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祖国
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安徽阜阳 236003
慢性鼻窦炎是鼻部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具有明显的头痛、嗅觉降低、鼻塞以及流涕等症状,从而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但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而且其致病原理复杂[1],黄鸣真[2]认为其与自身免疫以及环境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基因遗传以及变态反应等,均有明显的相关性,笔者所在医院对2008年2月~2011年1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研究,并对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特点有了较好的了解,现报道如下。
对2008年2月~2011年1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21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8例,女100例,年龄16~67岁,平均(32.1±12.2)岁;病程6个月~34年,平均(5.4±1.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的构成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患者均有反复鼻塞以及流脓鼻涕等临床表现,对患者行矢状位以及冠状位CT扫描结果显示,上颌窦囊肿201例,合并出现鼻中隔偏曲23例。患者中Ⅰ型48例,Ⅱ型129例,Ⅲ型41例,其中伴随出现中鼻甲肥大11例,18例合并心电图异常,19例合并高血压,23例合并糖尿病,8例合并冠心病,19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
将本临床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108例,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110例,采用大环内酯类药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术前3d采用静脉滴注抗生素,并对鼻腔局部采用类固醇喷雾剂进行处理,对于上额窦有积脓的患者术前对其进行穿刺冲洗,对于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在术中对患者进行矫正,本临床患者采用messerklinger[3]的基本术式进行处理。本研究中,56例患者采用局部麻醉,52例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先对患者进行息肉,而后将钩突切除,并对筛泡进行暴露以及开放,同时根据患者的CT以及病情的特点实施筛窦开放术。对上额窦的自然开口进行扩大,必要时对蝶窦进行探查。根据患者不同病变的中鼻甲情况进行处理,气化中鼻甲,并在矢状位将中鼻甲气房的外侧壁进行切除,并对内壁进行保留,并以内壁内衬黏膜以矫正后的中鼻甲外侧面黏膜,必要时对完全息肉样变的中鼻甲进行全部切除。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术后1周每日进行清理鼻腔。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常规大环内酯类药物(罗红霉素胶囊)150 mg,Bid,以12周为1个疗程)进行治疗。
对本临床研究的患者进行8个月~2年1个月的随访,随访中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鼻内镜评估,对患者在术前以及术后采用鼻内镜检查,实施Lund-Mackay评分法[4],主要采用0~2分进行判断。鼻窦CT评估,采用Lund-Mackay评分法进行实施,其主要对两侧的额窦、筛窦、窦口鼻道复合体、蝶窦以及上额窦6部分进行判断。治疗疗效评价:治愈:患者接受治疗后半年内未复发;有效:患者接受治疗后其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患者病情恶化或者未见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对本临床研究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4.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设定为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治愈98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9.1%;对照组治愈67例,有效13例,无效30例,总有效率72.7%。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在接受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鼻内镜检查结果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鼻内镜检查结果比较(±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1个月 治疗6个月 治疗1年实验组 108 4.32±0.44 3.82±0.45 1.92±0.17 1.82±0.21对照组 110 4.33±0.43 4.12±0.43 2.94±0.23 2.99±0.25
对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年其CT评估结果比较,实验组患者在术后1年CT结果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CT评估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CT评估比较(±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1年实验组 108 7.24±0.87 2.09±0.54对照组 110 7.32±0.89 3.98±0.43
鼻内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的治疗经过近年的发展,其疗效也得到了认可,吴棣[5]指出,采用内镜手术进行治疗,其可为患者创造满足生理需求的迹部环境,从而有利于患者黏膜的转归。其基本原理是消除患者的病变组织,并对结构进行重建,对正常黏膜进行保留,并保持良好的引流,改善患者通气。在本临床研究中,笔者通过对内镜手术以及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比较,对内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廖伟等[6]对内镜鼻窦手术的疗效其有效率达到75%~100%,在本临床研究中笔者发现,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文献报道类似,且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庄远岭等[3]对慢性鼻窦炎的病因研究认为,感染以及变态反应是其最主要的构成因素,其中变态反应可导致鼻黏膜肿胀以及出现鼻窦窦口狭窄等,从而使鼻窦内的分泌物引流出现异常以及诱发炎症反应。黄鸣真[2]研究指出,由于鼻窦内的脓性分泌物的长时间的刺激,导致其静脉炎的发生以及淋巴回流异常,继而导致黏膜出现水肿以及息肉的出现。在本临床研究中,笔者对实验组患者进行鼻腔以及鼻窦的重建,以保障其通气以及引流良好。其次在术后积极进行并发症的预防以及处理,并要求对患者严格随访,从而对鼻腔黏膜的转归进行干预,提高了患者的临床疗效。笔者认为合理的术前以及术后处理是提高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的疗效的重要部分。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糖皮质激素以及抗生素的使用,并对患者采用呋喃唑啉麻黄碱进行滴鼻,以减少患者术中出血。在术中,手术操作一定要轻柔,并减少患者术后疼痛,通过对两组患者鼻内镜观察以及CT评估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故笔者认为由于慢性鼻窦炎作为一种广泛性病变以及复杂性病变,对其单纯使用药物治疗,其疗效较差,在对其进行手术切除病变部位,并采用药物进行抗炎等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终上所述,对于慢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其较单纯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同时笔者认为对患者在术后进行规范随访,可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1] 李美娟,刘茂芳,谢玉兰,等.鼻息肉内镜手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6):113-114.
[2] 黄鸣真.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和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1,19(4):275-276.
[3] 庄远岭,沈永华,王敏.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108例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5):645-646.
[4] 金红,李军政,邓丽芳.鼻内镜下行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治疗分析[J].河北医学,2011,17(8):1066-1068.
[5] 吴棣.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11,32(7):926-927.
[6] 廖伟,陈新野.长期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疗效的影响[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1,17(2):1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