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婕
据文献统计资料报道,长时间的病毒感染或饮酒过度,均有可能导致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及结节状再生,最终引起肝硬化或肝纤维化[1]。酒精性肝炎病理主要是酒精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炎及酒精性脂肪肝病情发展变化的结果。单纯脂肪病变时肝细胞主要存在于脂滴空泡内,它是人体细胞对酒精损害的最早期及最常见的表现。近些年来在超声领域把酒精性肝病和肝硬化相鉴别的报道也逐渐见诸各文献。本文通过对2010年2月~2010年11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100例肝硬化患者的彩超诊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研究探讨应用彩超鉴别诊断ALC与LC的临床价值。现总结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本组收治的100例肝硬化患者,均为2010年2月~2010年11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门诊住院患者。并把10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ALC和LC两组,每组各50例。年龄在38~78岁,平均年龄为59岁。ALC组:女性患者共21例;男性患者共29例。LC组:女性患者共22例;男性患者共28例。两组患者诊断标准:肝炎肝硬化诊断标准依据国家《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酒精性肝硬化的诊断标准如下:肝脏活组织检查出现假小叶形成;肝功能减退且常呈阳性表现;肝质地不仅坚硬还有结节感;临床症状表现为门静脉高压或肝功能减退;饮酒史长达10年以上。
1.2 方法 检测仪器设备:应用的检测仪器设备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由美国GE公司生产制造探头为3.5MHz)。检查方法:患者取常规仰卧位,使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直接探测法,经腹部多切面对肝脏进行全面扫描,并在标准切面重点进行测量及对比。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统计,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为P<0.05。
肝炎肝硬化组的彩超表现结果:肝体积不仅缩小且形态表现异常,肝脏被膜锯齿状;肝脏内不规则回声增高,主要显示为鳞片状、苔藓状或网格状样高回声,其发生率明显高于酒精性肝硬化组。酒精性肝硬化组彩超表现结果:肝体积增大但形态基本正常,回声弥漫增强发生率明显高于肝炎肝硬化组,两组差异性显著,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酒精性肝病患者每年发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并且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变化,各种肝病均有导致肝硬化的可能[2]。因而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准确的指导资料,把各类肝硬化疾病进行诊断鉴别则显得极为重要。本组研究中彩超影像显示结果,LC的肝脏表面主要显示为高低不平,有的显示为凹凸状或锯齿状;ALC肝被膜则毛糙多见或不光滑。LC肝实质回声彩超显示为网络状或短小粗线状的增高回声,且分布密度也不均匀,部分高回声显示为鳞片状或苔藓状,这表明其纤维组织增生性更强。两组患者均有门静脉高压的表现,不过比较两组之间的脾脏厚度和门静脉内径测值,没有显著性差异,因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酒精性肝病是在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脂肪肝等基础上发展的结果。临床症状表现为声像图类脂肪肝、无症状性肝肿大及对于超声脂肪有吸收作用。其超声有特征性的变化,表现为肝脏体积增大,近场回声密集且回声高;而远场回声不但衰减且管道结构也较模糊[3]。当脂肪肝发展至肝硬化时,肝小叶被分隔开来,这时肝硬化多是小结节性的肝硬化。因纤维化病变还比较弥漫,形成的纤维间隔细小而疏松,一般情况下假小叶结节小且其大小均匀时,声阻抗差异和声学界面也较小,因此其声像图改变不像LC那么明显,临床上有时很容易漏诊或误诊。彩超显示肝被膜形态变化不明显,毛糙或不光滑,和LC回声比较其实质回声均匀。肝炎肝硬化病理主要表现为正常的肝小叶结构被破坏,而被假小叶取代,假小叶内肝细胞排列次序混乱,假小叶表现有纤维分隔。截止目前对LC诊断多应用腹腔镜或者活组织检查,然而这两种检查方法都有一定的创伤性,同时对于部分患者来说有禁忌证,检查后还容易出现并发症,不适宜重复进行。彩超进行检查不仅可重复应用、简单还不受肝脏过载的影响。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1]金琼爱.酒精性肝病的超声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9):76.
[2]何珂.酒精性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结核1例[J].当代医学,2010,16(1):62.
[3]张淑静,孟宪红,王真,等.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的超声对比[J].肝脏,2010,15(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