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全云,王谢忠,蔡金山,沈得贵
(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青海 西宁 81001)
犬传染性肝炎(Infectious canine hepatitis,ICH)是由犬传染性肝炎病毒(Infectious canine hepatitis virus,ICHV)即犬腺病毒Ⅰ型引起的犬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败血性的传染病,特征为循环障碍、肝小叶中心坏死,以及肝实质和内皮细胞出现核内包涵体。本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是危害我国养犬业较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1-3]。玉树地区为我国著名獒乡,据不完全统计,犬的数量大约在5万只左右,由于特殊的养殖环境和养殖模式,致使该地区流浪犬数量也较为庞大,大约占到总犬数的3%左右,2010年4·14地震发生后又形成了大量流浪犬,为了及时掌握玉树地区流浪犬传染性肝炎感染情况,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和流行,适应灾后动物疫病防控新要求,为制定该地区动物疫病长远防控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于2010年5月(灾后1个月)在玉树地区的6个县随机抽样采集了30份流浪犬血清样品,采用血凝/血凝抑制试验对流浪犬传染性肝炎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
1.1.1 调查对象 在青海省玉树地区6个县随机抽取流浪犬30只。
1.1.2 诊断试剂 犬腺病毒Ⅰ型毒株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提供。
1.2.1 样品采集 无菌操作,用5mL一次性采血器从被抽取犬颈静脉采集血样3mL~5mL,采集后摆成斜面,室温待血清析出后离心分离血清,置5 mL离心管于-20℃保存待检。
1.2.2 试验方法 采用血凝/血凝抑制试验进行犬传染性肝炎病毒抗体检测[4-5],具体操作严格按GB/T 14926.58-2008(实验动物 传染性犬肝炎病毒检测方法)进行。
1.2.3 结果判定 被检血清的血凝抑制效价≧2判定为犬传染性肝炎病毒抗体阳性,反之为阴性。
经血凝/血凝抑制试验检测犬传染性肝炎病毒抗体,30份被检血清检出阳性2份,阳性率为6.67%。
此次调查对玉树地区6个县的30只犬进行了犬传染性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检测,检出阳性犬2只,阳性率为6.67%,由于流浪犬没有主人或固定主人,不可能接受免疫接种,表明玉树该地区流浪犬存在犬传染性肝炎病毒感染,并有发生犬传染性肝炎疫情的隐患,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关于玉树地区或青海省犬传染性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还未见有关文献报道,此次调查玉树地区流浪犬传染性肝炎病毒感染率较低,可能与样本数较小(30只)等因素有关,并不表明该地区犬传染性肝炎整体感染率也低。由于玉树灾后重点任务是救援、灾后重建等,给流浪犬的收集和抓捕带来一定困难,使得本次调查抽样数量较小。除流浪犬外,还需对该地区牧户饲养犬和交易犬进行大范围、高密度犬传染性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准确掌握该病的感染和流行情况,为该病的防控提供更为合理准确的科学依据。
鉴于玉树地区实际情况,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做好犬传染性肝炎的防控[6-7]:①玉树地区流浪犬数量较大(尤其是灾后),首要任务是加强对流浪犬的收容、监管和处置,逐步减少、净化和清除流浪犬;②由于近年来玉树地区犬的交易尤其是藏獒交易火爆,市场秩序较为混乱,而且对犬的检疫几乎为空白,今后需进一步规范犬的市场交易,开展和加大对犬的检疫工作;③免疫接种是目前预防和控制犬传染性肝炎的最有效措施[8],而玉树地区犬类的总体免疫密度很低,今后应加强对犬的免疫,提高免疫密度,并进行定期的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1]田克恭.实验动物病毒性疾病[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
[2]蔡宝祥.兽医传染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351-357.
[3]董玉龙,李春红犬传染性肝炎的流行与防治[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1):109-110.
[4]Elia G,Cavalli A,Cirone F,et al.Antibody levels and protection to canine parvovirus type2[J].J Vet Med B Infect Dis Vet Public Health,2005,52(7-8):320-322.
[5]Muller C,Sieber-Ruckstuhl N,Decaro N,et al.Infectious canine hepatitis in 4dogs in Switzerland[J].Schweiz Arch Tierheilkd,2010,152(2):63-68.
[6]Koptopoulos G.Canine adenoviruses:a review[J].Vet Bulletin,1981,51(3):135-142.
[7]李 玲.犬传染性肝炎的防治[J].青海农牧业,2010(4):45.
[8]靳月生,姚学军,杨秋生,等.犬传染性肝炎与犬瘟热混合感染的诊治[J].北京农业,2008(8):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