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

2012-03-28 20:04孙成武常珊珊
关键词:价值体系校园文化师生

孙成武,常珊珊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1]对于培育高科技人才、衍生高科技知识的广大高校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无疑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目前,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学者们已进行了诸多的阐述和研究,但这些研究大多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缺少具有实践性的、可操作性的分析和论证。笔者认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更主要的是一个实践问题,即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如何采取正确的对策和措施,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这是当前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为此,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以培育大学精神为重点大力加强校风学风建设

目前,高校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要以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为重点大力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学风建设关乎大学生的知识结构、道德水准,关乎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并最终关乎高校的综合竞争力和未来发展趋向。”[2]一所大学的校风学风如何,直接关系到大学的前途和命运。大力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关键在于培育优良的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在自身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价值判断和理性诉求,是大学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价值取向以及认知世界的态度和方法的理论升华,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大学校风和学风的本质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培育优良的大学精神,对于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当代中国大学精神的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大学精神作为学校所独有的文化因素,往往蕴涵着深刻的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相通之处。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在社会主义所有的价值目标中起主导和支配作用的价值理念,对于培育新时代的大学精神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多元化社会思潮影响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稳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体系,有助于我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和性质的把握”[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能够使广大师生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利于高校师生养成社会关怀精神,把自我融入社会,有归属、有担当、有责任、有理想,这一精神也是我国古代仁爱思想的一种融入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所倡导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利于广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并结合时代的发展,养成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要求践行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使广大师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使他们明是非、知荣辱,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在当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把大学精神的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要坚持和弘扬学校优秀的文化传统,对学校的历史文化传统进行深入挖掘,特别是挖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因素,同时要通过各种方式和载体,如加强校史馆的建设和利用、编写和宣传校史、拍摄反映学校历史传统和现实风尚的影视作品、组织广大师生学唱校歌等,使学校精神不断深入人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必要的文化支持。这是搞好高校校风学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当前,受我国社会转型期思想文化及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影响,高校师生中的思想信仰、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等多样化的趋势也日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各种不良社会思潮乘机而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等在一部分高校师生中很有市场,部分师生理想信念淡薄、道德水准滑坡、个人主义严重,甚至为了目的不择手段,违法乱纪、损人利己,违背学术道德、违背师德等现象在个别教师身上时有发生。这些不良现象直接导致了大学精神的失落,严重败坏了高校的校风和学风。因此,必须以培育大学精神为重点大力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并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和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到大学精神的培育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师生的人生理想和思想境界得到升华,使学校精神深入人心,才能引导他们把道德操守、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结合起来,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意识的侵蚀和影响,从而抑制校园中种种非道德现象的滋生蔓延,形成优良的校风和学风。

二、以校园网络为载体营造和谐舆论氛围

当今时代,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网络以其快捷、方便、高效的特点,在以青年学生为主的高校校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高校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交流和娱乐的时间比重越来越大。因此,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高校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要根据网络文化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努力打造健康向上的网络平台。一是要深刻认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由于网络信息具有辐射范围广、覆盖面大、渗透力强、传播迅速等特点,因而网络文化已经深深融入了大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了解社会以及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高校必须站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充分认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注重以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正确的舆论占领校园网络文化阵地,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理念成为校园网络文化的主流,营造出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和氛围。二是要加强对校园网络信息的管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网上大量不良信息的传播也会对人们的思想及价值观念造成消极的影响。因此,要正确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就必须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与管理。胡锦涛同志指出:“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4]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主阵地的高校来讲,必须更加注重校园网络的管理工作,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健全和完善校园网络管理机制,提高网络监管的技术水平,形成科学化、制度化的校园网络管理体系,保证校园网络文化朝着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方向健康发展。三是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和宣传[5]。高校要根据网络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蕴含的价值理念融汇到一系列具体的网上活动之中。如:通过网上论坛、网上专题讲座、网上师生互动交流等形式,进行各种主流意识及价值观的宣传;通过及时发布国际国内消息,让广大师生及时了解时事动态;通过设立针对不同学科的讨论和建议专栏,激发广大师生的参与热情;通过在网上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及时了解学生的内心状况和思想动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通过设立网上校长信箱、网上院长信箱等,让师生能够随时提出自己对学校各项工作及未来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广大师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这些网上开展的具体活动,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广大师生的日常生活,能够使广大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刻体会和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内涵,从而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地体现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

三、以优化校园环境为基础不断加强人文设施建设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6]校园环境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优化校园环境为基础不断加强人文设施建设,是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要条件和保障。人文设施顾名思义就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设施。高校的人文设施建设主要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建设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设施。健康的身体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和保证,有好的身体才会有好的生活,才会有健全的心理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高校要通过完善各项体育设施,如建设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的室内健身体育馆、建设室外的田径场以及添置各种体育健身器材等,让运动强身健体深入人心,打造属于大家的健康。二是要建设有利于学生精神健康的设施。学校要通过校园网、广播站、板报、宣传栏等,大力宣传学校的校史校训、办学宗旨以及名人名师的事迹等,让广大师生更深入地了解学校的历史传统和教育理念;通过建造具有个性化的校园建筑和富于文化底蕴的校园标志物,建设各种主题的小广场,以及绘制各种宣传画和宣传标语等,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精神的陶冶和心灵的熏陶。因此,优化校园内部环境,完善校园各项人文设施,不仅能够强健人们的体魄,而且能够振奋人的精神,启迪人的想象,激发人的热情,使广大师生能够在身临其境中去品味生命的价值,去领悟人生的真谛,更好地思考自我的过去及未来,自省以求进步,从而树立崇高的理想,明确奋斗的目标,并为此付出不懈的努力。

可见,以优化校园环境为基础不断加强人文设施建设,是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宣传和文字阐释层面,而更应通过加强校园环境和校园的各项人文设施建设,把这一价值体系的思想意蕴加以具体化、形象化,给广大师生更为直观的感受,使他们在身心愉悦中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并将其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追求。

四、以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为目标开展多种类型社会实践活动

胡锦涛同志指出:高校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7]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也必须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和功能。对此,高校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努力做到这样几个方面:其一,在学生入学之初就依据学科培养他们的职业规划能力,使他们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如可以通过听取相关专业优秀领军人物的讲座、组织学生去参观相关的职业场所和学习相关职业的运作等,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人生理想,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尽快成长成才。其二,可以根据学科的不同,通过与校外企业或者学校建立实习制度,让大学生早早走上工作岗位去锻炼自己,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这样可以使大学生提前完成由在校学习到工作就业的心理转变,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其三,鼓励并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有专家认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快速发展及我国经济、社会还处于转型时期等原因,造成了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失衡,导致我国知识失业时代的提前来临。所谓“知识失业”是指一部分受过相当教育的知识劳动者在一定阶段内找不到工作或屈身做原来较低文化程度的人就可从事的工作,或虽已就业但学非所用,无法实现其自身价值的状态。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通过各种形式和措施,积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对学生怎样选定创业项目、怎样组织团队等一系列创业的准备工作予以悉心指导和科学引导,同时积极与社会上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的单位和企业进行交流和洽谈,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最大程度上的帮助。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不仅体现在从精神和道德层面对学生的关怀,而且要体现在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每一个实践活动和每一项具体的工作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其在高校培养人才的实践中充分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7(2).

[2]刘一鸣.高校学风建设与大学生人才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11(12):166.

[3]樊泓池,王贵新,等.多元化社会分层视域下的中国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整合与重构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8.

[4]胡锦涛提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管理五项要求[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01-25(1).

[5]徐艳,吴新平.论信息理论视阈下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47-50.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7]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1-19(1).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校园文化师生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麻辣师生
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