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存
整合与创新:探索中国特色的大学心理服务体系
——评宋尚桂教授的新作《大学心理服务的理论与实践》
刘宝存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恢复开展心理卫生工作以来,大学心理服务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有关大学心理服务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丰硕,越来越多的大学从心理服务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心理服务工作。但是,尽管经历了30年的发展,我国大学心理服务工作无论在理论建构还是实践操作方面与国际水平相比还都存在很大差距,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大学心理服务体系。宋尚桂教授的新作《大学心理服务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一书试图整合国内外心理服务理论,并结合国外大学心理服务工作的经验,对我国大学心理服务改革及体系构建提出具有创新意义的构想。
首先,作者对目前我国大学心理服务机构的现状做了定量调查和统计分析,包括心理服务机构的隶属关系、心理服务内外部组织架构与职责、工作条件、人员配备、经费标准、主要困难等,结合调查结果阐述了我国大学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心理学学科水平、心理学科发展过程中的重理论、轻应用的倾向、大学教育思想,心理服务人才建设和心理服务相关法律等方面对造成问题的原因做了系统分析。
其次,作者深入探讨了我国大学心理服务工作存在的体系桎梏,认为我国大学长期存在宏观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职能脱离心理服务工作特点,专业管理人员匮乏,专业化水平低,心理服务相关宏观政策和相关法律环境建设严重滞后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大学心理服务外部体系改革的重点是行政管理组织、职能与运行机制改革,应当重新调整和确立政府在管理大学心理服务工作上的作用与职责界限,将政府的职责限定在一个清晰、有限的范围内,扩大大学的办学自主权,调动大学自主管理心理服务事务的积极性;与此同时,结合政府管理职能改革,转变政府事无巨细样样都管的管理方式,将政府的管理重心转向宏观性、政策性指导,通过法律、法规、经费分配等方式指导、规范大学的行为,同时,通过委托心理学专业机构和非政府机构对大学开展的心理服务工作展开专业评估和监督,确保政府宏观政策的落实。
第三,在大学心理服务内部体系改革问题上,作者探讨了我国大学存在的不重视心理服务工作的科学性,心理服务专业性没有得到体现,心理服务组织的运行条件较差等问题。他指出,大学应当真正让心理服务工作成为一项学生事务,心理服务机构应该按照其自身的规律开展工作。心理服务工作可以而且必须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学活动、管理活动等,从政策制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都应发挥心理专家的作用,使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大学应当将专业人员培养作为大学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解决相关的专业设置、课程开设、教学内容、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和专业人员资格认证等问题。
总之,这部专著在全面阐述和归纳大学心理服务理论体系的基础上,首次从国际经验与比较、理论分析和实际经验归纳等多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大学心理服务体系构建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改革我国大学心理服务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特别是作者提出的宏观管理体系改革、专业队伍建设、职业准入制度建设等改革设想不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具有十分现实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一研究成果对于丰富我国大学心理服务理论研究,指导我国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大学心理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大学心理服务工作的质量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我们期待作者继续对我国大学心理服务工作开展深入研究,在心理服务的原理、心理服务的技术与方法、心理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内涵、心理服务评价标准等方面深化研究,不断丰富我国心理服务研究成果,为提高我国大学心理服务和学生事务管理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