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1)

2012-03-27 01:42何宇
关键词:蒋氏玉皇大帝唐太宗

何宇

苏轼说:“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悲田院乞儿。”的确,苏东坡的每个身份都被他完美地演绎着。作为文人,他留下了不少传世之作;作为政治家,他政绩斐然;作为一个世俗人,他是林语堂口中不折不扣的乐天派。他上能“陪玉皇大帝聊天”,下能与贫民收容院里的小乞儿玩耍,并不觉得半点有损身份,这份坦然和超脱,让人艳羡!

反观当下,身份却成为了一种标签尺度,这不禁让我感到悲哀。因为“身份”,多少“蚁族”在就业的巨大压力下踽踽独行;因为“身份”,多少学子在公务员招考中考的是“爹”而不是学;因为“身份”,多少农民子女在城市人的侧视中远望着学校的门槛。更严重的是,因为“你不是上头的”,所以冷眼相待;因为“我爸是李刚”,所以可以开车横冲直撞……“阶层固化”无疑成为一种趋势。他们对身份的骄横和张狂,一定程度上正反映了“阶层固化”这种趋势的病态。

有人甚至为这一“阶层固化”找到了理论依据,说中国人历来讲究身份,比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比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身份固化的目的无疑是为了用权力与财富造成的壁垒去规避自身应该承担的道义和责任。但古人真的是这样吗?恐怕不然。

唐太宗贵为皇帝,但当魏征指出自己的小错误、小瑕疵时却主动道歉,并且即便是半夜也会派人及时道歉。这时何等的气魄!一个君主放低自己的身份去给一个爱挑刺的大臣道歉,能做到这步也无怪乎他能让大唐成为盛世。试想,如果唐太宗把身份固化为李启铭那样的大喊:“老子是皇帝,你凭什么管我?”其下场也许会和项羽一样。其实,身份只限于身份,身份不是才学,它带不来大唐的“贞观之治”;身份不是美德,它无助于唐太宗成为贤君。身份无需固化,这一点,太宗心如明镜。

古人如此,今人亦然。新闻中曾报道蒋介石的曾孙子陪女友摆地摊时,和警方有了一点误会。但他主动和警方配合,从容而平静地接受了调查。到最后警方知道了他是蒋介石的嫡亲,所有的人都对他肃然起敬。身为蒋氏的后人,他可以放下身份摆地摊,遇到误解时不报出先人来说话,不蛮横,不霸道,却反映了他良好的修养。事实上,好身份可遇而不可求,好的教育与好的修养便是不可求而可遇了。腹有诗书气自华,气质不是沾上豪门这一身份就能强占固化的。这一点,蒋氏后人洞如观火。

在我看来,身份此物,是人生之印章,它能影响你起步的海拔,却不能起到决定作用,对身份进行“阶层固化”更是不必。苏轼深谙此道。在苏轼的眼中,身份是标签,但仅是个标签而已。真正的身份是一个人内在的修养,它不需要刻意提示,却能从人的一言一行中表现出来。这也许是李启铭之流永远都不能理解的内涵吧!

【评析】

升格后的作文紧紧围绕“身份”展开说理,既指出了“阶层固化”的荒谬,也道出“提升内在修养”的必要,观点鲜明,事例充实,条理清晰。和原文比,支撑观点的事例论据,做到了精取善用,细析深挖,更准确更深刻了,语言也变得更整齐灵活了。建议赋分:63分。

猜你喜欢
蒋氏玉皇大帝唐太宗
唐太宗慧眼识马周
An Ancient Story About Jade Emperor
老鼠得了第一名
唐太宗 善听劝谏
冤啊
清女诗人庄盘珠外家蒋氏家族考
唐太宗慧眼识马周
鲜明的对比 逐层的揭露
《捕蛇者说》中的“异”字辨析
肥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