拷问

2012-03-22 06:49邓婷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2年3期
关键词:小悦悦国人冷漠

邓婷

关于国人的道德、良知的问题不知何时已经成为了大众的心结,让人们为之焦虑、愤怒,一次次的道德犯罪不禁让人思考:中国人的做人底线,中国人的道德良知还在吗?

2011年10月13日下午,一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被路过车辆两次碾压,而18位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直到被第19位路人——一位拾荒的阿姨——救助帮她找到父母。

这一事件激起了国人的愤怒,人们纷纷谴责那18位路人的见死不救、冷漠无情,同时,这一事件又引发了人们对道德的担忧,将国人对中国道德问题的心结放大,一时间让人发出了“中华民族到了最缺德的时候”的悲叹。在这样一个道德滑坡、冷漠当道的社会,小悦悦无疑成了冷漠祭坛上的祭品,凋零了一个还没来得及绽放的生命!

其实,这种道德自危的心结早就在人们心中留下了种子,“许云鹤案”、“彭宇案”或许是导致小悦悦事件的原因之一。面对恩人,竟可以将一纸诉状递向法院,将恩人推向道义的火坑,将人性抹杀在一己私欲之中。这样的人,谁还敢救?谁又救得起?于是,国人便在这样的案例中吸取教训,练就了一片“冰心”,于是,冷漠在这个社会泛滥成灾,于是,小悦悦便成了人性冷漠之下的亡魂!

但说到底,不管是“小悦悦”还是“许云鹤”,他们的遭遇都是源于人们道德的贫穷和责任意识的淡薄,如果国人的道德依旧下滑,人性依然冷漠,这样的社会顽疾依然没有根除,“小悦悦”还会出现更多,终有一天,悠悠五千年的泱泱大国终会国将不国矣!

小悦悦的离去,拷问着人们的良心和道德,而魯迅曾批判过的“看客的麻木”,指出的民族劣根性却依然没有多大改变。小悦悦的离去,与两个肇事司机有关,与18位熟视无睹的路人有关,更与某些炎黄子孙道德的缺失有关。但愿小悦悦的死能唤醒沉睡的良知,能警醒滑坡的道德。

而面对铺天盖地的指责,该反思的不仅是那18位路人,这个社会的每个人都需要反思,需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需要寻找心底最朴实平凡的良心,只有这样,我们的心结才能被真正解开,社会才会有前途,国家才不会死在冷漠的屠刀之下!

学校:湖北保康县第一中学

导师:孟庆焕

点评:这是一篇考场作文急就章,作者对社会上道德与良知问题的关注度之高、对事件发生的时间记忆之准、对事件发生原因的分析之深都是令人欣喜的。白居易云:“文章合为时而著”,顾炎武说:“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作为一个中学生,能做到这样,真的难能可贵!此其特点之一。之二,本文语言干净利落,句式运用灵活,给人以荡气回肠之感。联想丰富,议论深刻是本文的第三个长处。读后,无不令人感慨系之,深长思之。(孟庆焕)

猜你喜欢
小悦悦国人冷漠
突然之间
东霞
口腔健康,为何不被国人重视
被嫌弃的宋国人
国人赴日“抢盖”引反思
纽约地铁致死案成美版“小悦悦”
上流并下流着
我们应当如何告慰小悦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