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苏省邗江中学(225009) 周 霞
教学设计中的数据更新
——以“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例
江苏省扬州市江苏省邗江中学(225009) 周 霞
从信息来源角度看,用于教学的案例可分为课本案例、热点案例、生活案例、乡土案例等类型,其中课本案例是日常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但由于课本材料具有滞后性特点,加上每年变动较小,使用课本案例教学就显得很陈旧,缺乏新意。这就要求教师加强阅读,关注时事,更新数据,重新整合,创设新的情境。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数据更新并不是随意摘取新的材料,而是必须遵照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才行。
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块,除了湘教版教材以美国为案例外,其它三种版本教材都把中国东北地区作为案例,介绍了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发展方向等。但三种版本教材各有侧重,表述差异也较大。
人教版教材在本课的开头有这样一段话:“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为取得区域农业竞争优势,每个区域应综合考虑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并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根据内部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按照这个思路,人教版的编制顺序是地理条件→农业布局特点→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农业发展方向(如图1)。任何一个区域,发展农业生产都必须同时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人教版这样编排符合区域农业发展的思路。不足的是,与高中学生的认知基础有所出入,因为学生在必修二“农业地域类型”模块学到的研究思路是:优势区位条件→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生产的限制性条件→解决措施或发展方向,接受新的表述方式会觉得有些混乱。
鲁教版教材思路不够清晰,但黑土开发、林业发展、湿地保护的措施可以借鉴(如图2)。
中图版教材中,问题和措施模块可以借鉴,但表述过于繁杂,超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需要整合(如图3)。
笔者研究了几种版本教材后,确定了本课的设计思路:地理条件→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生产中产生的问题→农业发展方向。其中,农业生态破坏及保护从黑土肥力下降、森林减少、草场破坏、沼泽萎缩等方面阐述(如图4)。
笔者反复阅读了几种版本的教材,有几个问题始终困惑不解,如:鲁教版教材显示,黑龙江农垦总局做出决定,北大荒将不再开垦荒地,并对已开垦的荒地要求逐渐还林、还草、还湿地,那么荒地资源还能不能算作东北地区的优势?东北地区是否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东北大豆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种植面积有什么变化?东北地区调整农业结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整理如下。
1.东北地区生态退耕与适当开垦荒地结合
东北地区并不是所有已开垦的荒地都要退耕。已开垦的沼泽湿地中约有12.47万hm2的耕地为“不稳性耕地”,应退耕还湿;大于25°的坡耕地约7.1万hm2,应退耕还林还草;15°~25°的坡耕地有106.5万hm2,需要退耕还林还草的约31.1万hm2。同时,东北地区还可以适当地开垦荒地。东北地区宜农土地后备资源主要有苇地、滩涂、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和裸土地,面积共1246.8万hm2,其中适宜开发为农业用地的有638.94万hm2(见表1)。根据国土资源部2003年土地调查资料,东北地区尚有宜耕的土地后备资源147.55万hm2(见表2),可适当开发利用。
表1 东北地区宜农土地后备资源面积与开发潜力
表2 东北宜农土地后备资源适宜类型(单位:万hm2)
2.东北地区玉米和大豆的种植面积趋于稳定
图5 黑吉辽三省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变化曲线
从近20多年东北三省各类作物的种植面积变化看,玉米、大豆播种面积波动增加,水稻播种面积显著增加,薯类播种面积略有增加,小麦播种面积大幅下降。
图6 黑吉辽三省主要粮食作物总产变化曲线
伴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东北地区玉米总产量将会持续增加;大豆作为食用油加工的主要原料,市场需求发展迅速,加上许多国家加强了对转基因生物产品的管理和限制,东北非转基因大豆的地位可能会提升。但是东北地区玉米和大豆的销售优势主要体现在数量上,在品质上不具备比较优势,不适应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与专用化的需求,加上价格高于国际市场,入世后,其销售面临着国际冲击,种植面积和产量曾大幅度波动。从发展趋势看,玉米和大豆的产量会增加,但发展重点将放在单产提高和专用化生产上,种植面积可能略微下降并逐步趋于稳定。
3.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
优质大米是成为我国粮食(口粮)安全的关键性因素。东北粳米由于光照时间长,米脂含量高,口感好,品质大大优于南方籼米,需求量一直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面积总体呈快速增长趋势,稻谷总产量大幅增加。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东北地区将继续增加水稻种植面积。
4.东北地区小麦种植面积急剧下降
近20年,东北地区春小麦种植面积呈急剧下降趋势。小麦产量远低于水稻,且东北春小麦品质较差,无法满足国家对商品粮的需求,国家从宏观政策上已限制东北春小麦的生产规模。从发展趋势看,除大兴安岭沿麓地区外,其他地区春小麦生产恢复的可能性很小。
5.畜牧业正在成为东北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从图7中可以看出,1995~2003年,东北地区耕地和草地面积下降,园地、林地、居民点、交通、水域及未利用土地面积增加。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主要是退耕还林还草还湿、非农占地等。草地减少其实主要是由于天然草地减少,而改良草地和人工草地是增加的,这表明在退耕还草、人工种草的同时,垦殖草地、过度放牧带来的草场退化现象很严重。
图7 1995~2003年东北地区土地利用各类型数量变化示意图
东北地区饲料资源丰富(玉米、牧草等),有发展畜禽生产的空间,目前发展势头迅猛,畜牧业正在成为东北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畜牧业布局的重点是:①把粮食主产区特别是玉米主产区同时建成畜产品主产区,大力发展猪、鸡等食粮型的禽畜;②提升牧区、半农半牧区畜牧业产业化水平,建成以肉牛、肉羊、奶牛为重点的主产区;③大力发展城郊奶牛、禽蛋养殖业等。
阅读了东北农业发展的相关资料后,教学思路会开阔很多,但是如果把这些资料都呈现给学生,会大大增加学习难度,甚至会超出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制探究情境时,一定要慎重选择。
附1:“东北地区生态退耕与荒地开发对照表”(依据所查阅的资料自编)
石玉林.东北地区有关水土资源配置、生态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战略问题研究•农业卷——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