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文 张晓珍 谷艳华
笔者采用静脉留置针应用于CT检查中,可避免因病人肢体活动造成静脉穿刺针穿破血管,导致液体外渗,还可起到保留静脉通路的作用,便于紧急情况时使用,现将应用体会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CT增强时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共有患者10830例,其中男性6059例,女性4771例。普通增强5939例,血管4891例。
1.2 操作方法
1.2.1 评估
(1)病人的评估:评估注射部位静脉是否显露,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选择合适的血管。一般选择粗直、弹性好、相对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及静脉窦,便于观察的上肢静脉[1],以右上肢为好,如右锁骨下动脉狭窄者做头颈部CTA时则选择左上肢静脉。
(2)根据检查部位选择留置针的型号:原则上宁粗勿细,做血管CTA的病人尽量选择18G,最细的为20G,普通强化可选择18G、20G、最细的为22G。
(3)心理状态: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对此项检查的知晓度,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4)环境的评估:保持环境安静,消除干扰,工作空间要便于操作。
(5)用物的评估:注射盘一套,止血带,胶布,静脉留置针,固定贴膜和抽吸好生理盐水或碘皮试液的注射器。
1.2.2 操作过程 准备用物→选择静脉→消毒皮肤→准备留置针→静脉穿刺→静脉碘过敏试验→试验阴性→进入CT室检查→观察无用药后反应→拔针同时嘱病人按压15分钟且三日内多饮水,若有不适随诊。
1.3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2)如一次穿刺失败,重新穿刺须更换部位;
(3)如一针失败,再次穿刺如无把握须换人;
2.1 静脉留置针起到了保持生命通道的作用,对于过敏抢救可达到快速有效的效果。
2.2 减少了病人的思想顾虑,增加了安全感,方便病人活动,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对比剂外渗的几率。
2.3 不但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成功率,还减少了医患矛盾。
3.1 使用静脉留置针可能会造成皮下血肿:造成血肿的原因有:(1)病人自身血管不明显,血管管径细,血管弹性差,脆性大;(2)由于操作者选择的血管不当,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造成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给病人带来痛苦,易引起家属不满,给再次操作造成很大困难。因此根据不同年龄、检查部位及血管的情况而选择不同型号的留置针,掌握熟练的穿刺技术,做到一次成功,才能有效的避免皮下血肿发生。
3.2 静脉留置针可能会发生液体外渗,为了避免液体外渗应加强基本操作,妥善固定针管,加强穿刺部位的观察,用药前用高于给药速度的生理盐水测试,如发现异常,须重新穿刺;另外,需要注意合理的给药速度。
3.3 在给病人做强化CT前要先做好穿刺静脉的评估:根据检查部位,检查的目的选用粗直、弹性好、便于观察的上肢静脉,以右上肢为主(右锁骨下动脉狭窄者在做头颈部CTA时选用左上肢静脉)。注意事项如下:
(1)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对患者及家属宣教检查的必要性和相关医学知识,以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和紧张情绪,使病人和家属能够理解地配合检查的全过程,与病人沟通语言恰当,态度和蔼,注射前经病人及家属同意并签字方可注射;
(2)穿刺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力求一次穿刺成功,减少对皮肤神经的刺激,保持静脉通畅,妥善固定针头,防止滑脱或穿破血管造成液体外漏而损害周围组织[2];
(3)如一次穿刺失败重新穿刺须更换部位,如再次穿刺无把握须换人,避免病人及家属不满而引起医疗纠纷;
(4)根据检查部位及病人血管情况选择留置针型号:原则是宁粗勿细,做血管CTA的病人最细为20G,普通增强最细为22G。
(5)检查后保留静脉通道至少10分钟,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无反应者方可拔针。
[1]李淑迦,巩玉秀.国家执业医师、护士“三基”训练丛书护理学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277.
[2]韦美勤.PCI术后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2):7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