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君 梁智方
“电影如梦”是大多数电影人对电影的评价.特别是以青少年和童心未泯的成年人为目标受众的动画电影,则更应该成为“梦”的制造者。因为动画电影的时长一般不超过两小时,这就需要其故事情节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观众的心,通过满足观众心灵最深处的欲望需求.为观众呈现一个“美梦”。正如尼采所言,“梦是白天失去的快乐与美感的补偿”,动画电影则为人们提供了感受快乐与美感的机会。
弗洛伊德认为,“梦的本质就是一种欲望的满足。”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人物马斯洛在弗洛伊德的基础上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从人本主义的角度揭示了人类心灵深处的需求。“他假定人的价值体系中存在五种基本需求: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在对皮克斯所创作的12部动画电影分析后发现。这些电影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们充分满足了人们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实现后,更高层次的三种需要——爱、尊重以及自我实现。
一、圆满唯美的“亲情、友情、爱情”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金字塔中,位于第三层的是归属和相爱的需要。古往今来,人类对于至善至真的亲情、友情、爱情的向往,说明人类与其他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人是有意识的,有感情的。“归属和相爱的需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为归属需要,即人有一种归属感,都有一种要求归属于一个集团或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其中的一员并得到相互关心和照顾;另一方面为爱的需要,即人都希望亲人之间、爱人之间、伙伴之间的关系友好,保持忠诚,希望得到爱情,人人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
就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好莱坞动画电影而言,它们大多通过挖掘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来打动更多的观众.但在题材的选择上,它们大多倾向唯美、高尚的情感故事,而不以低级趣味迎合观众。由于在精神层面上能给人以极大的蕴藉和温暖,因此总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由表1可知,皮克斯制作的动画电影中.对“亲情、友情、爱情”给予了高度重视。特别是2009年上映的电影《飞屋环游记》,其中对于“爱情、友情”的叙述张弛有度,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美满爱情、纯真友谊的向往,让人看后倍感温馨。影片开头处用10分钟的时间刻画了卡尔先生和妻子艾丽的婚姻,其中3分钟仅以轻音乐为背景,夫妻俩相依相守的平凡爱情在无声的流露中更显现了其纯净、真挚。不幸的是妻子突然离世.留下已年过花甲的老卡尔形单影只,但这段爱情并未在此戛然而止.为信守对妻子的承诺,卡尔决定实现妻子一直以来的梦想。在此过程中,老卡尔认识了还是小学生的罗素。这段忘年之交从一开始老卡尔的固执、不信任到后来两人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其中一波三折.回味无穷。除此之外,卡尔、罗素以及巨鸟凯文、黄金猎犬道格建立的人与动物间的友谊也更增添了这部电影的童话色彩和趣味性。
“亲情、友情、爱情”是全人类共通的情感.但对于其中某类情感的偏重则会因国家文化的不同而显现差异。如表1,通过比较皮克斯这12部影片中各类感情所占的比重,不难发现“亲情”的比重较少.而“友情”在这12部影片中几乎都有所涉及,这正显示出了美国文化中注重“团队合作精神”这一特点。“个人主义虽是美国文化的核心,而美国的许多大公司又是提倡团队精神的。”在中国,动画电影仍然保持自身文化传统的早期阶段,有意识表现人物感情的动画电影主要集巾于对亲情的刻画,如《小蝌蚪找妈妈》、《宝莲灯》,就是源于对中国“孝”文化的尊崇。但在目前全球化背景下,巾国深受西方动画的影响,并开始积极向西方学习动画创作,但邯郸学步的做法.不仅没有使中国的动画人领悟到其在人物亲情、友情、爱情刻画上的精髓,反而顾此失彼,连即将成熟的有关“亲情”的讲述方式也逐渐遗忘。
二、“人人平等、受人尊重”的动画世界
动画王国是一个完全不同于真实世界的虚拟空间。现实社会一般会按照地位、阶级、权势、财富对人们进行划分,处于劣势的人们往往会因为缺少尊重,在心理上产生更多的自卑感。在需求金字塔的第三层,是马斯洛提出了尊重需要.“除了少数病态的人之外,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有一种对于他们的稳定的、牢固不变的,通常较高的评价的需要或欲望,有一种对于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或欲望”。而要获得尊严、受人尊重的首要条件,就是打破阶级,实现人人平等。
现实社会中的阶级形态其实在动画电影并不鲜见,但将其转移到动画之中后,如何让人不排斥,甚至乐于接受,则需要动画人的巧妙处理.尽可能弱化对个人尊严的无端侮辱。在皮克斯的12部动画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到好莱坞在这一转移中的方法运用。
1.“强势者”负面化。
现实社会中的“强势者”在动画中往往以反面人物的身份出现.因此即使他如何损害其他人的利益,用怎样不堪的手法践踏别人的尊严,我们大脑中的固有逻辑会主动将他隔离,除他之外的其余人物所形成的社会团体,始终是一个和谐平等的大家庭。例如在《怪兽电力公司》中,阴险狡诈的大反派其实就是电力公司的老板鲍格斯,以他为首的一伙人企图通过绑架人类小孩来为电力公司提供能源。正像好莱坞商.业电影通常会出现的情节一样,正义之方苏利文最终打败了鲍格斯.强权集团最终被推翻,这也正好暗合了观影者对于“平等、尊重”的深层欲望。而在这伙反派角色之外,毛怪苏利文和朋友、邻居、公司员工都有十分和谐、平等的关系.且互相尊重,为人们打造了一个温馨、浪漫的动画空间。
2.“弱势者”形象化。
好莱坞动画中经常会表现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最后却完成了一番大事业,而对小人物的刻画往往会以其他人瞧不起的眼光来衬托。而好莱坞惯用的方式则是以形象化的动物来代替人类。这样不仅可以增添动画的生动性。同时人性的一些弱点也会被弱化。如《料理鼠王》,故事的主角雷米在无意中进入一所法国餐厅后,认识了在厨房打工的人类学徒林奎尼。林在起初所表现的对于雷米的反感并未让我们深感意外,因为林的这种感受和大多数观众的第一反应是相似的,这也让我们在观看林起初不尊重雷米的情节时有了缓冲。
三、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机会
马斯洛在需求层次论的最高一层提出的是“自我实现”需求。而他“这种关于人的自我实现的价值思想来源于戈尔德斯坦的潜能论。戈尔德斯坦认为.每个人都有内在的潜能或能力要在生长过程中充分发挥出来,这些潜能或能力在于机体的内驱力,即实现自身能力、人格的倾向性。”可以说,每个人与生俱来就有展示自我价值的欲望。好莱坞电影中,经常出现的英雄主义情节,就在于它迎合了观众“自我实现”的欲望。与此同时,这些主人公有时虽不具备实现目标的能力,但也因为在服务他人中体现了自身的崇高价值.从而告诉人们任何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权利和机会.使观众的心灵得到了莫大的鼓舞和慰藉。
在皮克斯的动画电影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主人公大多并不具有“英雄”形象或气质,有些甚至在常人眼里也根本不具备“自我实现”的能力。《玩具总动员》的主人公胡迪是一个有些自大、小气的牛仔;《怪兽电力公司》的主人公苏利文则是一只长着蓝紫色皮毛,面目有些狰狞的怪物;《机器人瓦力》也只是一个矮小残破,整日忙于清理废物的机器人;《超人总动员》中曾经享誉一时超人特工鲍勃也不得不面临人到中年的危机:而《飞屋环游记》中去探索、去实现梦想的仅是一个耄耋老人和一个没长大的孩子。这些人物担负着与他们形象、身份极不相称的职责和梦想,但是最后仍然在这份职责与梦想中实现了自身价值。
在感叹皮克斯惊人想象力的同时,我们不禁要赞叹其对于后现代主义手法在人物塑造上的灵活运用。就拿《料理鼠王》来说,如果没有这部电影.我们真的很难将脏兮兮的老鼠和大厨联系在一块,但是通过见证这只老鼠的一步步努力,我们看到它最终走向了成功。正是这样一种看似毫无逻辑的荒诞之美,让我们体会到即使处在人生的最低谷、社会上最卑微的阶层,也有自我实现的权力与机会,更不应该放弃“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并且只要守住这份坚持,就会有前进的动力,就会有成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