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健康意识的内涵及培养方法研究

2012-03-29 07:50朱潇雨
关键词:意识体育大学生

朱潇雨 杜 娟

(1.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2.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提高我国在校大学生身体素质与健康指数,已成为当前健康教育的当务之急,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去探究。

一、大学生健康意识的内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健康意识的形成规律

健康意识的形成规律一般分为如下几个阶段,即首先是表面认识阶段,通过实践反馈信息到再认识阶段,然后到潜意识阶段,最后到认识自动化阶段。

1.了解健康的概念、标准及重要性。健康是指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认为身体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这种观点是片面的、狭隘的。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健康是生存的基础;健康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体现;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有着丰富深蕴的内涵。在了解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的基础之上,要使学生知道健康的重要性。在健康意识形成的初级阶段主要依靠教师的理论教育和大众媒体的宣传影响。

2.观察健康人群。观察健康人群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能够促进大学生健康意识的形成。通过观察健康人群,健康意识由最初抽象的语言刺激进入到生动的视觉刺激,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健康概念。体育教师作为健康人群的代表,应充分利用视觉刺激来向学生灌输健康意识。大学阶段是学生健康意识形成的主要阶段,主要依靠教师的教学语言引导和良好的身体语言来实现。

3.自身实践得到健康反馈。这个过程进入了健康意识形成的中级阶段,即通过一系列听觉、视觉的刺激,开始增进自身的健康实践,尝试体验健康的感觉。通过大脑反馈得到相关的信息,学生逐渐形成了自己增进健康的主体意识。这一时期是健康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意识能否形成,因此这时教师应采用科学的方法、生动多样的手段、艺术的表达形式使学生在这一时期形成正确反馈,也使学生健康意识的形成得到强化。

4.健康意识的形成。这一时期进入了健康意识形成的最高阶段,学生主动搜集健康信息,以此指导自身的行为,即外在约束逐渐内化被个体接受,并逐渐成为指导自己行为的内驱力之后,个体在指导自己行为时的这种健康意识已经转化为潜在意识发挥作用,形成自动化系统,进入潜意识阶段使健康意识真正形成。

(二)大学生健康意识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发现,几乎没有学生真正能够形成正确的健康意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概念的模糊与混淆。大多数同学对健康意识的概念不清楚或不能够正确认知健康的重要性,对健康意识的认知一般停留在比较肤浅的阶段。概念的模糊与混淆是制约大学生建立正确健康意识的主要因素。

2.对健康的认知不深。许多同学对健康的认知较为狭隘,只停留在视觉的直观认识上,即从人体的身体外部形态特征来判断人的健康与否,不清楚健康的正确含义,所以应通过教师的理论教育和自身形象的提升来加深学生对健康的了解。

3.对形成健康意识的漠视。一些学生忽视健康意识的培养,导致健康意识淡薄,其主要原因是对自己过分自信或对自己了解不够充分,认为自己非常健康,所以无需形成健康的意识,也依然能够健康地生活。而健康只是一种状态,由于各种原因,健康随时都可以转化为不健康,所以拥有健康意识是持续保证个体健康的必备条件之一。

4.忽视主动与被动的差别。大多数学生都有形成健康意识的主观愿望,认为进行了促进健康的活动即具备了健康意识,而没有意识到健康意识是一种潜意识,或者说是愿意为健康而改变生活规律或习惯的一种心理,应该是个体主动参与的。例如,高校体育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健康意识,但有的学生上体育课则是被迫的,是为得到学分而做的一种被迫性的体育活动。此时,即使是为了健康的目的从事了一定的体育运动,但由于是被动的,虽然被动地增进了健康,但还是不能认为其形成了健康意识。所以为了使学生形成健康意识,学校、体育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建立丰富多彩的能够吸引学生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使其形成真正的健康意识。

5.缺乏科学的方法。学生有了积极主动地增进健康的意愿,同时也愿意通过体育锻炼来达到健康的目的,在课余时间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但有些学生不懂得科学的运动方法、手段,凭自身的感受和经验来参加体育锻炼,结果是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应该在体育课中或课外辅导中教会学生科学锻炼的方法,使其采用科学的方法去追求健康,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健康,形成健康意识。

二、培养大学生健康意识的方法

(一)理论教育

1.基础理论的教育。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标准、要求和重要性,加强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在此基础上还要使学生掌握人体各时期的生理特点以及健康运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明确努力的方向,在传授学生健身方法的同时,还要用理论充实学生的头脑,以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价值观的认识。要以现代社会的教育理念和生活观念去启发学生,使学生认识到体育学习与锻炼不仅是现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学生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重要手段,只有当体育成为符合学生自身信念和价值观时,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意识的形成。实现这一目标主要通过体育理论课和实践课中的理论教育来实现。

2.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只有将成功归功于稳定可控的内部因素,将失败归于不稳定不可控的外部因素,才是符合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健康意识形成的归因定向。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做到:(1)对学生不断进行正确、积极的正反馈;(2)建立成功与失败的恰当标准;(3)明确各因素的可控性;(4)强调个人努力的重要性。在正确归因的同时要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就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并伴随积极的情绪体验。提高自我效能的方法有:(1)列举与该学生各方面类似的成功者作为榜样;(2)及时反馈活动的成效;(3)科学设置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短期目标。

(二)实践课、课外锻炼引导

1.改变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物质环境包括教学场地、器材、方法、手段、过程安排等,心理环境包括教师的语言、舒适的内心体验、教学的氛围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改变教学环境能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新鲜感,转移因学习内容枯燥而引起的心理疲劳,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有利于健康意识的形成。

2.满足学生追求乐趣的需要。体育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身体运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并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使身心集于一体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如果体育教学安排枯燥无味,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只有设法使单调无味的教学富于趣味性,满足学生追求乐趣的需求,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健康意识形成。为满足学生追求乐趣的需要,应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学生的年龄、年级及个体差异安排教学任务,突出教学中的层次性,使学习任务的难度适合学生的能力。

(2)使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

(3)让所有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

(4)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长分派任务。这样可使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享受到乐趣。

(5)允许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自主权。只有人的自主性需要得到满足,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任务中并负起责任。

3.满足学生展示体育才能与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许多学生上体育课是为了展示自己的体育才能和风采,这是由学生归因特点决定的。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尽可能地去体会学生的内心感受,不要使他们失去自我价值感。

对于定向失败的学生,应该帮助他们重新确定合适的目标,并尽可能地通过成功的经验来满足他们表现才能与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引导他们积极改善归因的控制点,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健康意识。

4.正确运用强化手段。教师应随时应用强化手段强化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强化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强化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明确规定应获奖励的行为、条件和标准。

(3)奖励不能过量,不能让学生感到教师在控制他们的行为。

(4)应使学生明白,奖励不是最终目的,它只是激励努力完成并达到目标的手段,这样有利于加强内部动机。

通过对健康意识形成规律的分析发现,要实现体育课的健康教育,体育课程教学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完成。根据《纲要》精神,不仅要转变教师的理念,而且教学模式的制定及教学计划和方法的安排都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必须是有层次的,才会有真正的实效,才能真正地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和修为。

[1]王革,吴燕波,卓莉.对广东省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意识及行为的调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4):75-77.

[2]陈海春.海峡两岸经济区大学生健康意识和行为的现状[J].体育科学研究,2010,10(4):9 -10.

[3]张赐东,李志军.大学生健康意识和健身行为调查与对策研究[J].龙岩学院学报,2008,6(8):92-93.

[4]胡文秀.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06,4(2):76 -77.

[5]梁廷方.高校体育课程与大学生健康问题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7,6(2):79 -80.

猜你喜欢
意识体育大学生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大学生之歌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