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亚华
(上海师范大学 商学院,上海 200234)
维吾尔族身份认同问题探究
马亚华
(上海师范大学 商学院,上海 200234)
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条件,新疆一直是我国民族问题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在党的民族政策长期教化之下,当前维族群体的国家认同已经很高,但与新疆其他少数民族相比仍有继续提升的空间。鉴于维族在新疆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重构维族身份认同将是未来新疆民族整合工作的关键。
维吾尔族;民族认同;国家认同
维吾尔族是新疆人口最多、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少数民族,也是问题多发的少数民族,可以说新疆民族问题的核心是维族问题。笔者认为,建立在民族理性基础之上的内控机制才是影响一个民族行为的关键变量,只有认真研究维族的心理形成和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制定正确的民族宗教政策,并辅以科学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新疆才可能实现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两大目标。
(一)民族认同与民族意识
民族认同主要包括群体认知、群体行为、群体态度和群体归属感四个方面。认知决定行为,而意识是认知的基础,因此民族意识是民族认同的起点。民族意识是本民族成员对本民族利益关系的认识、关怀与维护。这种心理对内起认同作用,对外起分界作用,即用来确定谁是“我们”和“他们”。民族意识对民族行为的影响是把“双刃剑”。积极的民族意识——包括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灵魂,能增进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维系民族的生存、发展和延续;而褊狭的民族意识会导致民族意识的封闭、保守与排他,不仅会阻碍本民族的进步,也可能造成民族间的矛盾和冲突。[1]
(二)多元身份认同与民族矛盾
在多民族国家存在着国家疆界与民族边界的异质性,与单一民族国家相比在民族与国家关系上差异迥然。在多民族国家(如中国、俄罗斯)中,民族和国家均是社会成员最基本的隶属对象和归属单位,其社会成员拥有多元身份意识,民族归属与国家归属的优先秩序错位甚至倒置必然会诱发民族冲突与民族矛盾。从理论上看,在多民族国家必须确立国家作为社会成员归属层次中的最高单位,这是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实现统一必须坚持的价值共识。其原因在于:民族认同具有相对于国家认同的依附性,而国家作为满足个体基本情感诉求的自在体,具有逻辑和理性的至上性。
(一)维族多元身份认同的现状
从以往学者在新疆调查的结果看,多数维族成员都存在清晰的多元身份意识,但在情感归属上绝大多数能将国家认同置于民族认同之上。这就是说,维族在群体层面对国家怀有较高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例如,王嘉毅的研究发现,南疆青少年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之间不仅未发生严重冲突,反而出现了协同现象。他得出结论:一是南疆地区维族青少年的国家认同要高于民族认同,即他们更倾向于把二者看成是一种“在政治上一体,文化上多元”的认同;二是与汉族青少年相比,维族青少年的国家认同偏低而民族认同偏高;三是对维族青少年来说,国家认同不仅没有排斥反而提升了民族认同。[2]
(二)隐约的民族悲情意识和弱势民族的心态
部分维族成员在思考和处理民族关系时怀有一种主客民族心理,错误认为 “这块土地是我的,外族剥夺了我的资源”,而漠视今天的新疆是13个世居民族共同创造的这一基本事实。在1954年的民族识别和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设立后,这种心理有所强化,并逐渐构建成一种民族话语方式。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维族在新疆当地市场竞争中的不利地位日益凸显,其弱势民族心态亦随之积累和显化,个别维族成员对汉族尤其是汉族移民的非友好情绪也日趋高涨。
(一)历史上继承下来的因素
第一,维族与汉族差异明显。维族主要是回鹘与塔里木盆地周围的塞人融合的结果,从生物学上看,早期回鹘基本上属于蒙古人种 (黄种人),[3](P271~274)而塞人属于欧罗巴人种 (白种人),因此后期的回鹘人和今天的维吾尔人应该是黄白混血。[4]这是维族在体格面貌上与中国主体民族——汉族差异较大的原因。第二,维族与汉族之间文化亲缘性相对较低。新疆在地理上封闭偏远,与内地之间长期只有河西走廊单一文化通道相连,同时又是中华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和希腊文明四大文明势力的交汇区,因此受中原文化辐射较弱。第三,中原王朝对西域的政治覆盖不连续。唐朝以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人口重心东移,历代王朝首都均不在西安,且两宋和明朝还失去了对西域的 “主权”,为维族文化独立演化创造了条件。而回鹘在公元9世纪西迁后,先后在中亚和新疆地区建立过哈拉汗国和高昌王国,并参与察合台汗国和叶尔羌汗国的活动,因此使维族拥有了较强的自觉意识。第四,伊斯兰教对维族心理的长期雕刻与塑造。与 “释、道、儒”三教合一的汉文化地区不同,也与流传佛教的云贵地区和信仰藏传佛教的蒙藏地区不同,包括维族在内的新疆多个少数民族信仰 “一神”的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信教群众最大的一致性在于对 “真主”的共同信奉,由此带来了信教者在心理上的认同性。这种认同性使信教群众心理上获得了对群体的归属,促使信教者之间的彼此接受和相互尊重,从而形成信教者感情上的亲近性。
(二)来自国内社会的原因
首先,我国民族制度体系中最重要的是建立在民族识别基础之上的公民民族成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些制度对国家根据因地制宜原则对边疆地区实施差别化政策和分类管理、推动社会发展曾发挥巨大作用,但也附带地强化了某些少数民族的身份意识。
其次,社会转型导致族际价值纽带松裂。个人的信仰有巨大的生命规约力量,社会的信仰体系则具有巨大的精神维系力量。当一个社会确立了共同的信仰认同,获得了共同的精神维系,这个社会就会保持稳定。改革开放与体制转轨使我国原有价值体系遭到冲击,原来维系各民族团结的价值纽带削弱,社会为各民族提供精神庇护的能力也不断弱化,造成包括维族在内的部分少数民族向本民族原有精神家园复归。
最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放大了民族矛盾。当前,虽然新疆的人均GDP已高于除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之外的邻国,但与东部沿海省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维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社区仍明显存在着高失业率、高失学率和高贫困率的“三高”问题。有个别人片面夸大维族与汉族的差距、边疆与内地的差距,使少数民族心理失衡、理念失真,产生怨气,滋生对汉族不满、对社会不满的消极情绪。
(三)来自外部势力的教唆
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中亚凭空出现5个“斯坦”,在土耳其等国的推波助澜之下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卷土重来,而且来势凶猛,给新疆尤其是突厥语系少数民族区带来了思想混乱。
冷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看到土耳其地处欧亚结合部的重要地理位置,认识到泛突厥主义中反俄反华成分对瓦解苏联、遏制中国的战略意义,因而对土耳其的泛突厥主义行为采取了怂恿政策。他们不仅在国际上制造“中国迫害维吾尔族”、“中国掠夺新疆资源”的虚假新闻,还经常以海外维族败类为材料拼凑一些具有恐怖主义色彩的政治组织,并通过这些组织蛊惑国内不明真相的维族群众。一些民族分离主义势力在国际反华势力和“双泛”主义的支持下,日趋猖狂,制造了一起起事端。
鉴于维族的地位和作用,新疆民族整合工作的核心还在于维族身份认同的重构。建构主义的政治理论认为,利益与身份之间有着互相建构的过程,特定的民族身份意识只有经特定利益机制长期诱导和塑造才能形成。因此,把维族“拉进”中国社会系统各运动过程之中,通过法律手段界定其权利边界,并用跨文化交流改变其心理偏好,应是矫正维族身份意识扭曲的现实途径。
第一,在依法治国的宏观框架下实施依法治疆战略,强化维族(和新疆其他少数民族)成员的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公民权利制度是在国家统一法律和制度下建构起的针对每一个公民的平等利益分享和权利保护机制,在这种制度下,少数民族的认同作为民族成员权利的一部分将得到承认和保护,因此解决了多元认同中的结构性冲突。基于此逻辑,依法治疆应成为今后新疆民族整合工作的主旋律。具体措施包括:把法律手段作为打击“三股势力”的主要武器,以树立国家公权的尊严和威信;开展普法教育与宣传,努力在少数民族群体中树立法律(尤其是宪法)至上意识和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意识。
第二,在资源分配上要加大对新疆(尤其是南疆)的政策倾斜,着力提高新疆可持续发展能力。只有“仓廪实”才可能“知礼节”,体面的生活将有助于提升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中央应加大对新疆的转移支付,改善新疆的投资环境和发展条件,提高新疆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力争实现相对于周边国家的产业梯度,从而提高维族成员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第三,在文化上应鼓励族际沟通与跨文化交流,以世界和中国现代文化引领维族文化转型。文化手段与政治手段和经济手段相比功效较缓,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对维族传统文化精华进行提炼和浓缩,并用现代话语体系进行重新阐释,力争使其汇入中国主流文化;二是启动系统性民族教育工程,通过专业化宣传让维族成员了解本民族的演化历史;三是强化各级学校的汉语教学,扩大“内初班”和“内高班”在新疆招生规模,使更多维族孩子在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之际获取正确价值导向。
[1]高静文,赵璇.民族心理与边疆社会稳[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1).
[2]王嘉毅.新疆南疆地区维吾尔族青少年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比较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3).
[3]刘宁.回鹘人种考[A].边疆考古研究(第五卷)[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崔静.新疆出土近代维吾尔族颅骨的初步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99(3).
The Exploration about the Issue of Uygur Identity
Ma Ya-hua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Shanghai,200234)
Due to the special geographical and historical conditions,Xinjiang is one of the places which have complex ethnic problem for a long time.Under a Long-term policy of the party’s national enlightenment,Uygur groups have a high national identity now.But compared with other ethnic groups in Xinjiang,it still has the space to enhance.As Uygur has an important status in Xinjiang’s politics and economy,the reconstruction of Uygur identity will be the key for the ethnic integration of Xinjiang in the future.
Uygur;national identity;national identity
D633.3
A
1673-1395(2012)01-0169-03
2011 11 16
马亚华(1969-),男,安徽淮北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区域合作和区域一体化研究。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mail:huhaohuan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