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上虞春晖中学(312353) 蒋亚琴
以地理之道 说教学之理
浙江上虞春晖中学(312353) 蒋亚琴
“莫问国事,只问自我;不问素质,只问高分”,这与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程目标之一,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健康的人格、关注学生良好社会公德素养和责任感的形成,是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核心所在。
最近在杂志上读到“空气动一动就是风”哲理小文,对笔者触动很大。以下是原文摘录:
“空气在静止的状态下叫什么呢?”一次,父亲问我。
“叫空气。”我说。
“如果空气动一动,又叫什么呢?”父亲继续问。
“还叫空气。”我不假思索地回答。
“不对。空气动一动,就叫风了。”父亲说,“空气稍稍一动,改变了原来的形态,就改变了自己的现状,从而拥有了自己新的名词和新的生命——风。一个人的梦想不管多么美丽,如果光想不动,不去付诸实际的行动,那永远只能是梦想,只有行动起来,梦想才有可能成为现实,成为抵达成功的风帆。”
这位父亲是智慧的,不但普及了地理科学知识“什么是风”,而且还能给儿子正能量的教育,没有流动,就不会有风;没有付出,就不会有收获。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地理教师,该如何像这位父亲一样能以地理之道,说教学之理呢?下面以几个教学片断为例,谈谈笔者是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地理学科的道理去熏陶学生,教育学生的。
片断一:
师:(展示骆驼刺景观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它的生长习性和特征?
生:叶子变成刺,根系很长。
师:为什么?
生:因为所在环境干旱缺水,骆驼刺将绿绿的叶子化为尖刺,能减少水分的蒸发,将根深深地扎到地下十多米,能在最大范围里吸收水分。
师:是啊。骆驼刺能适应恶劣的环境茁壮成长,成为“沙漠之花”。那同学们呢?如果环境不顺,应该怎么办呢?是不是也应该发挥“骆驼刺”精神,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呢?
生:(不少学生陷入深思,表情很严肃,似有所悟。)
片断二:
师:(展示地质剖面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哪个是背斜,哪个是向斜?
生:由图可知,岩层向上弯曲的是背斜,向下弯曲的是向斜。
师:(展示一幅岩层严重扭曲的地质剖面图)再请同学们来判断一下背斜和向斜?
生:(面露难色)岩层弯曲得太厉害了,很难判断。
师:(再展示岩层的新老关系)现在同学们能判断出来了吗?
生:(一下子就回答出来了)中间老,两翼新,是背斜,反之是向斜。
师:同学们,可见单看形态来判断背斜向斜是不全面的。所以,平时我们评价一个人,也不能单看外貌哦,心灵美才是真的美哦!
生:(啧啧赞同)
片断三:
师:通常沙漠地表荒芜,一毛不长,但据探明,在它地下却往往蕴藏着丰富的油田。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沙漠和油田到底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
生:(一片茫然)怎么可能呢?
师:据卫星遥感探测技术,地质学家发现地下有油田的地表会出现很稀薄的烃类云雾,而这种云雾不适合任何生物生长,没有了生物,土壤自然会慢慢沙化。
生:原来如此,真不可思议啊!
师: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荒芜孕育着璀璨,贫瘠的土壤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所以,同学们,当我们的世界出现沙漠时,请不要抱怨,不要叹息,或许,在这片沙漠下面,正隐藏着一个丰富的油田,等待着我们去开采。
生:(情绪高涨)谁能经受黎明前的黑暗,谁就可夺取最后胜利的果实!
片断四:
师:(展示2012海南高考卷中一道关于环境保护的试题)请同学们来做一做。
城市涝灾(内涝)和城市水资源短缺并存,已成为我国部分城市的新环境问题。收集拦蓄雨水为城市所用被称为城市雨水资源化。城市雨水资源化可同时缓解城市涝灾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根据资料,提出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应采取的措施。
生:(文字经过整理)建设雨水收集、储存设施,收集储存雨水;建设蓄洪系统,拦截雨水;将收集和拦蓄的雨水回灌补给地下水或灌溉绿地、喷洒路面等;增加城市地表透水面积,提高雨水入渗量;制定雨水资源化的法律法规。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但我们能不能透过这道题目来审视一下最近越来越严重的城市内涝问题呢?
生:(七嘴八舌,纷纷讨论起来)城市不合理规划导致地表透水性差;城市热岛效应增加降水强度;全球气候变暖推波助澜;防灾意识薄弱等等。
师:(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是啊,可见要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的素质问题,只有国民素质提高了,我们的环境才会变好!
师:让我给大家读一篇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教授俞孔坚的一篇文章《让雨复活吧》,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启示。
《让雨复活吧》(摘录)
小时候的雨落到地上,消失在路边的草丛或是长满庄稼的地里,滋润着地上的草木。连续的降雨之后,路边、河边的草滩便开始像海绵一样,吸纳着雨水,然后缓慢释放,流入池塘。经历漫长旱季的池塘顿时充满了生机,青蛙从四周汇聚,蛙鸣在雨后响起……可眼前的场景却让我一次次失望:雨水并没有汇聚到河湖边的草滩,甚至河湖边连草滩也没有了,几只垂死的青蛙已无力攀上那陡直的水泥堤岸,以防洪名义修建的水闸,拦住了一汪汪的臭水,里面飘着的是动物的死尸。既没有天赐的雨水汇入,也没有因雨水而来的生命。我看到的是荒凉,感受的是孤独和悲戚……因此,我要呼号,快让那天外来雨复活吧!不要再用钢管和水泥捆绑那柔软的雨水了,让她重见阳光和绿荫,给她留下可以回归土地的草滩,可以流向河湖的绿道,可以滞留与净化的洼地,还有那大大小小的湿地,接受她那滋润万物的善良和温存。
生:(呐喊似的文章给学生心灵强烈的震撼!)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法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不能仅仅满足于传业授道解惑,纯粹地灌输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更要从地理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培养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的情操,能以地理之道,说教学之理,甚至是为人处事之道。这也正应了我们春晖中学老校长经亨颐先生提倡的教学理念:“求学何为?学做人而已。”
我国发现国内最大世界级铀矿
由中央地质勘查基金投资实施的内蒙古中部大营地区铀矿勘查取得重大突破,发现国内最大规模的砂岩型铀矿床。连同此前的勘查成果,该地区累计控制铀资源量跻身于世界级大矿行列。这对我国立足国内提高铀资源供应,提高核电发展资源保障能力有重大意义。
此次重大突破,主要得益于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煤铀兼探”的勘查思路创新,即根据区域矿产分布规律,进行勘查技术优化组合,在开展煤炭勘查的同时,利用煤炭钻孔同步进行放射性测井和编录,探索砂岩型铀矿存在的可能性。在发现并圈定一系列重大铀矿找矿靶区后,决策开展铀矿勘查会战。大营铀矿勘查重大突破是我国建立公益先行、商业跟进、基金衔接、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地质找矿新机制以来的成功实践,对立足国内提高核电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摘自2012年11月5日《文汇报》
教海拾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