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人芳
(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湖北 荆州 434000)
李小飞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0)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分析
胡人芳
(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湖北 荆州 434000)
李小飞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0)
目的: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子宫肌瘤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按5mg/d,B组按2.5mg/d服用米非司酮,3个月为1个疗程。用药结束后复诊,行彩超检查子宫肌瘤的三维径线半径计算肌瘤体积,同时观察不良反应以判定用药安全性。结果:各组患者肌瘤体积均均明显缩小,平均缩小24%~45%。A组有效26例,有效率达81.25%,B组有效31例,有效率达77.5%。两组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2.5mg/d)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米非司酮;子宫肌瘤;疗效;不良反应;肝功能
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它在育龄妇女中的患病率达20%~30%,30~50岁的患者占患病总数的70%~80%,并呈年轻化趋势。大约50%的肌瘤患者有症状,其中少数表现为阴道出血、腹部触及肿物以及压迫症状等。子宫肌瘤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长期受雌激素刺激有关,属于性激素依赖性肿瘤,故治疗上可以采取切除子宫,或者临床用药使其与孕激素结合以降低雌激素作用来缩小瘤体。米非司酮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但临床用量并未严格规定也未统一,文献[1-8]对米非司酮用量5~50mg/d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由于患者在服用后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而使其安全性受到怀疑。笔者通过近年的临床实践,对小剂量米非司酮的用量、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探讨。
1.1对象
我院门诊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子宫肌瘤患者72例,年龄32~48岁,人均孕1.7次,人均产1.3次,多数患者月经量变多、月经期变长,行彩超检查均无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经询问患者均无米非司酮禁忌,无其它肿瘤及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治疗前患者均无血液、肝功能异常,未服用任何激素类药物。
1.2方法
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32人,B组40人,从患者月经第1天开始,每晚睡前口服米非司酮,A组服用5mg/d,B组服用2.5mg/d,连续服用3个月,服用完后进院复诊。在患者用药前后分别行彩超检查子宫肌瘤的三维径线半径(a、b、c),按4abc/3计算肌瘤体积(若有多发性子宫肌瘤者,其肌瘤体积按最大的肌瘤计算),比较用药前后肌瘤体积变化,结果分为有效(用药前后肌瘤体积缩小30%及以上)和无效(用药前后肌瘤体积缩小30%以下),记录有效和无效病例数,同时检测患者的肝功能及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记录其病例数。
2.1临床疗效
各组患者用药后肌瘤体积均有明显缩小,平均缩小24%~45%,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32例中,有效26例,无效6例,有效率达81.25%;B组40例中,有效31例,无效9例,有效率达77.5%。A组疗效稍好于B组,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痛经症状逐渐消失,但在停药后的1~2个月恢复月经,月经量和月经期均明显减少。A组6例、B组5例出现恶心、潮热、出汗等不良反应,停药后消失,均无过敏反应。经肝功能检查,A组2例、B组1例谷丙转氨酶升高,停药2周后恢复至正常水平。
子宫是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但目前每年患子宫肌瘤的病人越来越多,且呈现年轻化趋势。以往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多采用手术切除子宫,这样既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又让患者承受巨大的身体和精神压力,所以采用药物治疗肌瘤就逐渐成为医生的首选,也得到患者的认同。米非司酮是20世纪80年代研制的一种抗孕酮药物,它于1986年通过临床试验的途径引入我国,通过试验发现,它主要是通过非竞争性抗雌激素作用来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使子宫肌瘤萎缩诱发闭经。目前绝大多数医生都赞同用米非司酮来治疗原发性子宫肌瘤,但是用量差异很大,从50mg/d到37.5mg/d,再到12.5mg/d,甚至是5mg/d,用量在逐渐减少。由于长期用药引发肝肾功能的损害,让部分医生限制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笔者在保证治疗效果基础上,使用2.5mg/d的用量,目的是尽量减少不良反应。从观察结果发现,虽然2.5mg/d的用量在治疗效果上相对于5mg/d有点慢,但整体疗效与5mg/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不良反应较少。另外使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可以减少患者经济负担,缓解看病贵问题,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1]Murphy A A,Kettel L M,Morales A J,et al.Regression of uterine leiomyomta in response to the anti-progesterone RU486[J].J Clin Endocrinol Mctab,1993,76(2):513-517.
[2]孟以秀,熊林.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8,1(2):78-79.
[3]李卫平,严隽鸿,林其德,等.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1):30-32.
[4]孙晔.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肌瘤上的应用[J].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5,10(23):2195-2196.
[5]刘迎芝,刘珈好.长期口服米非司酮致子宫内膜增殖症1例[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7):18-19.
[6]吕玲英.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09,11(6):75-76.
[7]杨幼林,郑淑蓉,李克敏,等.两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31(4):624.
[8]刘洪鸽.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5):545-546.
[9]丰有吉.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83-286.
[编辑] 一 凡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11.007
2012-09-07
胡人芳(1982-),女,湖北荆州人,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
R711.74
A
1673-1409(2012)11-R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