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的现在和未来

2012-03-24 07:52中原
互联网天地 2012年6期
关键词:小品

文 中原

电影——现代工业技术的产物,自卢米埃兄弟发明这一神奇的活动影像后,一百多年来,这项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电影,在平淡的时光中照亮着人们心中的梦想;电影,在光影交替的银幕上丰富着人们的生活世界;电影,用它特有的悲欢离合延伸着人们的年华岁月。

对普通人而言,电影只可仰视而难以触及,一部电影诞生的背后,是一条庞大的工业流水化作业生产线,编剧、导演、演员、摄影、服装、置景、收音、特效……再加上剪辑、配音、洗印等复杂的后期制作工序,所涉及的财力、物力、人力都不是常人所能轻易应对的。许多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电影之梦,随生命而来,又无奈地随时光而消散。

微电影

在电影诞生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终于有更多的人可以去圆心中那个五彩之梦,去制作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这便是当前在互联网领域大行其道的微电影。

微电影即微型电影的简称,它按照电影的制作方式,采用数码摄像机拍摄,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播放或下载。与传统电影相比,微电影的内容时长很短,一般为30秒至10分钟,影片内容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故事,也可以拍成系列故事。

2010年底,一部由香港明星吴彦祖主演的短片《一触即发》在网络中传播,立刻引起极大反响。这部短片按照惊险电影的模式拍摄,讲述了一个人躲避追杀、成功完成物资运送的故事,片中追车场面惊心动魂,调虎离山计策设计得更是精妙绝伦。但令人惊讶的是,全片时长仅仅90秒,采用高清数码摄像机拍摄,并且传播途径为网络而非传统的影院。

虽然从本质上来看,《一触即发》不过是凯迪拉克汽车的一部网络宣传广告片,但它独特的制作方式却无意中拉开了微电影时代的序幕。今天,当我们打开网络,或者用移动终端产品登录网络,众多的微电影便会扑面而来。爱情片、励志片、惊险片、恐怖片……越来越丰富的类型充实着微电影的片库,学生、白领、广告人、IT从业者,越来越多的普通职员加入到了微电影的制作队伍。

微电影的到来打破了一个多世纪以来拍电影那高高的门槛,它以独特的微片长、微投资、微制作周期,将普通大众带进了神奇的电影世界。

圆梦

正如电影的兴起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浪潮,微电影的产生也同样来自于数码科技的进步,以及互联网平台的成熟。

尽管在电影前被冠之以“微”字,但微电影的整个制作流程却与电影没有本质的区别。首先是电影剧本的创作,之后便进入全面的技术制作周期。拍摄是微电影制作周期中重要一环,与电影采用昂贵的专业摄像机不同,微电影使用的是民用级数码摄影器材。我们很难想像,如果没有数码科技在民用领域的广泛使用,没有普通人对数码摄影器材的技术掌握,微电影在拍摄环节时会遇到怎样的困难。毫无疑问,如果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没有得到市场的普及,那么这类器材必定只能是少数人工作的工具,其价格也定会高高在上,于是电影的梦想也只能是梦想,哪怕它是微电影。

图1 全明星班底的微电影大片呼之欲出

如果没有互联网平台的高度成熟,如果互联网没有成为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果网络只是少数人才能消费的奢侈品,那么微电影必将面临怎样与大众见面的问题。当心血结晶的作品无法得到应有的展示,它会是怎样的孤独与悲凉?在电影世界里,至今仍有一批被称为“独立电影”的作品,它们中的大部分无缘在大银幕上与观众谋面,只能在圈内被默默地进行小众传播。它们承载着制作者的梦想,它们记录着制作者对电影的追求,而它们却在大众的生活中无声无息,似乎从未存在。现在,互联网为微电影架设起了面对观众的一块巨幕,将它五彩的光影投射在生活的每个角落,用它无所不在的根根红线,推动着制作者的最终成品走完它最后的旅程。

与此同时,移动终端设备则将这块银幕与观众及微电影的距离拉得更近,随时随地,只要能接入网络,只要电子设备还有电量,便能找寻并观看自己喜欢的微电影。

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成熟令微电影成为可能,微电影在圆了无数人电影之梦的同时,也为丰富网络应用提供了新鲜的资源。

未来

一个多世纪前,当电影刚刚问世时,仅仅是一种很纯粹的、前卫的娱乐形式,在得到人们的广泛认知后,逐渐发展为一个产业,由业余迈向了专业。如今风生水起的微电影在成就了人们的电影之梦后,会如何发展?这一新兴的“草根”电影艺术的未来又会怎样?

笔者认为,现在就去为微电影的未来盖棺定论显然为时过早,但从它的特点及当前的种种迹象,我们却可以大致推断出它的发展轨迹。

人们耳熟能详的小品也是一种成功的艺术形式,在春节联欢晚会捧红这一艺术形式之前,小品仅仅是表演学院学生们的一种表演训练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小品可以看作是微话剧。

话剧也曾是许多文艺青年心中的梦,但与电影相似,一位普通人很难排演出一台标准的话剧,它同样需要财力、物力、人力的支撑。而小品的出现无疑降低了这一门槛,使普通人能够纷纷登上那个梦想的舞台,小品也由此而走出学院,成为一种独特的舞台表现艺术,并造就了一批专业小品人才。

微电影会不会也走上小品之路?或许一些信息能够让我们看到未来。2012年3月,大名鼎鼎的第七导演群在北京宣布推出系列微电影拍摄计划。4月,香港国际电影节开幕,微电影集《美好2012》正式亮相,该片由四位大名鼎鼎的传统电影导演——许鞍华、顾长卫、蔡明亮和金泰勇联合创作,演员也非寂寂无名之辈,包括了蔡明亮的御用男主角李康生、金马影帝吴镇宇等。在搜狐与中影集团联合制作的“7系列”微电影中,均由刘烨、黄渤、黄磊、吴秀波、王学兵、李光洁、张默等一线明星担任主演。而在各种微电影的宣传中,甚至令人惊讶地看到了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的制作费用……

其实微电影在专业电影圈内并不算新鲜事物,2002年由全球15位知名艺术电影导演共同执导的短片集《十分钟年华老去》便完全符合当前微电影的特性。在这部短片集中,每位导演在共同的主题下分别执导一个短故事,时长为10分钟,陈凯歌导演在片中以北京城市的变迁来展示年华老去的沉重主题。近几年相继问世的《巴黎我爱你》、《纽约我爱你》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微电影的组合,同样是由世界不同国家的知名导演各自以命题城市为题材,拍摄一组十余分钟的短片,再将其串接在一起形成一部标准时长的电影。与微电影集不同的是,这两部影片都对每个短片进行了情节上的过渡整合,因而观众看起来没有明显的分割感,更像是一部一气呵成的标准电影。中国导演姜文便执导了《纽约我爱你》中的第一个短片,据说目前《上海我爱你》已提上拍摄日程。

由此不难看出,在普通大众的眼中,微电影是电影圆梦的途径,而对专业电影人士而言,微电影在过去或许只是一种练习的方式。如今随着微电影热潮的到来,必定会有更多的专业电影高手们加入一行列,从而使微电影也成为大投资、大制作、全明星班底的专业大片。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微电影的发展,市场会形成一种两极分化的局面,一方面是草根群体们为自己圆一个电影之梦,另一方面则是专业电影人纷纷投身微电影事业,使微电影具备更强大的商业号召力,进一步促使这一市场的发展。与此同时,为微电影提供传播平台的网站也会应运而生,伴随而来的还有民间的微电影制作团队。

一个围绕微电影而产生的产业链正在悄然形成,或许竞争已经开始。

图2 微电影正当其时

猜你喜欢
小品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命题小品——旗鼓相望
《临宋人小品》
写意花鸟小品
命题小品——天造地设
解题小品——水落石出
(小品)《加班饭》
解题小品——暮鼓晨钟
命题小品——得陇望蜀
(小品)《一年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