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丽,沈 曦
(黄山学院体育系,安徽 黄山 245041)
徽州民间体育价值功能分析
李竹丽,沈 曦
(黄山学院体育系,安徽 黄山 245041)
徽州民间体育项目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繁多,形式丰富多彩,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介绍了徽州民间体育的现状,详细阐述了徽州民间体育的价值,以期为保护和传承徽州民间体育文化提供参考。
徽州;民间体育;徽文化
徽州是徽文化的发源地。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民间体育项目繁多,形式丰富多彩,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徽州地区的民间体育项目大约有70多个项目,如傩舞、叠罗汉、踩高跷、舞香火龙、舞板龙、仗鼓舞、扑蝶舞、狮子舞、跳钟馗、嬉灯、拔舞、舞麒麟、赛龙舟、划旱船、蚌壳舞、龙凤舞、抛绣球、舞香火、花船、亮船会、五猖会、抬阁、风筝、踏春、登高和目连戏等[1],以上项目均突出表现了徽州民风民俗的特色。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徽州民间体育中的一些项目逐渐被边缘化甚至消失。为此,笔者对徽州民间体育价值功能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徽州民间体育文化提供参考。
1.1传授生产技能并促进身体健康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徽州居民基本上保持着各自的民族传统和风俗,并在其生产、生活中不断地演绎出各自的时令性节日、纪念性节日和宗教性节日等。流行于祁门县的西乡彭龙村的“扑蝶灯”,唱词为1年中10个月的花名和农事,意在欢庆新春佳节的同时,安排好1年的农业生产,教导人们如何在24节气进行农事活动。很多徽州武术器械来源于农耕工具。如扁担两头尖,既是挑运东西的工具,又能作为防身自卫的武器,在长期的应用实践中,形成了“扁担功”。此外,还有“板凳花”、“腰带舞”等。这些来源于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中的民间体育活动,既能够传授生产、生活技能,又能培养人们的健身意识,并发挥其健身作用。
1.2有利于传承徽州文化
徽州民间体育项目在发展过程中,将徽州地区当地艺术与体育项目相结合,比较典型的如婺源的摊舞、歙县的叠罗汉和休宁的嬉钟馗、游太阳等。徽州民间体育项目具有强烈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如“叠罗汉”表演中的各种造型,采用伏、仰、卧、拉、撑、支等组合姿势,其中人叠人、人拉人等动作惊险别致、造型变化多端,其粗犷、阳刚之美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又如傩舞中的傩舞面具,其造型上应用了夸张、抽象等表现手法,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凝聚着傩文化的宗教意识、民族意识和审美意识[2]。其他诸如板凳龙、嬉钟馗等项目,其中包含各种舞蹈造型及服饰,显示了徽州民间体育项目独特的审美观,这对传承徽州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2.1有利于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团队协作是许多徽州民间体育取得成功的关键。流传于徽州地区的“踩高跷”,就是表演者把脚绑在2个木桩上,表演者走跳娴熟自如,还时而做出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如劈叉、空翻、甚或武术表演,这一民间体育活动已被人们挖掘整理,进而推广成为全国民运会的竞赛项目“高脚马”。再如“舞龙”更是现在徽州元宵节中最具娱乐性的节目。舞龙时除了奔跑、跨跳、起伏、左右摇晃之外,还要劈叉、双人重叠、滚翻等高难度动作,使表演高潮迭起,扣人心弦 。其中板凳龙最具特色,其制作是用一段段木版借铁链或插销连接,每节板上都有1~2个灯笼,舞者手举或肩扛,动作要求整齐、配合十分默契,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演出的正常进行。可以说“踩高跷”、“舞龙”、“叠罗汉”、“跳钟馗”等高难度徽州民间体育项目的表演,既要求演练者胆大心细,又要求其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上述民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这对于培养人们勇敢顽强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很好的作用。
2.2能够激发文化认同感
文化认同指个体对于所属文化以及文化群体内化并产生归属感,从而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的社会心理过程[3]。当人们一致认同一种文化有其存在的意义,就会出于不同的动机保留、改进、发展这种文化。徽州民间体育文化历史源远流长,长期以来为徽州人喜闻乐见,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强烈的感染力激发着人们的参与热情,营造出一个轻松欢快的文化氛围,这有利于人们增进感情并强化对徽文化的的认知与认同。
徽州民间体育项目作为徽文化的一种具体体现,具有徽州地区的传统特色,能给游客独特的视觉欣赏。如黄山市叶村在将叠罗汉民俗活动与特色旅游相结合上做了大量的宣传与推介工作,取得初步的成效。现在的“叠罗汉”活动,不仅成为黄山市国际旅游文化节的保留节目,还多次接受邀请,赴上海、杭州和澳门等地进行展演[4]。此外,还有抛绣球、仗鼓舞等。这些徽州民间体育项目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倍受中外游客称赞。因此,充分挖掘徽州民间体育的旅游价值,对发展地方经济、传播徽州民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体验参与旅游模式是通过营造氛围,使游客亲身感受旅游所在地的民风和民俗,获得更多的精神享受。徽州民间体育项目简单易学,对场地器材要求不是很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机调整,具有较强的亲身参与性,并且徽州民间体育项目的独特性,能够吸引游客参与到其中。如婺源的板凳龙项目是在大年三十晚上,每家每户在板凳上点上蜡烛出门游街,这样板凳就越来越长,形成延绵几公里的长火龙。因此,可由当地旅游点提供板凳,吸引游客参与其中,让游客体验其中的乐趣。此外,如打鞭螺、搓竹转转等手工类项目的娱乐性强,游客可以就地取材手工制作上述旅游工艺品,从而留下美好回忆。
徽州民间体育项目是徽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体系中别具一格,是民俗文化活动中的一块瑰宝。因此,应对徽州民间体育项目进行适度开发,这有利于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激发人们的文化认同感,更好地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1]李俊喜. 徽州民俗体育的调查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07.
[2]度修明.摊戏·滩文化——原始文化的活化石[M].北京:华侨出版社,1990.
[3]沙莲香.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吴灵萍.徽州民间体育项目“叶村叠罗汉”的特征与价值[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2):22-24.
[编辑] 李启栋
10.3969/j.issn.1673-1409(N).2012.06.057
G812.4
A
1673-1409(2012)06-N1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