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口译中的“零度”与“偏离”

2012-03-31 13:35:13杨劲松
关键词:口译员乙方甲方

杨劲松

(广东医学院 外语教学部,广东 东莞523808)

论口译中的“零度”与“偏离”

杨劲松

(广东医学院 外语教学部,广东 东莞523808)

零度偏离理论作为修辞学中的重要理论,已上升为认知世界的方法论,即通过偏离表征来探求零度规律。口译作为一种言语实践,其零度表现为最大化地实现交际效果,其偏离表现为受个人意志、文化背景、认知视角、语境等因素影响的具体的言语实现。本文从口译的初始零度、口译是如何偏离的、口译的最终零度探讨了口译操作是如何表现为零度与偏离的辩证统一的。

口译;零度;偏离

目前我国口译职业已经达到空前繁荣时期[1],然相对而言,口译本身还是一门新兴学科,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化口译教育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而口译作为一门专业则是近20年内的事。纵观口译理论研究,大多是在国外理论指导下的应用型研究,如关联理论、图式理论、顺应论、原型理论、巴黎释意派理论、弗里斯的语言学理论等等。口译是指将源语转换为目的语,其目的是最大化地实现双方的交际意图,但口译受口译员个人能力、文化背景、认知视角、语境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为对“最大化实现”的偏离。口译操作是如何运作的?本文借修辞学上的零度偏离理论对此进行探讨。

零度与偏离一直是修辞学所研究的一对重要概念,王希杰先生受索绪尔和叶尔姆斯列夫的影响,在研究修辞的基础上将零度偏离论上升为一种方法论,以新的视角诠释了语言操作原理。王氏认为零度偏离理论体现在语言世界、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和心理世界的各个层面以及四个世界的互动模式之中。语言的生存与发展体现为零度与偏离的博弈过程。口译是一种言语实践,目的是在准确无误地传递语言和文化信息的同时实现甲方和乙方的成功交际。但口译受到口译员的语言能力、认知、语境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为偏离的言语实现。零度与偏离的辩证统一关系贯穿于整个口译过程之中。

王希杰先生最初在《修辞学通论》一书中阐述了零度偏离理论,后在《作为方法论原则的零度和偏离》和《零度和偏离面面观》两篇文章中对此作了进一步阐释[2]。在王希杰看来,各个学科的研究,不管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都是通过偏离表征来发现本学科的零度的,“……雅各布森发现了语音学的零度,列维-斯特劳斯发现了血缘关系的零度,巴特发现了写作的零度,乐鲁瓦拉迪里则发现了历史的零度……”[3]。

王氏的学生李晗蕾著书《零度偏离论》,以零度偏离为核心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4]。近年也有文章以零度偏离理论为指导,对一些语言现象进行了探讨,如米幼萍论述了幽默类手机短信的社会文化心理偏离[5],郝新星等分析了网络语言的语言偏离[6],也有人对范畴化理论和零度偏离理论进行了比较[7]。这些研究都是零度偏离理论的应用和延伸。

在《修辞学通论》中,王氏提出了由四个世界(物理世界、心理世界,文化世界和语言世界)、零度和偏离以及显性和潜性三组概念建构的“三一”理论,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修辞学的理论体系[8]。后来的研究中,王氏又对零度偏离和四个世界以及显性和潜性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阐释,并提出了作为方法论的零度偏离观[9]。作为方法论的零度与偏离是把零度看作事物发展过程中某种恒定的或稳定的东西,偏离则是具体的被表征出来的东西。偏离是相对于零度而言的,当我们把一个相对稳定的东西看作是零度,在此基础上的变化都是一种偏离的表征。在语言与世界的关系上,语言一般都是从某一个视角反映物理世界,对同一个事实可以有不同的言语来描述,体现为对“事实”这一物理世界的“零度”概念的偏离的言语表征。根据王氏理论,从某种意义上说,物理世界是文化世界、心理世界和语言世界的零度。我们之所以可以学会多种语言,就是因为所有语言的零度物理世界是基本相同的。基于此,不同语言的人可以相互学会不同的话语以进行交流。

本文尝试利用零度偏离理论来阐释口译操作的基本原理,主要探讨三个基本问题:(1)口译中的初始零度是什么?(口译从何而来?)(2)口译是如何偏离的?(口译如何进行,如何发展?)(3)口译最终零度是什么?(口译最终目标何在?)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明白何谓口译?

(一)何为口译

梅德明将口译定义为“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听到的信息准确而快速地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进而达到传递与交流之目的的交际行为,是人类在跨文化、跨民族交往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基本的语言交际工具”[10]。Richards认为,“口译是把一种语言(源语言)说出来的话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目的语),以方便不懂或者不太懂源语言的听者的行为”[11]。张吉良认为,口译不是一个语言符号的转换过程,而是一种交际活动,一个以意义的理解与表达为核心的动态心理过程[12]。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口译本质是一种交际行为。这种交际行为至少涉及到两种语言(源语言和目的语)。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某种文化的载体,也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的纽带,因此涉及两种语言的交际,本质上也是跨文化、跨民族的交际,因而口译实质上也就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

口译至少涉及到三方:一是源语言说话者(简称甲方);二是译者(熟练掌握源语和目的语的人);三是目的语说话者(简称乙方)。正如语义三角中语言符号(Symbol or form)通过概念(Thought or reference)和 所 指 (Referent or object)间接产生联系一样,甲方和乙方也是通过译者来实现交流的。从译者的心理活动来看,口译是一种动态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译者对甲方话语的理解,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转换,以及使用目的语对源语意义进行表达。口译的最终目的就是成功地把甲方的意思或者意图准确无误地传递给乙方,以实现双方的成功交际。口译除了要求信息准确以外,对速度也有一定要求,需要即时实现两种语言之间的准确切换。以上分析可见,口译中所涉及到的要素有:源语言、目的语、甲方、乙方、译者、口头表达、源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转换等,这些都是每一次具体口译操作的零度基础。因为尽管每次口译的具体过程以及所涉及到的具体要素都不一样(这些具体过程和要素就是偏离),但是每次具体口译都涵盖了这些要素和过程,都是这些要素和过程的具体再现,因而也就是它们的偏离表征。

(二)何为口译的初始零度

以上分析只是让我们认识到什么是口译。口译研究的第二问题是:为什么甲方和乙方通过口译员能够实现成功的交流?这个问题涉及到两方面:为何需要口译员?通过口译员为何能够交流?这些问题的回答归结到一个问题就是:甲方,口译员和乙方背后的零度是什么?

每个人都是某一民族文化的具体表征,而各个民族的文化和语言是不一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甲方和乙方实际也是他们背后文化的偏离表征。译者由于熟悉两种语言及其文化背景,已经将两种语言和背后的文化融入自己的语言能力当中,具备了两种语言之间语码转换的能力,因此能够担任中间人的角色。这个中间人的角色就是两种语言和文化融合后产生的零度状态的具体偏离表征,而这一偏离表征所追求的就是交际的最大化实现。

为何各种零度文化不一样,口译员还是能够习得两种语言及具备相互之间的语码转换能力呢?是因为人类所创造的文化世界和语言世界赖以存在的零度——“物理世界”是一样的。人类生存在同一个地球上,拥有同样的人体结构,也有同样的语言器官,喝着同样的水,呼吸同样的空气,接触到同样的山川、河流、平原和大海等等。由这些共同元素所构成的物理世界就是人类文化和语言世界的零度。总之,正因为人类有共同的零度,口译才有了实践的基础,交流才可能成功地实现。

甲方和乙方不能直接交流是因为他们的语言零度系统和文化零度系统不一样,语言零度系统和文化零度系统是隐性的,是通过具体的言语来体现的,因此,口译实质上(口译的零度)是一种跨语言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而甲方和乙方之所以能够通过译者实现交流是因为三者都共有初始零度:物质世界。

(三)口译是如何偏离的

口译研究的第三个问题是:口译员在两种语言和文化的零度基础上进行了怎样的偏离,并使甲乙双方成功交际?

首先从语言层面上来说,口译员必须熟悉源语言和目的语两种不同的语言系统及每种语言背后丰富的文化知识,并能够熟练地进行切换,这种语言能力是口译员必备的零度基础。其次,口译员还必须根据每次口译的特殊情况来调整自己的口译方法和策略,因为每一次口译的具体情境都不一样,每次口译的对象也不一样,每次口译的性质也可能不一样。总之每次口译过程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因而这就是口译员的临场应变能力,这种能力只有在多次具体口译实践中才能培养起来。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口译员所必须具备的零度口译能力的计算公式:

零度口译能力={[(双语+跨文化交际+百科知识)+临场应变]+双语切换}

每次口译过程都是五种能力的偏离表征,其中双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知识是基础,只有具备了这三者才能够根据不同的口译现场灵活应变。而双语切换则是前四种能力的最终体现。这五种能力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即口译零度能力的偏离表征,任何一种能力的缺失都会造成口译障碍。

在口译员具备了口译零度能力之后,口译还要经历几次零度到偏离的过程。首先是甲方表述自己的零度意愿,这是零度意愿到源语语言的言语偏离表征的过程;然后是源语的言语偏离表征激活译者的零度知识图式,使得译者明白甲方的话语意图,从而在大脑中形成目的语的零度意义;接着译者利用自己的口译零度能力将目的语的零度意义通过目的语的言语表征表达出来;而后目的语的言语表征激活乙方的零度知识图式,形成对目的语零度意义的理解,完成口译的交际过程。

甲方的意图(零度意义)被目的语说话者所理解,要经过源语的言语偏离表征、译者的零度知识图式、目的语的零度意义、目的语的言语偏离表征和乙方的零度知识图式等五个中间环节,涉及到甲方语言表达能力、译者的口译能力以及乙方的理解力等三种能力,还有两个激活过程。毫无疑问,在整个过程中,乙方所理解的零度意义和甲方想要表达的零度意义会发生偏离,这个偏离如果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那么口译就成功了,如果这个偏离超出了可接受的范围,就会造成双方的误解,那么口译就失败了。绝对地偏误,相对地稳定,这正和零度系统的相对静止、偏离的绝对运动是一致的。

(四)口译最终的零度是什么

偏离形式总是在朝着零度运动,但是“事实上永远也达不到零度,只是无限地接近零度。”前文提过,口译的最终目标就是把甲方的交际意图准确无误地传递给乙方,促成双方成功交际。但是“准确无误”只是一个永远也无法实现的零度目标,因为源语者的意图每经历一个环节的转换都会发生一些偏离。比如,帮助过他人后,中国人在回答他人的谢意时,通常会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在口译过程中是否就应该直译成“This is what I should have done.”?但在英国人听起来,这句译文的意思是:“What you have done is not for me but for the reason that it's your own job.So it's none of my business.”(你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是你的工作,与我无干。)很显然,这样会造成交际上的障碍。庄恩平认为,如果口译员熟悉对方的文化应该翻译成“With pleasure!”[11]。但是这样的译文和原文的字面意思发生了较大的偏离。如果译者面对的是英国语言学家并且对中国文化很有兴趣,译者不妨这样译,“It's my duty!I mean it's my pleasure.”。这样可以在准确无误和成功交际之间取得一种平衡:既向乙方传递了中国人回答致谢的方式也不会给交际带来麻烦。因此在口译过程中,口译员是在“准确无误”和“成功交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当二者不能统一时,译者可根据甲方和乙方的文化知识背景、身份地位、交际目的以及口译时的具体语境,灵活地传达甲方的交际意图,这就是口译员追求的零度。

总之,零度和偏离作为方法论,贯穿各个领域中,可以表现为抽象和具象、无和有、隐性和显性、稳定和发展、语言和言语、语言能力和言语表现等二元关系。口译操作也有自己的零度和偏离。口译之所以必要,是因为不同的地区孕育了不同的文化;之所以能够进行,是因为人们共处一个零度物理世界。口译员的每一次口译都是对跨文化交际最大化实现的具体偏离,也是口译员的口译零度能力的偏离。口译员追求的零度目标是在准确无误地传递语言和文化信息的同时实现甲乙双方的成功交际。当然本文无法穷尽口译中的零度和偏离的辩证统一关系。实际上口译中的任何一种因素都有自己的零度和偏离,都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比如,口译过程中译员要把源语的言语偏离表征转换为目的语的言语偏离表征,这种转换是我们能够看到的,然而背后又隐含着什么样的零度规律呢,源语之间和译语之间发生哪些变化,译者心理又有什么零度偏离过程?再比如,口译有交互传译,接传,同传等诸多类型,每一类的零度偏离又有何特征?零度偏离理论和口译研究之间应该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等待着我们去进一步挖掘。

[1]仲伟合.专业口译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3):6.

[2]王希杰.零度偏离面面观[J].语文研究2006(2):1-6.

[3]弗朗索瓦多斯.从结构到解构——法国20世纪思想主潮:下册[M].季广茂,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310.

[4]李颔蕾.零度偏离论[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2.

[5]米幼萍.幽默类手机短信的社会文化心理偏离[J].长春大学学报,2007(1):56-58.

[6]郝新星,等.网络语言的语言偏离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218-219.

[7]宗守云.范畴化理论与零度偏离理论[J].毕节学院学报,2007(5):11-16.

[8]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9]王希杰.作为方法论原则的零度和偏离[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11-117.

[10]梅德明.高级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11]Jack C.Richards et al.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Third Edi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12]张吉良.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成就谈[J].中国科技翻译,2009(11):16-19.

Zero and Deviation in Interpretation

YANG Jin-song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Dongguan 523808,China)

As one of the main theories in rhetoric study,the Theory of Zero and Deviation is widely accepted as a methodological principle for human being to learn the world.Interpretation,as the using of language in conversational contexts,the concept of Zero means the efforts to maximize the communicative effect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deviated paroles restricted by individual will,cultural background,ability of interpreter's cognition and contexts.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earliest zero,mode of deviation,and the last zero in interpreting operation,as well as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zero degree and deviation.

Zero;Deviation;Interpretation

H315.9

]A

1001-6201(2012)05-0126-04

2012-05-06

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YJGH201139);广东省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资助项目(GDDXYY201041)。

杨劲松(1970-),女,江西上饶人,广东医学院外语教学部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张树武]

猜你喜欢
口译员乙方甲方
破产千金倒追落魄甲方:所有的好,不如刚好
基于谈话“参与框架”的法庭口译员角色研究
房地产工程中甲方管理成效提升策略
施工中的甲方质量控制研究
浅谈口译译员的知识基础
论口译员必备的素质
时代人物(2020年7期)2020-08-20 12:50:27
待在“箱子”里的口译员
做生活的甲方很奢侈吗?
幸福家庭(2019年14期)2019-01-14 05:14:57
少林秘宗自卫术
少林与太极(2010年5期)2010-09-12 04:11:52
少林实用防卫制敌术
少林与太极(2009年6期)2009-08-21 02: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