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体育现状及发展研究

2012-03-31 12:33:25刘家成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16期
关键词:体育农村

刘家成

(湖北经济学院体育系,湖北 武汉 430205)

新农村体育现状及发展研究

刘家成

(湖北经济学院体育系,湖北 武汉 430205)

通过对新农村体育现象的调查,分析了新农村体育在场地、形式、内容、经费等主要方面的现状:新农村体育在运动场地、人员结构、形式和内容、经费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农民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很高,社会效应初步体现,但是它还处于自由发展状态,体育人口数量少、形式简单、水平低、缺乏组织引导、缺乏技术支持和经费的扶持。提出了新农村体育发展对策:建议加强体育基本知识和体育文化的传播;提高农民收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争取政策和经费支持完善农村体育配套设施;加强组织,提供技术支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寻找合适的项目作为切入点,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新农村体育发展。

新农村体育;现状;发展;对策

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加速,大量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打工,本来就不丰富的农村体育活动就更加少见了,医疗、养老、教育、环境等诸多社会问题也都逐渐展现。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的体育活动又有了复苏和新的变化,特别是农民收入的提高、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的推行、居住环境的改善,让普通农民有条件和氛围去参与更加丰富的体育活动。体育对于改善农村人口的体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树立新风尚这些方面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新农村体育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发展值得深入研究。

1 新农村体育现状

1)新农村体育活动的场所逐渐增多,场地器材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人们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特别是受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影响,现在兴建了很多集中居住点,成片的统一样式的住房,几乎每户都有一片水泥地面的晾晒场,有路灯,有排水渠。如湖北省监利县荒湖农场的某个移民村,除了房舍统一政府补贴外,还由政府出资在这个只有百十来户的村子建了1个篮球场,还安放了健骑机等健身器材。以前完全不参与体育锻炼的村民,特别是老人和妇女,现在晚饭后总会在健身器材上玩一会儿,还在篮球场上架设音响跳起了扇子舞。人口密度的增加自然而然的出现了“广场文化”、“社区体育”之类的现象,这在以前散居的时候是很少出现的。

2)改善了社会风气 新农村体育人口除在校学生外,主要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锻炼时间多是晚饭后6点至9点[1]。体育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男性比例偏低,青年男性更少。其原因就在于青壮年外出务工,剩下的就是中老年人、妇女和儿童。以往留守人员在农闲的时候最多的消遣娱乐就是聚在一起唠家常、打麻将、坐茶馆之类的活动,造成了很多家庭问题和不良的社会风气。在农村居住环境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改善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喜欢聚在一起进行身体锻炼,他们除了想锻炼身体外,更多的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排除孤独感,也算是老有所乐吧。年轻妇女把打牌赌博的精力转移到体育活动中,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了家庭矛盾、改善了社会风气,变得更自信。

3)新农村新观念新风尚 现在农村信息通畅,人们很容易接触到更多更新的事物,农村体育深受城市体育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回流,带回来很多城市普通居民经常开展的体育项目。离

城市越近的农村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越多、内容越丰富、水平越高;离城市越远的农村体育活动人越少、内容越简单、越容易出现原生态的极具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农村体育专业人才缺乏,人们文化生活不丰富,形式简单难度小的项目更容易开展。比如说现在农村很流行的韵律操、太极、舞蹈等多人参与的“广场体育”项目,由于其简单易学易开展、场地器材要求低,所以在农村开展得很普遍。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居民区有时候会看到不同年龄层的几支队伍一起锻炼的场面[2]。

4)政府对农村体育经费的投入很少,农村与城市存在巨大差距 城市的建设规划中有硬性规定,在新建的社区中面积、人口达到一定标准就必须配套相应面积的体育场地和一定数量的健身设施,而农村就很难做到。我国2002年颁布了《农村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规定》中对农村体育的物质保障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要求,但都不是硬性要求,根据各地的经济实力决定农村体育的投入。国家对农村体育的投入大部分是归口到教育部门,到达乡镇这一级以后投资在学校的体育设施上。近十几年来,中国的学生数量逐年下降,农村的学校分布密度在不断降低,这种比较完善的体育设施和场地也在逐步减少。虽然在少数地方新农村居住地改造的过程中兴建了一些体育设施,但是绝大多数农村人口享受不到政府提供的公共资源。

总的来说,新农村体育在运动场地、人员结构、形式和内容、经费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农民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很高,社会效应初步体现,但是它还处于自由发展状态,体育人口数量少、形式简单、水平低、缺乏组织引导、缺乏技术支持和经费的扶持。

2 新农村体育影响因素

目前,我国新农村体育发展水平低的内在因素主要是人们对于体育的内在需要没有得到充分认知和合理的开发引导从而转化为实际行动,外在因素主要是缺乏外部刺激和物质保障。

1)内在因素 现阶段新农村居民对体育活动的内在需要绝大部分体现在健身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医疗健康问题和文化生活问题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实际通过体育途径去改善的人并不多,主要原因在于多数人对于体育的了解很片面,甚至有很多误解,真正懂体育的很少。人们都知道体育活动能够改善体质,但是对锻炼的效果和具体有针对性的方法手段并不太了解,无从下手。对于体育的内涵和体育文化的传播大多是通过几句口号,小学中学阶段也仅仅是具体的体育项目的教学,基本不涉及到体育文化的层次。体育对于个人的生理、心理、情绪的影响,体育对于社会、文化、经济、军事的影响,这些对于普通民众来讲都是非常陌生的。人们只有真正懂得体育的内涵才会将体育变成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需求,才能将需要实实在在的转化成行动,体育才能够成为生活习惯。

2)外在因素 影响新农村体育的外在因素是体育活动的组织、技术支持和经济因素。文化的传播、知识的吸收和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让这个过程加速就需要催化剂,通过有计划的组织、专业的指导以及营造良好的氛围无疑能在短时间内将处于自由发展状态的农村体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特别是中老年人,主动性本来就很差,更加需要很好的氛围和组织引导才会参与体育锻炼。农民的收入和养老、医疗保障这些经济因素极大地左右了农村体育的发展[3]。收入提高了,医疗和养老问题解决了才能保证农民有更多的闲暇时光和放松的心态进行体育锻炼。另外,没有良好的运动场所和完善的体育设施是目前农村体育人口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3 新农村体育发展对策

1)加强体育基本知识和体育文化的传播 简单一点说,就是要提高农民对体育的了解程度,让人们懂得体育是可以满足人们很多方面需求的。体育不仅仅是为了锻炼身体,它更是一种文化,它是社会交往、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生活态度[4]。例如湖北秭归县的龙舟赛,就是融合了体育竞技和屈原文化,有了文化的内涵体育才有历史的传承和生命力。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大胆跳出传统的思维观念,利用各种先进的渠道和方式,在推广体育项目的过程中要融合各种文化元素。例如,体育与医疗的结合,大力推行运动处方在农村医疗中的运用;大力推广中国几千年积累的传统养生文化,开发农村体育市场等等。通过各类基层活动的开展让人们切实地参与到其中并体验到体育运动给他们带来的益处,让更多的农民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对于体育管理者来说应该站在更高的层面来开发体育的社会功能,让体育在促进社会和谐和发展经济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2)提高农民收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争取政策和经费支持,完善农村体育配套设施 这是一系列与经济有关的问题,主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我国与欧美等群众体育强国相比除了意识形态和经济实力的差距外,更直接的差距体现在公共设施配套上。有了场地有了器材自然而然会让人们产生运动的冲动,甚至是只有场地没有器械也会有人自发的聚集起来开展群体活动,这是在农村经常看到的现象。如果政府能够对农村体育配套设施适当地加以规划和实施将会极大的推动农村体育的发展,并且能够很快的体现出社会效益。“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农村体育以地方各级政府投资为主,联合各种社会资源来进行基础设施的配置。我国现阶段利用社会资源建设基础体育设施还处于萌芽阶段,主力必须是政府。但是由于农村各级政府经济能力不足,很多经费和人员落实不到位,政策得不到具体的实施,相对而言缺乏重视、缺乏具体工作细则。目前,国家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主要体现在对土地、对民居的改造、对水电气等生活资料的补贴上,体育配套还没有全面铺开。随着新农村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高,有条件将体育设施配套落实到位逐步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公共体育设施。从回报的角度来看,农村数量庞大的潜在体育消费群,会给整个体育产业带来巨大推动力。

3)加强组织,提供技术支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各类体育活动 目前农村体育运动水平比较低,随着审美的提升和视野的开阔,农村体育必将不仅仅满足于锻炼身体的简单手段。人们会不断提高对难度、专业性、美感的要求,会渴望交流学习,这个时候就需要比较专业的组织和技术辅导。乡镇、居委会和基层文体组织应当配置具有体育专业知识的人员。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单位、群众的体育竞赛活动。群众中往往会有个别特别热心的人,他们都是自愿无偿的提供服务,乡镇、村或者居委会应当鼓励帮助这些骨干分子,提供更高层次的技术培训,让他们以点带面去影响更多的人。各级部门应当扶持体育经营场所,鼓励或者帮助一部分在城市进行体育经营的人将事业发展到农村去,开发农村体育市场带动体育服务。例如,城市中乒乓球、羽毛球馆的经营已经基本趋向饱和,而在农村同样有很多人爱好这些项目,他们也渴望象运动员一样在专业的场地上打球,可能也需要专业的辅导,虽然价格比城市要低很多,但是经营成本相对也要低很多。如果能在离城市比较近、经济条件好的农村开发这类的经营,未尝不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4)寻找合适的项目作为切入点,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新农村体育发展 在推动新农村体育发展的过程中要契合当地经济发展形势,根据本地区人们的风俗习惯选取合适的项目推广。依托条件相对成熟的区域向周边逐渐辐射,有特色项目的要大力推广,城市里的项目可以到农村,农村的项目做得好也可以进入到城市。如湖北巴山舞原本是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民间歌舞,经过专家的发掘、加工首先以宜昌地区这个点推广开,短短几年就走出湖北辐射到全国,它的切入点就是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

[1]曹彧.中国体育人口2010年将达到40%[N]. 中国体育报, 2007-02-15(001).

[2] 郭琴.我国农村体育研究综述及思考[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0,34(4):37-41.

[3] 许雪梅.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新农村发展[J].西安社会科学, 2008,26 (2):9-11.

[4] 孟凡强,李宏印,钟晨,等.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价值诉求[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3 (2):11-15.

[编辑] 洪云飞

10.3969/j.issn.1673-1409(N).2012.06.056

G812 4

A

1673-1409(2012)06-N172-03

猜你喜欢
体育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7:48
我为体育狂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中国公路(2017年16期)2017-10-14 01:04:28
论清末体育热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中国记者(2014年2期)2014-03-01 01:3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