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
(大理学院图书馆,云南大理 671003)
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研究
李新
(大理学院图书馆,云南大理 671003)
大理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实践平台,是保护和传承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佳场所,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课堂。探讨和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的传承和利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的民族地区高校应该参与的一项工作。利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开展校园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意义重大。
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
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文物和遗址称之为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以及传统的手工艺技能〔1〕。人类遗存下来的文化遗产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间记忆的背影”〔2〕。国务院先后公布了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5月20日,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8项;2008年6月7日,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0项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147项;2011年6月10日,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1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164项。三批共公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219项和扩展项目名录311项。云南有各级政府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8 590项,其中国家级保护名录75项,省级保护名录217项,居全国前列;已命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有3 542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有51名,省级传承人有824名。
(一)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都是民族创造的〔3〕,民族创造文化,文化带给民族生存和发展,是民族的根。一个民族只有掌握了自己的文化,才能建设自己的家园,才能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以白族为主的大理民族地区所形成的中原文化、藏文化、东南亚文化和当地文化交融的大理文化〔4〕,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是中国云南滇西的文化遗产大州,文化遗产丰厚,保护和传承大理文化遗产工作,显得任重道远。大理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有14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个国有文物收藏单位,7个博物馆,总计馆藏文物3万余件,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达541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有8个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白族“绕三灵”被推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预备名录,5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40余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73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州级保护名录273项。
(二)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大理在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方面长足发展,成绩显著,先后成立了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机制和服务平台: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遗产局和三个县市文化遗产局、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大理市南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大理三月街民族节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平台、剑川石宝山歌会。每年举办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民间文艺大赛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展示和民间艺人表演,定期开展大理“非遗”民间艺术作品展览。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图书馆设立了“南诏大理国资料研究中心”,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设立了“大理民族服饰保护库”,启动了“大理白族百村百人影像工程”,大理三月街荣膺“节庆中华最佳文化传承奖”。大理州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团体)进行传习活动,对传承人实行定期补助,资助他们开办“传习所”或授徒,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有人,健全了民间“非遗”传承机制。
(一)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
历史文化名城大理,被誉为“文献名邦”和“史冠南疆”之地。大理文化以南诏、大理国历史文化和白族文化为代表,屹立在中华民族文化之林。明代王士性曾说:“乐土以居,佳山水以游,二者尝不能兼,惟大理得之。”自古以来,风花雪月的大理可以为祖先遗留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而自豪,为保护、传承和发展好文化遗产而自信,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能依托本地方特有的民族文化,依托民间鲜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自身校园文化的内涵,借助校园文化建设实践平台,参与保护、传承和发展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地方民族文化之精粹,营造高校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大学优秀人才,建设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显得事关重要。如大理学院艺术学院,就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成绩显著,发挥了民族地方高校艺术人才培养的优势,凭借着丰富的大理地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遗产和地方民族特色歌曲,由5名学生组成的“金花组合”,以一曲来自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的云南民歌《小河淌水》,赢得国内高校各类歌唱比赛的大奖,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保护和传承了大理民族民间音乐艺术文化遗产。
(二)高校参与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2002年北京“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文化教育研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文化遗产教育在高校的传承和实施〔5-6〕,标志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整体进入中国教育体系的开端,标志着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在中国高等教育平台的建立,是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提升高校师生重视本民族文化的自觉性和传承性的重要举措,是高等院校参与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行动的新开端。地方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具有优越的地域性、民族性、文化遗产资源的丰富性等优势,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搭建了新的平台。大理学院是大理民族地区唯一一所综合性高等院校,承担着祖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学校参与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曾先后出版《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大理上下四千年》(图书及光盘)、《大理丛书金石录》《大理古碑研究》等。
(三)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是高校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新视点,是拓宽学生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的新视觉。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理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的传承,是大理保护和传承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平台,也是大理学院构建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新型和谐文化的重要途径。大理学院图书馆利用自身的地域、硬件、文献技术和人才等优势,开展和参与了地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搜集、整理和编撰了大量的大理地方文化遗产文献资料,有纸质的《南诏大理国文史资料目录汇编》和非纸质的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资料《崇圣寺三塔》《白族绕三灵》《白族三月街》《大理洞经古乐》等〔7〕。
(四)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实践
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实践,应顺应民族地区民族文化建设发展的趋势和特点,顺应民族文化大省、民族文化大州的建设发展形势,走出校门,参与到地方民族文化建设实践中,利用地方民俗文化,积极参与到他们的民俗文化活动中,学习和观摩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传习活动,自觉地参与地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8〕。我们可以利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平台,引进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及传承人传习活动,将他们请进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及校园“地方文化遗产节”,让地方文化遗产传承人(团体)进行传习活动讲演〔9〕,让文化遗产进校园,使我们的师生受到文化遗产的熏陶,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促进校园文化多样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增长文化素养和民族文化修养,让校园文化更加生机盎然。
(一)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建立传承与开发研究机制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我们应该抓住校园文化建设实践平台,积极开展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研究,建立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机制,有效合理地进行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促进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的应用。
(二)高校图书馆参与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开发
高校图书馆应该利用文献资源优势,搜集与整合本地域文化遗产文献信息资源,建立馆藏特色地方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信息资源库,利用学校及图书馆网站数字信息资源平台,充分展示和宣传地域性民族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好地方民族特色文化,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的文献信息化需求做好服务。
(三)开展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的宣传和展示活动
我们要借助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团体)及传承人请进校园,为校园文化表演及传授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让我们的学生参与和动手亲身体验学习地方民族文化的精髓,在校园文化的建设实践活动中真正感受到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带给我们的远古文化的记忆。如白族的绕三灵、彝族的打歌(跳菜)、白族的八角鼓、霸王鞭、银饰品手工技艺、弥渡花灯等。
(四)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文化遗产教育走出去
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实践,应该面向社会、面向农村、面向人民群众,带着专业知识,带着大学精神,走出校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源头,去接受活性文化的学习和教育。大理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地处大理的大理学院,以得天独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赢得校园文化建设与实践的丰富和多样,应该积极到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原地,参观学习,并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中,接受民族历史文化的熏陶。如白族扎染技艺、剑川石宝山歌会、大理三月街、白族民居彩绘等。
(五)在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传承和开发文化遗产的旅游与经济文化价值
文化旅游是现代旅游之精髓,是旅游与经济文化价值的核心,具有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与开发利用途径和价值。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实践,可参与到地方民族文化旅游中,去体验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开发利用,去思考地方民族文化遗产的文化与经济价值的传承、开发和利用,从中得到文化素养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锻炼,使大学学习生活丰富多彩,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丰富多样,推进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的传承,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0〕,顺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顺应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3.
〔2〕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17.
〔3〕祁庆富.民族文化遗产:第1辑〔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39.
〔4〕马曜.大理文化论〔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45.
〔5〕宋德新.大学校园文化建设〔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48.
〔6〕白同平.高校校园文化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15.
〔7〕李新.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影像资料库开发利用〔J〕.大理学院学报,2009,8(11):11-13.
〔8〕贾银忠.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83.
〔9〕张仲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61.
〔10〕云南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文集〔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7:210.
(责任编辑 党红梅)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Dali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LI Xin
(Library of 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Dali University is the best place for protecting and inherit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Dali as well as a new channel for university personnel training.It's a necessary job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which lie in national areas with abundan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o explore and study the inheritance and utiliz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s in the practice of constructing the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Therefore it'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onstruct the campus culture by making use of these valuable resourc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o carry out the festival of campus cultural heritag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construction;practice
G250:G127
A
1672-2345(2012)08-0062-04
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Y11048)
2012-05-02
2012-05-23
李新,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高校声像信息资源管理服务及地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