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对策研究

2012-03-31 16:47曹张莹
关键词: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儿童

曹张莹 方 明

(安徽农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对策研究

曹张莹 方 明

(安徽农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农村教师由于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加上其周围环境的特殊性,面临很大的压力,直接影响着农村教师的身心健康。促进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及途径在于: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育人技能,整合资源,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完善农村教师的评价体系,减轻其心理压力。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心理压力;对策研究

一、农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工作压力大

一是农村教师数量不足。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师资力量不足,大部分教师平均每天需要上四节课。二是新课改对教师的知识层次和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由于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要求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必须进行知识自我更新,这使很多教师感到力不从心。三是课后家庭教育缺位。由于农村学生的家长在文化素质和自身教养方面不足,无法配合老师的课后教学,教育学生的工作全权托付给老师进行,加大了工作强度,使得教师身心疲惫。

(二)教育对象的变化

一是近年来,农村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加之都是90后的孩子,这些学生相对于之前的学生来说,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及家庭教育方式的变化,一方面个性十足,敢说敢做,自我意识增强,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娇生惯养,吃苦耐劳精神不足的缺点,由以前的害怕与老师见面到敢和老师当面较劲。二是留守儿童比例增加。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其中14周岁以下的约4000多万。[1]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工作,缺乏沟通,与普通儿童相比,留守儿童主要体现在有“心理孤单感”,性格内向,甚至存在放任、自卑、冷漠、孤僻等现象。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体现在学习上,更体现在生活上,体现在心理疏导上,而这方面工作对教师能力的要求比单纯的教学要求更高,这也使得教师的心理压力增加。

(三)生活环境相对较差

众所周知中国城乡差别较大。农村教师的生活环境相对较差。我们知道,人的心理对周围环境有着很强的依存性。在某种程度上,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就是周围环境的具体表现。随着新农村建设和教改的大力发展,农村教师的心理落差越来越大。

二、促进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及途径

(一)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

其一,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教育的发展,教师是关键,而编制又决定着教师队伍的规模。编制的配备标准实质反映的是政府对学校教育的投入重视程度。要解决农村教师工作压力过大,首先应解决农村教师编制标准低、教师缺口大的问题,必须加快推进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根据教学内容统一城乡学校编制标准,并积极引导城镇超编学校富余教师向农村缺编学校流动,及时补充农村教师队伍,同时,针对山区人口分散、学校规模较小、单个教师工作量大等特点,注重编制分配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以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需要。

政府必须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改扩建校舍,增强农村教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投入专项资金为农村中小学购置图书、实验设备和体育器材,丰富教学渠道和物质文化生活,加快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步伐,提高现代化教学水平。必须保障农村教师工资待遇,提高收入水平,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倾斜力度,努力做到一定区域范围内同工同酬,为教师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其二,建立农村教师流失补偿制度。由于城乡教师在工资、津贴、住房条件、培训、晋升前景等方面的差异,很多农村优秀教师向城镇优质学校或其他经济发达省份的地区流动,向条件更好、收入更高的学校流动。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村优秀教师的规范管理,明确流入地承担优秀教师的责任,对教师流出地必须做出补偿,使得流出地学校有足够的资金聘用教师,或为在岗教师提供更多进修、培训等机会。

(二)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育人技能

台湾心理学家何永钰教授曾提出一个心理健康公式:B=P/E。B指症状出现率,P指内外压力总和,E指自我强度(个体对内外压力的承受能力)[2]。他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引导农村教师在个性品质方面的培养和健全,增强自身心理适应能力,学会反思。反思也是一个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它指通过对教学经验的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教学行为[1],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过程,从而积极地面对社会压力。

一是加强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和适应新课改的能力。组织教师去师范院校、普通高校进修,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优先安排农村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教师继续教育,针对农村教师实际,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及时更新继续教育的模式和培训内容。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等设备,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在农村教师培训中的作用。同时加大对农村优秀教师的培养,加强对其在教学、教研方面的指导,使其在教学工作过程中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促进农村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是实施城乡结对帮扶,充分发挥城市优质学校师资资源优势。开展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的协作帮扶,双方互派教师进行交流,优质学校要选送中层干部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去农村学校支教和挂职锻炼。农村学校要选送教师到城区优质学校学习培训,与城区教师一起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建立优质学校骨干教师讲师团,定期去农村学校开展教学示范活动,送教育下乡、送科研下乡,指导农村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同时城市学校应面向农村学校积极开展“教学开放日”、“区域联片教研”等活动,以促进农村师资队伍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三是关注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加强在职心理健康培训,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服务,制定科学的心理健康检测标准,提高农村教师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及时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社会应该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媒体应客观实在的报道农村教师的生活处境和心理健康问题,让农村教师的心理得到更多人的关注。要正确对待教师的合理需要,并制定完善维护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的相关法律法规。

(三)整合资源,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

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已成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重要组成,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的43%,做好这一特殊的庞大群体的教育管理是新形势下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仅仅依靠教师、学校的力量远不能解决,必须整合社会各类资源,凝聚多方力量,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建立目标管理和考核奖惩机制,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规律,做到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有保障、困难有帮助、生活有依靠、情感有寄托、成长有引导。唯有这样,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才不会成为农村教师额外的负担。

(四)完善农村教师的评价体系,减轻其心理压力

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理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构建科学合理的农村教师评价体系,要让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公平、真实、具体的反映农村教师的工作。合理看待农村学校的升学率,重视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完善各类教育制度,让规章制度在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同时,也能促进农村教师心理的健康发展。

[1]李菲.“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动调查分析报告”发布[EB].新华网,2010-10-6.

[2]董月玲.教师群体心理健康堪忧,职业枯竭感偏高[N].中国青年报,2010-11-3.

G443

A

1673-1395(2012)01-0132-02

2011 12 02

曹张莹(1986-),女,安徽巢湖人,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袁丽华 E-mail:yuanlh@yangtzeu.edu.cn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儿童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西部S省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问题与对策新探
论西部农村教师专业信念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