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华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100;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人。1877年,黄遵宪作为中国驻日使馆参赞东渡日本,居留近五年。黄遵宪出使日本之时,正是日本明治维新的第十个年头。在日本的前两年中,他“稍稍习其文,读其书,与其士大夫交游”,开始了解日本的历史、文化,尤为明治维新以来日本近十几年的巨大变化所吸引。在了解、考察日本传统政治制度衍生出的种种弊端以及明治维新之后的新变化、新气象后,黄遵宪深切感到,已经呈现出衰败景象的中国,与日本同文同种,社会制度相近,效法日本,维新变革,实为上策,于是在外交公务繁忙之暇,“以其采访所得,托诸吟咏”,完成《日本杂事诗》的创作,而对于历史事迹和政治制度方面的内容则另写成《日本国志》一书。1882年春,黄遵宪由驻日参赞调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时,有诗云:“海外偏留文字缘,新诗脱口每争传;草完明治维新史,吟到中华以外天。”这里说的“明治维新史”,指的是《日本国志》,“吟到中华以外天”说的是《日本杂事诗》。《日本杂事诗》和《日本国志》是近代最早全面介绍、系统研究日本的著作,黄遵宪也因此成为近代中国研究日本的第一人。
《日本杂事诗》完成于1879年,初稿为154首诗,后因“阅历日深”之故,定本时进行了删、合、分、增,计为200首。每首诗后,都附有注文。根据内容分为两卷,第一卷记述日本的历史、国势、刑法、赋税、政治、氏族、山川、物产等,第二卷则描述日本的风俗民情,包括饮食、居室、服饰、工艺等。全书以诗为概述,以注为铺叙,抚时感事,品藻得失。
《日本杂事诗》对日本明治维新有关内容的介绍所占篇幅甚多,黄遵宪不遗余力地介绍倒幕维新,中央与地方官制的改革,废弃藩属而设县制,以及租税、学制、兵制、刑法等改革措施。不妨选取其中一、二首析之。
剑光重拂镜新磨,六百年来返太阿。方戴上枝归一日,纷纷民又唱共和。
这是《日本杂事诗》中的第六首,讲述的是日本德川幕府政权被推翻一事。黄遵宪以“剑重拂”、“镜新磨”比喻明治维新的成功和日本新建立起来的政权—君主立宪政体。对明治维新的赞誉之情,从此诗的小注中也体现出来。“明治元年,德川氏废,王政始复古。伟矣哉中兴之功也。而近来西学大行,乃有倡美利坚合众国民权自由之说者”。
议员初撰欣登席,元老相从偶踦閭。岂是诸公甘仗马?朝廷无阕谏无书。
这首诗讲述的是明治时期日本官制的改革。日本明治元年四月,将维新变法之初所设的总裁、议定、参与“三职制”改为“太政官制”。太政官权倾朝野,“犹汉相国”。至明治四年时,感到太政官之权过重,便仿西法开议院,以分其权,设置元老院。
黄遵宪在《日本杂事诗》中突出提到了教育的作用。他曾做诗讴歌日本知识分子对于引进先进文明所起的作用,“化书奇器问新编,航海遥寻鬼谷贤;学得黎鞬归善眩,逢人鼓掌快谈天”①黄遵宪:《日本杂事诗》第55首《留学生》,见钟叔河辑注《日本杂事诗广注》,《走向世界丛书》之一,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下引《日本杂事诗》均出自该书。。他介绍日本的学校说:“学校甚盛,唯专以西学教人。”(《日本杂事诗》第54首《西学》注文)他竭力主张创办“西学”,指责“小楷帖括”之类误人子弟,无补于世,甚至开列出日本学校的课程表,以资中国效法,如介绍东京大学“分法、理、文三部。法学则英吉利法律、法兰西法律、日本今古法律;理学有化学、气学、重学、数学、矿学、画学、天文地理学、动物学、植物学、机器学;文学有日本史学、汉文学、英文学。以四年卒业,则给予文凭。此四年中,随年而分等级。所读皆有用书,规模善矣”(《日本杂事诗》第54首《西学》注文)。
《日本杂事诗》生动地记载了日本普通民众的生活。黄遵宪描画日本农舍:“村居贫民,于屋上涂泥,厚及一尺,杂植以草花。春二三月,山行望之如锦。盖草根盘结,可以御雨。”(《日本杂事诗》第146首《泥屋顶》注文)他介绍日本人的饮食习惯,“多食蔬菜,火熟之物亦喜寒食。寻常茶饭,萝卜、竹笋而外,无长物也。近仿欧罗巴食法,或用牛羊”(《日本杂事诗》第148首《寻常茶饭》注文)。日本人亦“多食生冷。喜食鱼,聂而切之,便下著矣”(《日本杂事诗》原本第148首《寻常茶饭》注文)。黄遵宪还以炽热的感情、优美的笔调,描述了日本樱花盛开时节举国若狂、倾城观花的盛况:“樱花,五大部洲所无。有深红,有浅绛,亦有白者,一重至八重,烂漫极矣。种类樱桃,花远胜之;疑接以他树,故色相亦变。三月花时,公卿百官,旧皆给假赏花。”(《日本杂事诗》第122首《樱花》注文)这真是:“朝曦看到夕阳斜,流水游龙门宝车;宴罢红云歌绛雪,东皇第一爱樱花。”(《日本杂事诗》第122首《樱花》)
黄遵宪以文学的形式向国人介绍日本,尤其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使人了解日本、尤其是认识到维新的重要性,良苦用心可窥一斑。诚如康有为所说,其于日本“维新之昌盛”,“用意尤深”,启发了国内维新派以明治维新为蓝图实行变法。王韬在为《日本杂事诗》初刻本做序时有一段高屋建瓴的评论,颇为精当,“又以政事之暇,问俗采风,著《日本杂事诗》二卷,都一百五十四首。叙述风土,纪载方言,错踪事迹,感慨古今;或一诗但记一事,或数事合为一诗,皆足以资考证。大抵意主纪事,不在修词,其间寓劝惩,明美刺,存微恉;而采据浩博,搜辑详明,方诸古人,实未多让”②王韬:《日本杂事诗》序,见《走向世界丛书》,第573页。。
《日本杂事诗》出色地考察了日本各个方面的情况,但也存在一些缺陷。钱钟书在评论黄遵宪的诗歌时,曾尖锐地指出,“差能说西洋制度名物,掎摭声光电化诸学,以为点缀,而于西人风雅之妙,心性之微,实少解会,故其诗有新事物,而无新理致。”③见钱仲联:《人境庐诗草笺注》后所附录《谈艺术》中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如他对日本历史上神道和日本国学的记载,主要注重的是一些具体的神道祭祀礼仪,对神道和日本传统之学的流变和派别则涉之甚少。黄遵宪偏重现实生活中显现的名物制度以及部分史书中的记载,而对于更细微的学术文化、思想流变等,尚未深入。
黄遵宪于1879年秋开始《日本国志》的写作,克服了语言不通、资料缺乏、无人襄助等巨大困难,至1882年春奉命调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时,已完成初稿。1885年秋离任回国,正值中法战争结束,他思想上受到很大刺激,最大心愿就是把此书修订完成,于是回到嘉应故居,“闭门发箧,重事编纂”,补充他在美国亲身考察西方制度的新见解,使此书臻于新的境地。1887年5月全书告成,前后历时8年完稿,共40卷,50多万字。
黄遵宪在《日本国志》的“自序”中,清楚地表明了他的撰写意图,“昔契丹主有言:‘我于宋国之事,纤悉皆知;而宋人视我国事,如隔十重云雾。’以余观:日本士夫类能读中国之书,考中国之事;而中国士夫好谈古义,足以自封,于外事不屑措意,无论泰西,即日本与我仅隔一衣带水,击柝相闻,朝发可以夕至,亦视之若海外三神山,可望而不可即……可谓不狭隘矣”④黄遵宪:《日本国志·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下引《日本国志》均为此版本。。由此可以看出,黄遵宪对于研究外事有强烈的自觉意识,对于当时中国士大夫“好谈古义,足以自封”的狭隘眼光十分不满。
《日本国志》的编写采取详今略古,详近略远的原则。黄遵宪在《凡例》中说,“检昨日之历用之今日则妄,执古方以药今则谬,故俊杰贵识……今所撰录皆详今略古”。《日本国志》除卷首年表外,全书分国统、邻交、天文、地理、职官、食货、兵志、刑法、学术、礼俗、物产、工艺凡十二类。采用典志体裁,记历史沿革,介绍日本学术思想文化,以及两千年来日本与中国交流情况,对明治维新的起因、经过、后果、影响叙述得尤为翔实,凡涉及明治时期日本的政策、体制,皆参照欧美,较其利弊,提出己见。其内容主要如下:
第一,总结明治维新“改从西法,革故取新”的经验,肯定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日本国志》虽记日本自古至今三千多年的历史,但绝大部分叙述明治维新史实。所以作者自称这是一部“明治维新史”。是书的撰写时间与所记史实的发展几乎是相平行的,对于明治维新这一复杂且正在变动中的“活的历史”,黄遵宪及时做出总结,把握其“改从西法,革故取新”这一核心问题,向国人提供了一条应当效法的改革图强之路。
黄遵宪肯定君主立宪制的政体,为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描画借鉴的蓝图。《国统志》逐年逐月详细记载明治维新时期的各项改良措施。元年(1868年),记明治“以二条城为太政官代裁决庶政”,并“亲临会公卿诸候,设五誓:曰万机决于公论,曰上下一心,曰文武一途,曰洗旧习、从公道,曰求智识于寰宇”(《日本国志》卷三《国统志》)。其后,种种“革故取新”之举,均由此开始。八年(1875年),记明治废左右院,置元老院、大审院的诏敕说:“中兴日浅,未臻上理”,在“五誓”之誓的基础上,“乃扩充誓文之意,更设元老院以定立法之源,置大审院以巩司法之权;又召集地方官,以通民情、图公益,渐建立宪政体”。又记次年明治命栖川亲王“斟酌海外各国成法”,起草立宪“条例”。黄遵宪论道:“立宪政体,盖谓仿泰西制,设立国法,使官民上下分权、立限,同受治于法律中也。”(《日本国志》卷三《国统志》)
黄遵宪在《职官志》上、下两卷中详细叙述了日本明治维新后“立宪制”设立情况,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做了不少详尽的分析与议论。首先,他介绍日本新官制说:日本于明治政府成立之后,就设立议政官、行政官、刑法官等各类机构,议政官负责立法,行政官担负政策的执行任务,而司法权则属于刑法官。黄遵宪指出,这种“君民共主”的“三权分立”的政权组织形式,中国应效法实行。其次,他介绍日本议会的组织形式是“议长一人,副议长一人,主监议场,整顿院规”。又介绍院规说:“议事之日,会集诸员,必逾三分之一,乃得开议,议论既毕,专以人数之多寡决事。”(《日本国志》卷十四《职官志》)十分清楚,黄遵宪不吝篇幅对日本“君主立宪”政体做精细介绍,是为了使中国能有所借鉴,希望中国变法成功,实现“君民共治天下”的理想,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第二,详细考察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经济制度。《日本国志》对日本在经济上如何增强国力,记述堪称详备。《职官志》中记开矿山、建铁路、置邮政;《食货志》中记税务、国计、货币、商务,记新式产业和对外输出,这些都是作者记述的重点。书中还有各式各样的表,与文字记述相配合。如《职官志》商务下,列有邮政局表、邮递线路表;工部省下,列有官有矿山表、民有矿山表、铁道表、灯塔灯船浮标表、电信表、地方税预算表、租税户口平均表。《食货志》“国计”之下,列有岁出入总计表、岁入表、岁出表、岁入预算累年比较表、岁出预算累年比较表;“国债”之下,列有国债种类数目表、国债每年偿还额数表、国债历年增减表;“货币”之下,列有古今银货价格比较表、新制金银铜三货表、金银铜货币发行额数表、纸币流通数目表,等等。可见,黄遵宪对明治维新的研究深入到有关国计民生的各个领域,难能可贵地搜集到极其丰富的资料,足以说明各项新政的实施效果显著。显然,如此广泛记述各项新政施行的情况,目的主要在于为中国的当政者提供借鉴。
黄遵宪认为明治政府大力扶植私人资本,发展本国民族经济,使日本出现创办民间企业的高潮,推进了工业革命,增强了国家实力。他总结出日本政府所实行的旨在奖励兴办新式企业和对外输出的各种措施,其中主要包括从设备、资金上扶植民间专业性大企业,如“举国有船舶,付之三菱会社,岁给资金,使争内外航海之利”,又如,将国家建成的煤矿交给长崎商社,“以劝民人开矿之业”;派员出国考察,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回国之后,“开农场,设学校,日讨国人,教以务财、训农、通商、惠工诸事”;在国外重要商埠,如上海、天津、厦门、新家坡、马塞、伦敦、纽约、旧金山等地,设领事,“命以时呈报商务”;对国内产品实行免税鼓励出口。明治十二年起,对国内棉丝织物、衣服、陶瓷和工艺品“一概免税,许之输出”(《日本国志》卷二十《食货志》)。黄遵宪以敏锐的眼光对明治维新时期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的重要措施加以总结,并及时向国内传播,这在当时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第三,《日本国志》对日本的科技实学、教育改革进行论述。黄遵宪在《工艺志》序中论道:中国古代原有重视工艺实学的传统,可惜“后世士大夫喜言空理,视一切工艺为卑卑无足道”,以致“实学荒矣”。他慨然指出,“今欧美诸国,崇尚工艺,专门之学,布于寰区。余尝考求其术,如望气察色、结筋搦髓、破腹取病,极精至能,则其艺资于民生;穷察物性、考究土宜,滋荣敷华,收获十倍,则其艺资于物产;千钧之炮、连环之枪,以守则固,以战则克,则其艺资于兵事;火轮之舟、飞电之线,虽千万里顷刻即达,即其艺资于国用;伸缩长短,大小方圆,制器以机,穷极便利,则其艺资于日用。举一切光学、气学、化学、力学,咸以资工艺之用,富国也以此,强兵也以此;其重之也,夫实有其可重者也”(《日本国志》卷四十《工艺志》)。
黄遵宪痛恨清朝腐朽的科举制度,因而很注重记述日本实行的新式教育制度。书中介绍到:明治四年,日本政府派大臣赴欧美考察后,决意学习西方“学术之精”,立即颁行新学制,在全国建立起西方式教育制度。“设立文部省,寻颁学制于各大学区,分设诸校。有外国语学校,以英语为则。有小学校,其学科曰读书、曰习字、曰算术、曰地理、曰历史、曰修身”(《日本国志》卷三十二《学术志》)。在大学,实行按科学门类分科,设置数学、物理、星学(天文)、生物、工学、哲学、政治、理财(经济)等科。还有各式专门学校,如农业专门学校,教的是物理、土宜、地质、栽种方法等,都是切于实用的知识,又有植物园可亲作试验。黄遵宪主张把这种学制推行到中国,以取代在中国被视为“正途”的“帖括八股”无用之学。
第四,赞扬日本民族善于学习的精神。黄遵宪认为日本民族感触灵敏,目光四射,善于吸收消化外国先进经验,才有今天“骎骎乎进开明之域”的形势。在他看来,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与其取消闭关政策,主动向西方学习有很大关系。他颇为肯定地指出,日本“向使闭关谢绝,至今仍一洪荒草昧未开之国耳,则信乎交邻之果有大益也”(《日本国志》卷四《邻交志》)!然而,当时的中国还沉浸在“天朝大国”,“唯我独尊”的骄矜心态之中,黄遵宪对此很不满。《国统志》叙述明治元年大久保利通奏疏日皇降等威、去繁文一节写道,“中世以还,天子深居九重,民之视君,尊如帝天;君之视臣,贱如奴隶。至将军窃政,犹作威作福,妄自尊大。卒之君臣乖隔,离德离心,效已可睹矣!夫普天率土,莫非王臣,此而以帝号自娱,以示天无二日之尊,犹之可也。今天下万国,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乃盛仪卫、修边幅,与井底蛙何异?(《日本国志》卷三《国统志》)”这显然是对中国封建朝廷“井底蛙”式的世界观所做的一番针砭。
《日本国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地介绍日本的著作,刊行之后,受到许多有识之士的推崇。薛福成评《日本国志》为“奇作也,数百年来是鲜有为之者”①丁凤麟,王欣之编:《薛福成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24页。。康有为、梁启超等读了此书后,日益清楚“日本之所以强”,关键在于明治维新。康有为评此书“讲其沿革、政教、学俗”,“而耸吾国人,用意尤深,宜其达政专对绰绰也”②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82页。。梁启超说:“黄子公度撰日本国志。梁启超读之,欣怿咏叹黄子,乃今知日本,乃今知日本之所以强,赖黄子也”③梁启超:《日本国志》后序。。《日本国志》确实在戊戌变法中产生了引人注目的直接影响,黄遵宪本人也实行了他在书中的主张,成为维新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在戊戌维新变法时期,为适应变法要求,《日本国志》一版再版,1898这一年之中,就印出“上海图书集成印书局”、“汇文书局”、“浙江书局”三种本子。可见其影响之巨。
近代中国对世界史的研究,经历由记叙域外风土人情,到对西方科学技术的介绍,再到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研究这样一个过程。黄遵宪的日本研究,最早总结了明治维新经验,重点介绍日本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将中国人的世界史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突破草创,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