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荣
(丹东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辽宁 丹东 118000)
丹东是一个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城市。据统计,平均2年多一点就发生一次,洪灾一直是丹东市的心腹之患。洪灾不仅影响丹东市经济的发展,而且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据现有1949—2010年的统计资料和记实记载分析,平均每2.2年发生一次不同程度的水灾。其中发生全区性大洪水4次;发生局部性洪涝灾害12次;发生一般性洪水11次。
丹东市位于辽东半岛与朝鲜半岛的根部,丹东大陆海岸线长120 km,南临黄海,北腹长白山地。地形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倾斜。
丹东市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气候,南部受黄海影响,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降水充沛,终年湿润。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00~1200 mm,是东北地区降暴雨中心。年内降雨极不平衡,多集中在7、8两月,占全年的50%~60%。
全地区河流属鸭绿江水系和沿海诸河水系,水源丰富,径流量大,含沙量少,河水清澈,水质优良。据水文实测统计,鸭绿江荒沟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43.96亿m3,径流深440.2 mm。径流年际差异较大,鸭绿江最大年径流量379.6亿m3(1995),最小94.01亿m3(1989)。年内径流量极不均衡,丰水期6—9月约占全年总径流量的75%以上。丹东市植被较好,属湿润地区,汛期洪水产流方式属蓄满产流。洪水形成特点,汇水时间短,流速快,呈陡涨陡落。
丹东市河网密布,境内2公里以上河流为944条。流域面积大于5000 km2的大江大河有:鸭绿江干流、浑江、爱河、大洋河;流域面积在1000~5000 km2的河流有:半拉江、蒲石河、金家河、草河。
丹东市区除鸭绿江上有水丰水库、太平湾水库和浑江上太平哨水库外,还有各类水库54座,防洪库容为2.6亿m3。
2010年汛期,对丹东来说是不寻常的一个汛期。主要特点:一是降雨集中,来势猛,历时短,暴雨强度大。仅一个多月时间,先后经历5次强降雨过程,全市平均降雨量为717 mm,最大点雨量在凤城铁佛寺,降雨量为1193.5 mm。期间,最大1 h降雨量112 mm;最大6 h降雨量327.5 mm;最大12 h降雨量560 mm。二是降雨面广,覆盖全地区。8月19日至22日期间,丹东地区普降大暴雨,全市中小河道水位迅速暴涨,沿河两岸全线告急。三是鸭绿江流域(包括吉林省)普降大到暴雨,水丰水库水位居高不下,最高水位达120.89 m。四是上游泄洪和下游潮水顶托共同作用。受天文大潮影响,8月21日,鸭绿江丹东潮位站流量为28000 m3/s,水位达7.35 m,导致滨江街低洼地段路面上水近3 m,发生自1949年以来第二大量级洪水。
这次严重的洪涝灾害,给全市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造成重大影响。截至8月29日,初步统计全市受灾县(市)区7个,共85个乡镇(街道),农作物受灾7.4131万hm2,受灾人口76.21万人,转移人口25.8393万人,倒塌房屋3889间,损坏堤防1772处723.45 km,公路中断544条次,铁路中断1条次,供电中断117条次,通讯中断118条次,停产工矿企业965个,直接经济损失76.607亿元。
虽然经过多方努力,取得了防洪抢险的胜利,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1)个别领导干部防汛意识不到位。由于认识不到位,导致防汛工作做的不细,不够全面。
2)防汛指挥机构还不统一。据了解,市、县均设立防汛抗旱指挥部,城建部门设立城市防汛办公室,还好些。区级设立防汛抗旱指挥部,有时设在农防办,有时设在城防办,而且农防和城防还不协调,对传达上级指令和下达通知造成诸多不便。
3)防汛信息传输不畅通。有的防汛指挥部只有一部防汛值班电话,甚至白天一个号码,晚上一个号码,传真电话还没有设置在自动接收状态,有时值班人员还不会接收传真,有的接收到传真电报后,还不及时报告给主管领导,导致上级防汛指令无法传达,落实。
4)防汛预案做的不细、深度不够、有漏项。经过2010年的防汛抗洪的检验,发现各地各类防汛预案普遍做的不够详细,经不起推敲。真正洪涝等灾害来临时,防汛预案根本无法启动,导致领导决策时,只能采取保守方案。
5)大部分防汛责任人没有经过培训。这几年,由于种种原因,丹东市的绝大部分防汛责任人都没有经过培训,对自己的职责和任务还不十分清楚,导致防汛工作被动。
6)全市防办人员不足,无法正常完成防汛任务。
7)小Ⅱ型水库看护困难较大。全市现有小Ⅱ型水库27座。这些水库均无管理用房,也无固定电话,给防汛工作带来一定压力。虽然每年都确定水库看守责任人,但由于无看守房,只能在水库附近或水利站安排人员看守,而且无法保证24 h看护和巡堤,给水库防汛带来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