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连梅
(柳州市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广西柳州 545006)
近年来,辅助生殖技术(ART)日新月异,给不孕者带来了福音,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俗称试管婴儿)的人数有逐年递增的趋势。但随着试管婴儿技术的日臻完善,研究人员发现这项技术给不育夫妇带来希望的同时,也会成为导致他们产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压力的原因[1]。心理护理成为辅助生殖医学整体护理的核心内容。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使患者改善心理状态,树立科学的观念,配合医生治疗,对提高疗效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就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病人护理作一综述。
1.1 传统观念 由于受传统的生育观念的影响,认为不能生育是极大的耻辱,尤其是来自农村、文化素质较低的患者表现更为明显,出现自我概念紊乱[2]。她们会因此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压力和歧视。有研究发现,不孕患者的亲戚朋友,尤其是有孩子的,都可以给他们带来压力。
1.2 经济负担 由于婚后多年不孕,不孕妇女为了实现拥有一个孩子的愿望,不惜一切代价,实施试管婴儿技术。单次IVF-ET或ICSI治疗费用一般在2-3万元人民币,大多数患者一次手术不成功,还要进行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手术。其昂贵的消费,无疑是一项巨大的经济负担。而职业女性还要承受请假、误工的压力。
1.3 家庭 尽管有研究表明[3],胚胎移植后未卧床休息不会导致胚胎排出, 亦不减少成功率。但大多数女性为了增加安全性,在移植后等待妊娠结果的2周内都尽量卧床不敢活动。需要家人或请他人照顾饮食起居,她们因此感到愧疚;当想到手术不成功、术后该如何面对朋友或同事的询问时,她们也感到莫大的压力。
1.4 生理健康 由于治疗的程序复杂 ,周期较长常给女性患者带来相当多的身体痛苦,如促排卵期注射多种促排卵药物、取卵术后注射黄体酮等。此外促排卵药物潜在的致癌作用也增加了她们对自身健康的担心。
2.1 治疗前 “不孕症”对大多数不育夫妇来说是一种心理创伤, 是他们生活中经历的最有压力的事件之一[4],导致他们出现情绪不稳定和精神压力。有研究表明[5],IVF-ET妇女在治疗前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差于正常生育妇女。不孕症患者认为由于自己的原因剥夺了配偶得到孩子的权利,内疚、自责感表现得更重。
2.2 治疗过程中 一些研究表明妇女在IVF治疗期间可表现出较高水平的心理不适、焦虑、抑郁,并有婚姻困难和性功能变化。接受IVF—ET治疗的患者,其心理压力是严重和复杂的,如失眠、焦虑、恐惧、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等[6]。治疗过程中的取卵、胚胎移植、移植后等待妊娠实验结果这3个阶段,最易导致患者心理变化。大多数学者认为,这3个阶段是决定IVF-ET治疗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阶段[7]。
2.3 治疗成功后 妊娠后,孕妇自尊得到改善,焦虑水平下降,夫妻关系更稳定、和谐。但是仍不能忽略她们在妊娠期间表现出的焦虑情绪,而且在未来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把孩子贴上 “试管婴儿”的标签,任何不适或疾病似乎都与之有关,于是“试管婴儿”又成为他们新的情感应急源[8]。
2.4 治疗失败后 有的患者求治愿望迫切,抱着一次就成功的心理,急于求成,一旦失败就失去信心。同时在连续数个不成功治疗周期期间,压力的强度也会发生改变[9]。认为自己采用了最高的辅助技术还不能受孕,产生悲观绝望的心情,从而产生轻生的念头[10]。
3.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进行心理护理和提高治疗依从性时的前提。护理人员应理解不孕夫妇求子急切心情,患者就诊热情接待,主动给她们介绍医院的环境及医务人员情况,以减少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建立起一个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给予患者同情与关心,消除患者的自卑、恐惧、焦虑、不安、紧张等不良心理反应。
3.2 提供人性化的就医环境 以人为本的环境设置[2],就诊区域设置宣传栏张贴生命诞生的图片、试管婴儿就诊流程图,提供便民措施,如提供健康教育资料供患者在候诊的时间阅读,并提供针线包、热水、一次性纸杯等。手术过程保证室温适宜,注意保暖,术中播放患者喜爱的音乐,适时以聊天的方式向患者了解病情,评估心理状况,给予适当的解释、安慰和指导,努力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术后送上“祝您成功”、“希望听到您的好消息”等祝福语。随访时用礼貌的称呼及柔和的语调与患者交谈,了解血和尿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检测结果,对于结果阳性的患者告知其注意事项。结果阴性的患者给予关心体贴,耐心安慰,帮助其树立信心,并告知下次就诊的时间。
3.3 发挥支持系统作用 对患者而言,除了医护人员为其重要的支持者外,还要充分发挥家人、朋友、社会团体等其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表明不育患者在痛苦的时候主要依靠其配偶和家庭的支持[11]。护士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鼓励家属多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另一方面,向社会各界呼吁转变世俗观念,使社会对不孕患者多一些宽容和关怀,减轻他们的精神负担和家庭、社会压力。
3.4 循序渐进的健康教育 IVF-ET患者健康教育要针对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需求的特点,满足其不同阶段的知识需求,医护合作,采取个体指导为主、其他方式为辅的教育方式,将健康教育贯穿于医疗、护理工作的全过程[12]。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为患者制定合理、可行的计划和时间表让患者了解本次治疗过程、治疗费用、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检查方法、目的、手术过程、麻醉方式与效果、如何配合手术,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应对措施等,让患者有充分认识,使其积极接受检查、治疗。
3.5 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针对患者因为长期不孕带来的痛苦以及对IVF—ET治疗的不甚了解引起的心理冲突和矛盾,在临床通常可采用疏泄的方法。在治疗过程中要认真倾听患者叙述的以往的妊娠失败的经历、精神创伤或生活挫折,清楚患者的心理症结,针对性地给予疏导,指导患者合理采用心理防御机制和应对方式,减轻心理压力。
3.6 心理治疗 当病人出现情绪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或认知歪曲、行为异常时需要进行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医师根据所遵循的理论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10]。
[1]Verhaak CM, Smeenk JM, Kremer JA, et al. The emotional burden of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increase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following an unsuccessful treatment[J]. Ned Tijdschr Geneeskd, 2002, 146(49):2363-2366.
[2]周建伟,罗阳.人文关怀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中的运用[J].现代护理,2006,12(25):2376-2377.
[3]许立红,郭玲,吴桂华.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是否必须卧床休息的探讨[J].现代护理,2005,11(20):1716.
[4]杨小玉,张云山,王小茹,等.进入IVF-ET周期妇女焦虑情绪对治疗结局影响的研究[J].生殖与避孕,2007,27(6):410.
[5]陈丹,喻坚,王卫红,等.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妇女的心理状况对治疗结局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2):44.
[6]周耀,张晗,张欣宗,等.采用HAD量表评价不孕症妇女心理状态[J].护理学杂志,2005,20(20):65-66.
[7]王丽,任春娥,姜爱芳.心理干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的影响[J].中国医疗前沿,2008,3(24):11.
[8]李小红,李尚为,刘西茹.心理干预对行体外受精病人的影响[J].生殖医学杂志,2006,15(6):430-431.
[9]Yong P,Martin C,Thong J.A comparigon of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in women at different stages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 treatment using the mean affect adjective check list[J].Assist Reprod Genet,2000,17(10):553-556.
[10]曹福琴,张琪瑶,管群,等.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心理护理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15(10):102.
[11]蔡翥.社会支持对慢性病患者身心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2006,27(3):54-56.
[12]闵丽华,张潇潇,吕群.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不同阶段知识需求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9,24(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