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泥史话(7)
——王涛与华中、昆明、江西、贵州水泥厂

2012-03-28 03:40周醉天韩长凯
水泥技术 2012年1期
关键词:宝华王涛水泥厂

周醉天,韩长凯

中国水泥史话(7)
——王涛与华中、昆明、江西、贵州水泥厂

History of China Cement(Ⅶ)

周醉天1,韩长凯2

1 中国第一个世界著名的水泥专家——王涛

天津沦陷,“启新”也就沦陷了。日寇、汉奸对“启新”虎视眈眈。如何搞定“启新”?派汉奸先去试探,当然还要带上一张四千元的支票。头一个要拉拢谁呢?他们选定了工厂的关键性人物,“启新”厂的总技师(总工程师)王涛先生。然而日寇汉奸选错了人,王涛拍案而起,怒斥汉奸,撕碎支票,扬长而去。沦陷区的“启新”还能有什么作为吗?!王涛毅然南下,随国军为国效力去了。

王涛

王涛(1905—1985),中国水泥工业的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字松波,江苏崇明人(现属上海),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矿业系,自1926年供职于南京龙潭中国水泥公司、投身于中国的水泥工业起,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王涛先生集学者、专家、企业家于一身,呕心沥血,奋斗一生,为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实王涛并不是在“启新”出道的,1926年在天津北洋大学矿业系毕业后,他首先来到的是姚锡舟的中国水泥公司,在德国工程师克斯满手下做一名化验室技术员,其间学习了熟料烧制和水泥制备方面的知识。在中国水泥公司收购太湖水泥厂的过程中,他被派往参与拆迁工作,又熟悉了水泥设备的电器控制和机电设备安装等方面知识。这段时期的经历为其以后成为著名的水泥专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29年,王涛通过了江苏省官费留学的考试,赴德国皇家水泥研究院进修,师从世界著名的水泥化学专家库尔教授,研究水泥凝结硬化机理。这个领域在当时还是水泥化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对于改进水泥性能、研制新产品具有重要意义。王涛以其独特的视野和研究方法,补充发展了水泥凝结硬化理论,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1932年他和导师库尔教授将研究成果合著写成《水泥水化》一文,先是发表于德国水泥行业权威杂志《水泥》上,后又发行了德文单行本。这篇论文在当时水泥化学领域受到高度重视,为以后各种水泥化学著作中经常引用的经典文献,王涛的名字也从此出现在水泥化学的各种论著中,成为了中国第一位世界著名的水泥学者。在王涛留学期间,华商水泥公司的刘鸿生总经理曾访问德国并拜访库尔教授,刘鸿生希望库尔教授为其介绍一位德国技师,而库尔教授却推介了王涛。库尔教授风趣地说:如果你不能得到王涛,将是你企业的损失;如果王涛被别的公司聘用,将使你的公司面临困境。但由于王涛学业尚未完成,他最终没有成为华商的技师,王涛先生就这样与刘鸿生擦肩而过。

1932年6月,三年留学期满,王涛回到中国水泥公司,依然在德国技师克斯满手下工作,任副总技师。这一次王涛可不是学习了,而是想一展身手大干一番。但由于克斯满的水平和中国水泥公司的规模等种种原因限制了王涛的发挥,使王涛萌生去意。恰在此时,“启新”的陈范有发现总技师金森并不胜任,遂向董事会提出解聘金森,另行聘任总技师的意见,并推荐了王涛,获得董事会的同意。1932年11月,陈范有请王涛来“启新”考察,王涛写出了中肯的考察报告《参观唐山厂的概述及意见》一文。考察报告不仅肯定了“启新”厂的有利条件,更多的篇幅是指出“启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董事会认为王涛所提问题切中“启新”要害,显示了作者的才华,也衬出金森的不足。于是“启新”将金森解职,王涛成为中国水泥企业第一个国产总工程师。而此时,王涛还是一个年仅28岁的青年人。

在启新洋灰公司任职期间,王涛尽展才华,在公司领导的支持下,他集中权力,统一指挥,建立起以总技师为首的生产技术管理体系。而生产和技术几乎是工厂一线的全部工作,所以王涛已经是实际上的厂长了,而厂长却“退居二线”,成了支援一线的辅助力量了。

为了改进工艺,提高质量,研制新品,王涛从德国购进高温炉、显微镜、颗粒分析仪、高压渗透仪等仪器设备,建立起当时国内最先进的实验室。经过试验分析和加强管理,解决了洋技师没有解决的水泥速凝结块的问题,大幅度提高了马牌水泥的质量。他在国内首先推行50kg纸袋包装,废弃了笨重而且耗资多的腰鼓形木桶水泥包装。他与袁克桓、陈范有一起建议并主持建设了江南水泥厂。

2 王涛与钱塘江大桥

在当今人们的生活中,“钱塘江观潮”是一个美妙的旅游项目,而实际上钱塘江是一条险恶之江。在这样的江上建设大桥与“启新”的总工王涛有什么关系呢?这还要从茅以升与王涛的师生情谊说起。

1926年王涛毕业的时候,茅以升刚刚来到天津,在北洋大学工学院任院长,因为王涛的学习成绩是全校第一,所以茅以升院长亲自为他颁发了一枚金质奖章。

1933年,浙赣铁路正在兴建,要与沪杭铁路衔接,需在钱塘江上架设一座大桥。钱塘江是著名的险恶之江,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其水势不仅受上游山洪暴发的影响,还受下游海潮涨落的约束,若遇台风袭击,江面常逞汹涌翻腾之势。钱塘江底的流沙厚达41米,变迁莫测,素有“钱塘江无底”之说。因此,民间有“钱塘江上架桥——办不到”的谚语,工程技术界也认为在钱塘江上架桥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茅以升先生看到祖国江河上的钢铁大桥均为外国人所建,颇为痛心,决心为中国人争气,架设中国人自己的大桥。于是辞去舒适的教授工作,接受浙江省的邀请,担任钱塘江桥工委员会主任委员、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职务,寝馈于斯,志在必得。

茅以升采用“射水法”、“沉箱法”、“浮远法”等,解决了建桥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经过五年的努力,大桥终于在1937年9月26日建成通车。至今依然屹立的钱塘江大桥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现代钢铁大桥,是中国桥梁工程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同时还是一座抗日之桥,是在抗日的战火中饱经风霜的传奇之桥。

1937年,大桥快要竣工之际,上海“八一三”抗战爆发了!钱塘江大桥还未交付使用就先经受了抗日战火的洗礼。8月14日,三架日军飞机来工地轰炸。

工程未完,战火已烧到了钱塘江边,在此后的40多天里,建桥的工人们同仇敌忾,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冒着敌人炸弹爆炸的尘烟,夜以继日地加速赶工,1937年9月26日清晨,第一列火车从大桥上通过。至此,装载大批军火物资的列车开始陆续从这座大桥上运往抗日前线。

此后,上海的抗战形势一天比一天吃紧,11月12日,上海终于失守。11月16日下午,南京工兵学校的一位教官在桥工处找到茅以升,向他出示了一份南京政府绝密文件,并简单地介绍了当前十分严峻的形势后说:“如果杭州不保,钱塘江大桥就等于是给日本人造的了!”南京政府的文件上,要求炸毁钱塘江大桥。而炸桥所需炸药及爆炸器材已经直接由南京运到江边了。

1937年12月23日,日军开始攻打杭州,当天下午1点多钟,茅以升终于接到命令:炸桥。下午3点,炸桥的准备工作全部就绪。他站在桥头看着桥上的黑压压涌过来的难民,心头涌起对日寇无比的愤怒。傍晚5时,日军骑兵扬起的尘烟已然隐隐可见,茅以升命令关闭大桥,禁止通行,实施爆破!

随着一声巨响,大桥被从六处截断。这座历经了无数个夜以继日的紧张施工,耗资160万美元的现代化大桥,仅仅存在了89天。

大桥炸毁的这一天晚上,愤怒、激动的茅以升在书桌前写下了八个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并寄情赋诗一首:

斗地风云突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

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

当然,茅以升的誓言实现了,抗日战争胜利了,钱塘江大桥修复了,那么,王涛和“启新”的马牌水泥在茅以升和钱塘江大桥的传奇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钱塘江大桥

我们知道,大桥的建设是离不开水泥的,在茅以升上任钱塘江大桥施工处处长的时候,王涛已经在国际水泥界初露头角,在水泥化学研究领域颇有建树,并且是“启新”这个中国最大水泥公司的总工程师了。茅以升就与他的学生王涛取得联系,要求王涛为中国人自己设计制造的钱塘江大桥解决桥墩海水侵蚀的难题,研制抗海水水泥。

王涛当然责无旁贷,欣然受命。他组织人员取样分析实验,对波特兰水泥熟料化学成分进行调整,研制出一种能耐海水侵蚀的水泥。大桥建设开工后,王涛又多次亲临工地,现场指导,终于获得成功。“启新”的马牌抗海水水泥终于成为著名的钱塘江大桥最坚实的基础,最重要的主体。

如果说钱塘江大桥是中国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的话,那么,王涛主持研制的“启新”马牌抗海水水泥则一定是中国水泥化学的一个里程碑。

3 从大冶到辰溪

回到本篇开头,日本全面侵略中国,天津沦陷了。此时的王涛已经是大名鼎鼎的启新洋灰公司的总工程师,是中国工程师协会唐山分会的会长,住花园洋房,月薪千元,还有分红,但优厚的物质条件并没有阻碍他选择民族大义,他毅然撕碎汉奸的支票,义正辞严,怒斥汉奸,同时也使自己陷入危险境地。他将妻子孩子转移到上海后,就只身一人登上西去的火车,秘密离开唐山,经天津上海等辗转于1938年5月到达临时政府所在地武汉。

日寇的铁蹄掠过华东,占领上海,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1938年,日军占领徐州,6月占领安庆,武汉告急。时任国民政府经济部长的翁文灏得知王涛到达武汉,即紧急召见,并于1938年7月7日下达了政府命令,将大冶华记水泥厂向内地迁移。

大冶华记水泥厂

耗资巨大,历经千辛万苦建设起来的水泥厂整体搬迁,谈何容易。

王涛虽然已从启新辞职,但他依然是中国公民,政府的命令需要他无条件地执行。他拿着向国家资源委员会筹措的60万元法币来到工厂,一边向启新董事会请示,一边向工人说明情况,得到了董事会和工人的支持。董事会授权王涛管理该厂,同时申明,今后倘与公司失去联系,可以权宜行事。于是王涛派大冶华记水泥厂的总工程师张宝华前往湘西勘察甄选厂址。

张宝华,浙江省平湖县人,生于1885年6月1日。张宝华少时极好学,靠奖学金在上海南洋中学求学,1904年毕业,在浙江乌镇、四川成都和隆昌等地中学任英文、数学老师。后以任教三年的积蓄自费留学,就读于美国加州大学机械系,因生活困难一年后于1910年回国。适逢清华学堂(即后来的清华大学)以庚子赔款资助留美学生,张宝华应试录取为第二期留美生,于是重渡太平洋,考取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化学工程系,1912年毕业后在美国西部州立水泥厂工作一年。

1913年张宝华回国,受聘于直隶启新洋灰公司,1914年启新洋灰公司接管了湖北的大冶湖北水泥厂,将该厂更名为华记湖北水泥厂。张宝华受启新洋灰公司的指派来到了华记湖北水泥厂,在生产管理部门担任化学师。当时该厂由德国技师主持全厂的技术工作,1918年德国技师离开后,由张宝华担任副总技师负责全厂技术工作。从此,张宝华一直奋斗在水泥工业技术的岗位上。

接受指派后,张宝华即赴湘西进行实地考查,最后选定离辰溪六公里的梨子湾为新建厂厂址。从此,王涛和张宝华,这两位中国水泥工业技术的先驱者开始了亲密无间的一生的合作。

拆迁机器设备的工程开始了,那是怎样的工程啊,争时间抢速度,与炮弹子弹比赛谁更快。子弹在飞,工人在拆机器,那就让子弹飞吧,工人们心急如焚,恨不能让机器飞。24天,完成了一套旋窑生产线的拆卸。张宝华先生往返于湖南辰溪和湖北大冶石灰窑两地,筹划并制造了专用浅水木驳装运船,设备装船,数十条木船沿长江进入洞庭湖,穿行洞庭湖抵达常德,进入滩多水急的沅江,迎着湍急的水流逆流而上,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新工厂。遗憾的是,日寇的疯狂超过正常人的想象,大冶也沦陷了,还有一条生产线没有运走,落入敌人之手。

在辰溪,王涛和张宝华组织技术人员和工人,冒着敌人的炮火,历时近两年的时间,到1939年12月,终于完成了建厂的任务。拆迁新建的工厂取名为华中水泥厂,王涛任厂长,后增资改为华中水泥厂股份有限公司。在抗日战争期间,在西南大后方,只有“华中”、“重庆”两家水泥厂担负着抗日战争的水泥生产任务,为抗日战争立下不朽功勋。

华中水泥厂

4 从辰溪到昆明

日本侵略军占领华北以后,大举南侵,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中国军队顽强抗击,粉碎了日军的企图,但是战局的发展变化还是让政府不得不考虑工厂内迁。于是华东地区长江一线的民族企业纷纷迁往广西云南贵州等西南腹地。国民政府也迁往重庆。这样一来,大西南基础建设和军事防御工程骤然增加,水泥需求量亦骤然增加。而云南此时还没有一个水泥厂,市场上水泥奇缺,所需要的水泥全靠从外省调运过来,交通极为不便,在这种情况下,云南爱国工商业者向王涛发出了邀请,邀请王涛来昆明建设水泥厂。

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当时王涛已经是华中水泥厂的掌门人了,而云南天高地远,如何还能一肩双挑呢?但是在那个特殊的时期,王涛先生做到了,他义无反顾地做到了,因为那是为了抗战,为了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

王涛应邀到昆明作了实地考察后,认为昆明的地理环境、矿山资源、电力、交通运输等条件都不错,具备建设水泥厂的基本条件。经王涛详细考察,最后确定了昆明附近的昆阳县,滇池西岸的海口镇为水泥厂厂址。解决了厂址还有资金问题,在昆明富滇新银行总经理缪云台的支持下,由富滇新银行、中国、交通、新华等四家银行投资,和华中水泥厂共同合资建设经营。四家银行实际投资法币300万元(约合80万美元),先后购买土地78亩,石灰石矿山178亩。1939年5月4日,“昆明水泥厂”创立会在昆明富滇新银行召开,由华中水泥厂和四家银行合资的昆明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缪云台先生任董事长,王涛先生任总经理。从此,王涛先生一身二职,频繁地往来于昆明和辰溪之间,开始了更为紧张的同时建设经营两个水泥厂的工作。

公司成立后,由于战争的封锁,进口的设备进不来,设备在国内没有现货,又没有厂家承制。王涛和流落在大后方的中国水泥厂、江南水泥厂的两位工程技术人员裘燮蕃、胡庆泉一起,决定自己设计半机械化立窑水泥厂,经三人密切合作,反复研究,设计出一台ϕ2.5m×10m的钢筒体立窑,同时完成全厂的工艺设计。设计完成后,王涛利用原来的业务关系,向丹麦史密斯公司订购水泥磨机一台,在上海定做钢筒体立窑一座,在日本侵华战争的硝烟中,历尽千辛万苦,于1940年10月运到昆明。1940年12月,昆明水泥厂建成投产,1941年1月开始营业。这条立窑生产线是一窑一磨,磨机轮流制备生料与水泥,年生产能力为6000t水泥。

昆明水泥厂

当时生产的水泥,通常以黄金和大米计价,除少部分供应市场外,主要供给修建滇缅铁路和公路,修建呈贡飞机场、杨林机场、昆明机场的跑道,修建昆明市内的五华山光复楼、南屏街、护国门和胜利堂等工程。云南水泥厂的建成结束了云南没有水泥的历史,开创了云南水泥工业的新篇章。可以说,云南水泥厂为抗战、为云南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原国家建材局局长王燕谋先生在《中国水泥发展史》中写道:昆明水泥厂的建设对中国水泥工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它是中国国产普通立窑和土立窑的发祥地,也是中国水泥史上采用国产设备建设立窑厂的里程碑。

5 从昆明到赣中、到贵阳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占领了大半个中国,这是一百年来中国的首都第三次被外国侵略者占领。国民政府被迫迁往重庆,大量的民族工业企业也损失惨重,迁往大西南的大山深处。然而,无论是战争还是建设都需要大量的工业产品和生产产品的工厂,而建设工厂、机场、道路、市政设施无一不首先需要水泥,所以在战争中,政府也必须首先规划水泥生产企业的建设。于是1941年1月,国民政府经济部工矿调整处、江西省建设厅和华中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决定筹建江西水泥厂。

很显然,这是国家投资兴建的工业企业,之所以在大山深处,之所以与华中水泥厂合作,盖因当时抗战的特殊时期所致。王涛深知国家难处,虽已双肩挑满,再加一担也在所不辞,王涛又兼任了江西水泥厂的总经理,为江西的水泥工业而战。经过考察,选定在江西省安吉县的天河镇,计划建设两条立窑生产线,设计能力年产水泥5000吨。1942年5月,江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宣告成立,1943年2月建成投产。值得一书的是,江西水泥厂是第一个全厂设备国产化的水泥厂,同时也是江西省第一家水泥企业,它结束了江西省没有水泥的历史,同时也成为抗战的工业企业大军中新的一员,对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1944年初,王涛还应贵州省政府的邀请,接办了贵州水泥厂。

抗战八年,王涛先生在大西南的大山里,为抗战为中国的水泥工业不懈地努力着,在中国水泥工业还处于空白的省份,办起了一个又一个水泥厂。他常年穿梭于湖北、湖南、江西、云南、贵州等地,身兼数职,心中装着国家和水泥,是名副其实的“水泥大王”,是中国水泥人的骄傲。

下一集,我们还将继续讲述中国“水泥大王”王涛先生的故事,讲一讲王涛先生和“华新水泥”。请看下集《中国水泥史话(8)——王涛与华新水泥厂》。

[1]王燕谋.中国水泥发展史[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

[2]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3]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等.启新洋灰公司史料[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63.

[4]吴大国,等.华新厂志1946—1986[M],1986.

[5]刘振权,等.中国水泥厂志[M],1986.

[6]陈克宽,陈克俭.“洋灰陈”传略[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1.

[7]中国数字水泥网.云南水泥发展史.

TQ172.8

A

1001-6171(2012)01-0024-05

通讯地址:1天津市气象台路33号507室,天津 300070;2中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400;

2011-04-21; 编辑:沈 颖

猜你喜欢
宝华王涛水泥厂
Transition to chaos in lid–driven square cavity flow∗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王涛油画作品
能“看到”的声像定位 Bowers & Wilkins(宝华)705 Signature
宝华盛世胡满洪 “老Hi-Fi”的转型之路
水泥厂风扫煤磨机的永磁直驱改造
水泥厂购置使用袋式、电袋复合除尘器可享受税收优惠
王涛作品
专注水泥工业绿色发展
——专业服务大型水泥厂
STABILITY OF VISCOUS SHOCK WAVES FOR THE ONE-DIMENSIONAL COMPRESSIBLE NAVIER-STOKES E QUATIONS WITH DENSITY-DEPENDENT VISCO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