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型大学之路及对我国的启示

2012-03-28 17:15史万兵
关键词:麻省理工学院学院大学

高 明,史万兵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辽宁沈阳 110819)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大学的发展,大学在社会中的作用不断增强,特别是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下,欧美大学率先引入创业精神并内化于师生心中,逐步演化出一种新的大学模式----创业型大学。伯顿·克拉克通过考察欧洲五所创业型大学的转型道路,认为“一所创业型的大学,凭它自己的力量,积极地探索在如何干好它的事业中创新。它寻求在组织的特性上作出实质性的转变,以便将来取得更有前途的态势”[1]。亨利·埃兹科维茨从“三螺旋”的视角研究美国创业型大学的发展,认为创业型大学是“经常得到政府政策鼓励的大学,其成员对从知识中收获资金的兴趣日益增强,使得大学在精神实质上更接近于公司”[2]。笔者通过考察美国创业型大学,发现麻省理工学院是美国创业型大学的典范,它所开创的教学、科研和创新为一体的模式正在成为美国大学的榜样。本文通过回顾麻省理工学院的建立与发展历程,分析麻省理工学院为建设创业型大学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为我国创业型大学的建设与发展提供若干启示。

一、 麻省理工学院的建立与发展

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MIT)由威廉·巴顿·罗杰斯于1861年创立。他以当时看来全新的、与企业相联系、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大学的办学理念为基础,通过创建技术知识层,在制造业发展和引进新机器和生产工序的过程中实现科学原理在企业中的应用,并在波士顿地区一大批企业家的支持下创办MIT。MIT的建立受当时四类学院的影响:一是以传统的单一的古典课程为主的教学学院;二是源于欧洲的集中于应用研究的多科性技术学院;三是将研究、培训和服务地方经济集于一身的“赠地”学院;四是把应用研究作为目标的获得长期收益的研究型大学。

MIT于1865年迎来第一批学生,并在自然及工程领域迅速发展。1903年,化学教授阿尔弗雷德·诺伊斯建立了美国的第一个研究导向的物理化学实验室。1908年,创业型科学家威廉·H.沃克,成立应用化学实验室。这两个实验室代表了MIT不同的未来,一种是以基础研究为导向的研究型大学,另一种是为企业培养本科生的工程技术大学。从长远发展来看,MIT包含了这两种选择,但在当时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更多地支持那些能够快速产生实际应用效果的实验室,而较少支持那些研究成果高深的机构,以及沃克战胜诺伊斯,使得应用型实验室占据了主导地位,并强化了MIT致力于技术领域和与企业建立联系的宗旨。

在“二战”和“冷战”期间,MIT通过与政府和军方的合作,并凭借其雄厚的工程技术实力得到迅速发展。MIT为进一步发展科学研究,率先成立跨学科的研究中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MIT帮助军方成立雷达实验室,而在战争结束后转变为服务民用的电力研究实验室和林肯实验室。这些实验室成为MIT与政府合作科研的载体。通过发展科学研究,MIT的科研实力迅速增强,并形成了新的学科和专业。此外,MIT还为美国“128号公路”科技带输送了大批科学家和工程师,成立了许多著名的实验室,逐步成为所在地区发展的源动力。

同时,MIT在内部实现了传统的教学机构与科研中心的完美结合。MIT包括5个学院、21个系科传统的教学机构,以及50多个跨学科的科研单位。这些新成立的以科学研究为导向的科研单位包括:实验室、研究中心、研究项目组等。科研单位的成员仍隶属于原有的科系,以科学研究活动的起止为节点,关系松散,可以自由组合。MIT正是通过与外部建立联系以及在内部进行组织转型,实现了向创业型大学的转变,并成为当今世界上久负盛名的理工科大学。

二、 麻省理工学院建设创业型大学的具体措施

1. 麻省理工学院的外部关系建立

(1) 麻省理工学院与企业关系的建立

为了避免学校内部繁衍,MIT于19世纪末,通过聘用咨询工程师作为教师,开始与企业建立联系。这些咨询工程师,不仅在学校任教,也允许到校外的咨询公司工作。他们不但能够在教学中引入实例,而且增加了自己的收入。更为重要的是,教师们通过为企业提供咨询、在公司现场解决问题等活动与企业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当马萨诸塞州政府取消对MIT的支持后,学院决定立足于商业,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弥补州政府停止资助所造成的财政缺口,并启动了以规范MIT与公司之间关系的计划,单个的咨询协议被学院与公司之间的合同所取代,建立了专门管理MIT与公司签订合同的办公室。但该“计划”在1939年失败,之后学院通过建立专利制度体系,鼓励成立自己的公司,建立了“大学—企业”关系模式的框架。

(2) 麻省理工学院与政府和军方关系的建立

MIT与军方的关系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尽管MIT与军方建立了联系,但MIT只是作为军官训练的学校,研究工作仅在军方内部进行,只有在安装新设备或处理新的军事技术问题时,军方才会邀请学院的科学家加入科研工作。同时科学家受军方控制,遵守军方的研究方针。MIT与政府的关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得到了迅速的发展。MIT希望利用联邦政府的资源来支持大学内部教师的科学研究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MIT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几所主要的大学负责管理政府实验室的合同。MIT通过契约的形式承担政府的研究项目,政府也根据契约通过财政手段支持MIT的科研。

通过战时的军事研究重塑了大学的角色和职能,大学成为自主管理的研究机构,并在战后成为美国社会的主要机构。随着政府增加对学术研究的资助,把资助领域从物理学延伸到健康科学以及社会科学,MIT与政府的关系更为紧密。MIT通过与其他大学竞争,与联邦政府谈判、签署实际的研究合同,利用自己的外部关系办公室管理合同,发展研究能力,保持自身的独立地位。此外,MIT通过开展跨学科的研究活动,造就大批工程技术的科学家。这些科学家借助MIT与企业、政府的联系,在战后离开实验室,进入政府、学术和商业组织的管理层,成为美国社会的精英。

2. 麻省理工学院的内部组织建设

(1) 麻省理工学院建立内部的专利管理制度

MIT的专利管理制度包括专利政策和专利委员会体系两个方面。MIT的专利政策规定:当学院在财政上支持研究时可以要求拥有专利权。如果学院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贡献,那么所获得的任何专利权归发明者所有。当项目由外部赞助者与学院联合资助时,从专利中获利的权利就在赞助者、学院以及学院内的发现者或发明者之间分配[3]。专利委员会体系包括专利评估委员会和专利管理委员会,它们分别处理学术知识的商业开发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问题。专利评估委员会主要由教师组成,负责评价科学研究发明的创新性,并设置发明者将获得的经济回报率。专利管理委员会主要由学者和管理者组成,负责保证学院专利的商业管理政策一体化,并为教师和研究小组执行的合同中的专利供应品提供管理建议。

(2) 麻省理工学院鼓励自己创办新公司

MIT通过两个途径创办新公司:一是在学术研究基础上创建新公司,二是鼓励教师和学生创办新公司。MIT在研究基础上创建新公司,源于院长凡尼佛·布什个人参与企业活动的实践。他在实践中将知识和商业相结合,期望从专利中获利,如果不能从已有公司获利,就建立新公司。MIT根据新英格兰地区的实际情况,首先帮助小公司摆脱困境,再吸引大公司设置分公司,最后凭借MIT的技术优势创建新企业,形成新产业。同时,MIT也鼓励大学师生创办新公司。在MIT的理科院系中,通常有许多由教授、研究生、博士后、技术人员以及研究管理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研究小组由“首席研究者”领导,并负责研究小组的资金来源。首席研究者把研究成果看做商品,通过扩大研究小组的规模吸引校外的资助。在竞争中,一部分研究小组被迫解散,另一部分研究小组成立正式的公司。当正式公司成立后,首席研究者以公司顾问的身份参与研究,并以董事的身份参与公司的决策。

(3) 麻省理工学院参与创建风险投资公司

MIT建立风险投资公司与校长卡尔·康普顿密切相关。康普顿认为建立新技术公司的最大障碍是资金问题,他期望通过建立风险投资公司,把当地财富转换成风险资本并资助建立新公司。康普顿说服新英格兰的商界人士创立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公司的成员由MIT与哈佛大学商学院行政人员、教师和研究生组成,公司主要对新建公司提供风险资本以及提供咨询、评估和技术人才,但MIT在风险投资公司创建过程中主要在行政方面起推动作用。尽管MIT在康普顿校长卸任后淡出了风险投资领域,但MIT、哈佛大学和波士顿金融业创造了风险投资业,为以后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 麻省理工学院建设创业型大学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1. 不断变革是建设创业型大学的必然选择

作为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从产生之日起就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从MIT的建设之路可以得出,变革是创业型大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学内部精神的传承保证大学相对的稳定和连续,而大学外部的压力和环境变迁迫使大学必须实施变革。尤其是在21世纪,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大学地位不断提高,都使身处知识经济时代中的大学不能固守象牙塔,而应积极主动地参与所在地区社会经济的建设。虽然,我国大学建立了现代大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但严峻的社会变革和国外创业型大学的发展给我国大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变革已成为我国大学发展之所需,大学必须明确发展目标、形成共同愿景,以累积渐进的方式推动变革,以使大学能够自主应对社会对大学提出的新的要求,并凭借自身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丰富的各学科知识带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2. 创业型大学的发展需要审慎定位

大学定位是在办学过程中大学要努力达到的地位、奋斗目标和发展愿景,具体包括办学层次、发展规模、所属类型等内容。MIT将自身定位于一所致力于将科学技术融入企业的大学,为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区内企业的发展服务。在MIT建立初期,在波士顿地区已经有了以加强技术竞争力和提高劳动力智力水平的洛威尔学院,MIT为了与洛威尔学院区别开来,将注意力集中于学位教育。MIT还把自己定位于多科性的工科学院,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使他们日后成为所在行业的领导人。即使在哈佛大学想把MIT变成自己的工程学院时,MIT仍坚持自己独特的使命和宗旨。而从目前我国大学的实践来看,普遍存在着盲目定位的问题。专科院校升级为本科院校,地方大学努力成为重点大学,而国家重点大学都以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造成了大学发展的趋同。因此,我国创业型大学必须立足于现实,从本学校和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校发展准确定位。

3. 自治是创业型大学生存发展的前提

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是大学发展的永恒话题,而创业型大学的发展更需要宽松的环境和自主决策。“创业型大学的出现,在表象上表现的是大学的各种创业活动,尤其是争取资金渠道的多元化,通过创建外延性的专利技术转让办公室等活动,大学表现得更像一个企业家或创业者。但在本质上,创业型大学的出现,是大学从受资助的自治向自主的自治的转变。”[4]MIT对我国创业型大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作用,大学不是外在目的附属物,而是自力更生自主建立起来的,“这种自主模式具备把国家财政拨款以及其他形式的资金投入看做整合资金的自信心。院系知道国家的财政政策,但承认大学有权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分配资源。学校基于自身发展的有利原则而不是为了吸引国家财政拨款采取扩大发展空间的措施,制订自主的战略发展计划,而不是简单反映来自国家政策的发展策略”[5]。

美国大学享有高度的自治权,而MIT也继承了美国大学的基因。反观我国,虽然高等教育法赋予大学办学自主权,但政府通过集中计划直接对大学进行管理,政府的控制和干预广泛而深入;而在学校内部以行政权力为主,忽视学术权力。因此,我国创业型大学的建设,仍以政府为主导依赖于政府的支持,同时又需要给予高校真正的办学自主权[6]。如果由行政力量决定大学的发展方向,可能导致创业型大学缺失自主经营权,不能对社会需求作出及时的回应,也难以充分调动大学和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4. 创业型大学应积极参与地区经济建设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业型大学不仅要生产和传承知识,更要在知识应用和地区发展方面发挥作用[7]。创业型大学通过教学或研究参与当地社会经济建设,并通过自身的或合作的经济实践推动科学技术进步。MIT从建校伊始就重视加强与所在地新英格兰地区的联系,为当地企业的发展培养技术人才、建立新公司促进新产业的形成、促进“128公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形成[8]。对于我国,大学必须积极参与地区社会经济建设。大学的科研工作必须面向市场,重视市场调查研究工作,按市场需求选题、立项、进行科学研究。大学通过与企业合作科研、孵化新企业、发展跨学科科研组织和外围发展组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并在区域创新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9]。

5. 创业型大学应建立专门的技术转移组织

创业型大学在组织结构上区别于传统大学的是建立专门的技术转移组织[10]。技术转移组织主要处理与技术转移相关的事务。在MIT,处理技术转移的组织是企业合作部,在“二战”前管理研究合同。在“二战”期间,企业合作部负责处理与政府的合同。在“二战”后,MIT的技术转移组织是外部联系办公室,负责处理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合同,以及大学接受的捐赠。MIT的技术转移组织在大学、产业和政府之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与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签订合同,为创业型大学的科研活动提供资助;同时,它帮助创业型大学的科研成果申请知识产权,实现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而在我国的大学中,并没有出现国外创业型大学普遍设置的大学技术转移组织。为了提高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大学走向市场,加强与政府、企业的合作,我国大学必须设置专门的技术转移组织[11]。

参考文献:

[1]伯顿·克拉克. 建立创业型大学: 组织上转型的途径[M]. 王承绪,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2.

[2]亨利·埃兹科维茨,劳伊特·雷德斯多夫. 大学与全球知识经济[M]. 夏道源,译.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9:228.

[3]亨利·埃兹科维茨. 麻省理工学院与创业科学的兴起[M]. 王孙禺,袁本涛,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95.

[4]温正胞. 创业型大学:比较与启示[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008.

[5]迈克尔·夏托克. 成功大学的管理之道[M]. 范怡红,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165.

[6]刘军仪. 建立创业型大学----来自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回应[J]. 比较教育研究, 2009(4):42-46.

[7]张卫国. 三螺旋理论下欧洲创业型大学的组织转型及其启示[J]. 外国教育研究, 2010(3):53-58.

[8]刘林青,夏清华,周潞. 创业型大学的创业生态系统初探----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J]. 高等教育研究, 2009(3):19-26.

[9]叶通贤,周鸿. 欧美创业型大学的辉煌成就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现代教育科学, 2009(11):43-45.

[10]王梅. 美国创业型大学的产生发展及启示[J]. 高等理科教育, 2009(4):39-42.

[11]冒澄,操太圣. 走出象牙塔:西方创业型大学的实践及启示[J]. 全球教育展望, 2009(3):46-51.

猜你喜欢
麻省理工学院学院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初等教育学院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Liquid Archives Cambridge, MA, USA
美国MIT现代光学实验教学模式及其启示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麻省理工学院设计团队开发“社交T—shi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