产业用纺织品应急储备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行业切实的支持。
“十二五”期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纤维加工总量将稳步增长,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业配套环境逐步改善,行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大幅提高,使产业用纺织品成为中国纺织工业实现由大到强转变的重要增长极。
《产业用纺织品“十二五”发展规划》确立了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的发展方向:
医用组织器官材料方面,加强人造皮肤、可吸收缝合线、疝气修复材料等组织器官替换材料,以及透析材料等生物医用纤维和制品的开发研究,突破特殊纺丝成形加工技术以及组织器官成型、功能涂覆技术,提高生物相容性,实现部分产品进口替代目标。
高端医用防护产品方面,开发生产基于非织造布材料的医用一次性手术衣、一次性防护口罩及手术铺单,提高病毒阻隔过滤效率、抗菌吸水或阻水性能,提高材料柔软、透湿、透气等服用性能,满足急性传染病、高感染几率手术防护要求。开发基于长丝织的耐洗涤、抗静电重复用手术衣,开发实验室专用防护服,推广具有耐久抗菌、抗污功能的医用床单、病员服。
新型卫生用品方面,采用生物可降解型、抗菌、超吸水等功能性纤维原料,提升婴儿尿布、妇女卫生用品、成人失禁用品、功能湿巾和工业擦拭布等产品的技术性能指标。重点开发面层材料和导流层材料,研究开发材料的可降解性能,提高面层材料的柔软性和功能性,以及导流层的蓬松性和复合化,增强可持续的差动导流性能。
医疗用纺织品推广示范工程上,要探索建立医疗用纺织品配送服务体系,扩大一次性手术衣、高级别防护口罩、一次性手术铺单等在传染病医院、ICU 病房、重点手术室等场所的推广应用;推广具有抗菌、抗污、抗酒精、耐久性好的功能性重复用医用床单(垫)、病员服,提高常规医疗防护水平。
2010 年中国土工布产量为45 万t,预期它将维持每年两位数的增长率,2015 年达到73 万t。
在2006—2010 年间,中国的土工布的产量以平均每年35.3%的速度增长,这比整个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增长率16%高20%。
未来几年,中国将再次在主要基础设施工程方面投资,例如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水利和环境保护工程,每一项都将持续增加对土工布的需求。
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土工布复合材料销售市场。目前,中国土工布、非织造土工布的消费量超过3 亿m2,占非织造布总量的40%。
土工布和建筑纺织品是中国“十二五”计划期间应用种类发展的主要项目。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化纤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化纤工业的市场需求仍有一定增长空间,工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目标为8%。
规划提出,到2015 年,化纤产能达到4 600 万t,产量4 100 万t,化纤占纺织纤维加工总量比例达到76%左右,化纤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规划还要求,提高差别化纤维品种比重,满足差异化、个性化需求。到2015 年,化纤差别化率提高到60%以上,高档面料及制品用化纤自给率达到85%,产业用化纤比例达29%,以弥补棉花不足为主要目标的高仿真、超仿真纤维占化纤总产量的15%。根据规划,到2015 年,行业内年销售收入超过50 亿元人民币(下同)的大企业集团达到50 家。其中,超过100 亿元的大企业集团20 家,突破500 亿元的大企业集团5 家,综合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
土工与建筑用纺织品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已经确定,行业整体朝着提升技术含量和扩大应用领域方面发展。
其中,功能性土工布、土工膜(格栅)方面,开发高强定伸长土工布,提高高铁专用结构层土工布材料在不稳定工作温度下的持久耐磨性。加强防水卷材基布技术研究,提高防水卷材的强力、热稳定性及使用寿命。
生态化土工用纺织品开发上,发展生物可降解天然纤维土工布、生态型垃圾填埋用复合土工布膜,提高土工用纺织品生态相容性,减少环境破坏。推广秸秆、树皮、椰壳等生物质天然纤维土工布在人工栽培、生态修复、沙漠化治理等工程中的应用。
新型建筑用纺织品发展方面,突破轻型建筑用永久性膜结构材料的产业化技术,提高膜结构材料强度、耐老化性能、自清洁性能。推进新型纤维增强防裂材料、内墙保温节能非织造布、隔声阻燃材料、建筑室外遮阳材料的产业化。提高防水防渗基材质量水平,扩大建筑难燃保温隔热材料的应用,提高建筑防火安全等级。
高技术土工合成材料方面,探讨带有光纤传感器(地基工程用)和相关监控系统的智能土工织物开发,一体化提供土壤加固、结构安全监控和预警等功能。开发应用在地铁、隧道等高要求工程中的防渗、排水土工合成材料,提高非织造布、排水板、膜等多种材料的系统性复合加工工程技术。
上海检验检疫局最新消息,正在筹建中的国家纺织检测重点实验室联盟将于2012 年5 月正式启动。上海检验检疫局是该检测联盟的发起单位之一。
据介绍,国家质检总局拟在全国范围内规划建设中国第二个国家检测联盟,即国家纺织检测重点实验室联盟。该联盟旨在推动中国纺织检测技术机构向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全面增强中国纺织检测技术机构的国际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打造中国纺织检测知名品牌。检测联盟启动后,相关纺织品企业将可得到如产品检测、验货、实验室建立、企业标准制定、企业发展规划、技术和政策咨询等技术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质检总局对该联盟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统一质量流程管理、统一品牌、统一技术标准和统一利益分配。
日本大金氟化工(Daikin)在上海举办的Interdye 2012 展会上展示其防水、防油剂品牌优尼恩(Unidyne)。
据介绍,优尼恩产品可赋予服装防水、防油及易去污的独特功能,在时尚服装、职业服装、运动服装、正装等服装的三防整理方面应用非常广泛,同时其易去污性能可以有效减少服装洗涤次数,降低劳动强度,从而满足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此外,还能很好地改善手感。
目前,按应用领域的不同优尼恩共分四大系列:TG-2000 系列(地毯)、TG-5000 系列(织物)、TG-8000 系列(纸)、TG-9000 系列(SR 剂)。其中,TG-5000 系列适用于面料织物。它是混合型的三防助剂,无须添加交联剂,与其他纤维助剂的复配安定性好;是无引火点的非危险品,使用安全性高;而且不含有被怀疑含有环境激素的聚丙烯基乙醚中间体。主要推荐型号为TG-5221、TG-5262、TG-5261、TG-5263,这四款都是纺织品用耐久型、乳液型防水防油剂。TG-9000 系列可分为两大类型:环保型织物易去污剂,能够赋予织物优异的防水防油及易去污性能,让织物在洗涤过程中轻松去除污渍,属于非可燃性物质和低VOC 产品;而环保型亲水SR 剂,具有优异的亲水性及易去污性双重功效。
此外,TG-2000 系列为地毯用产品,使地毯类织物具有良好的易去污性及防水防油效果;能和阴离子SB 剂并用,具有良好的起泡性;适合用喷涂和泡沫涂层的加工方法。
泰光实业有限公司2012 年3 月将首次商业化生产碳纤维。
公司于2009 年研发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并在韩国东南海岸的蔚山工业园区投入12 940 万美元进行高端材料设备的研发及建设。其产能将为1 500 t/a碳纤维及3 000 t/a 母料。泰光工业设施的扩建将有助于该公司大举进入快速增长的海外市场,并成为全球顶级的碳纤维制造商之一。
聚酯生产商Indorama 风险投资公司PCL(IVL)收购了总部在美国的FiberVisions 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收购通过其合资企业(JV)双组分纤维生产商ES FiberVisions 完成。
FiberVisions 是一家应用特种聚烯烃短纤生产非织造布的公司,由于在美国、丹麦、阿根廷和中国都有生产设施,因此在全球的生产能力超过20 万t/a。公司75%的产能用于生产女性卫生产品用纤维,25%的产能用于生产汽车用和工业用纤维。FiberVisions 还与日本双组分纤维生产商捷讯JNC 有一合资企业。
印度纺织品制造商Arvind 公司和德国PD 玻璃纤维集团共同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Arvind PD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私人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为风能、交通、造船、航空航天和基础设施等行业提供非织造布和多轴玻璃纤维织物。该合资公司预计2012 年3 月开始投产,玻璃纤维织物的产能约为30 万t/a。
英威达公司在2012 香港国际内衣泳装展上推出了LYCRA 纤维的突破升级产品——LYCRA T862W 纤维。这一针对贴身服饰应用所研发的纤维产品凭借与众不同的内在奥秘,可有效提升内衣面料的品质,从而帮助内衣产品实现更时尚唯美的设计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LYCRA T862W 纤维揉合了尖端的纺织技术,最大程度优化了面料的光泽度,能赋予内衣面料卓越的白度和白度保持性、更丰富的色彩及更优异的面料均匀度。其蕴含的专利纤维上染技术能够为面料带来卓越的白度保持性和更好的面料均匀性。同时LYCRA T862W 纤维与尼龙混色时能够实现更丰富、更饱满的色彩。这些面料性能优势有助于内衣品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打造出具有差异性的产品。
市场对于内衣服饰的需求正处于增长中,这一趋势在亚洲地区特别明显。根据报道,2010 年中国内衣市场的总收益接近40 亿美元,且还保持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
欧盟委员会的官方公报中颁布了新的纤维名称法规1007/2011/EU,宣布从2012 年5 月起,新的法规将取代纤维名称以及纤维成分的有关指令(2008/121/EC、96/73/EC 以及73/44/EEC)。
新法规中规定,对于来源于动物的任何非纺织材料,标签必须添加辅助说明。这一新要求无需分别鉴定产品材料或特定的物种来源等,而只需在标签上注明“含动物来源的非纺织材料”;“其他纤维”被限定为单组分含量不超过5%,各组分之和不超过15%。
另外,未经允许使用的纤维名称,符合“其他纤维”规定要求的,应归为其他纤维;标注语言必须为出售地区官方语言。
新的纤维名称法规将于2012 年5 月8 日起正式生效。符合原指令要求,并且于2012 年5 月8 日之前投放市场的产品,可于2014 年11 月9 日之前继续进行合法交易,此日期之后相关产品将退出市场交易或需符合最新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