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探究式学习的实施方法
——以气旋和反气旋的学习为例

2012-03-21 09:50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215021王晨光
地理教学 2012年23期
关键词:气旋气压台风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215021) 王晨光

地理课堂探究式学习的实施方法
——以气旋和反气旋的学习为例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215021) 王晨光

探究式学习是围绕着一定的问题、文本或资料,在教师的帮助或支持下,自主寻求答案、自主建构意义或理解、自主寻求所需信息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有三种基本的表现形式,即问题解决式探究式学习、文本解读式探究式学习、材料分析式探究式学习。

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一定要注重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改变学生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大力提倡探究式学习,是课程改革中的一大目标和重点。目前,探究式学习已从理论思辨层面,逐步深入到实际操作阶段。就中学地理教学的现状来说,课堂是实施探究式学习的主阵地,如何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有效组织探究式学习,既达成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学习目标,顺利应对升学与考试,同时真正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体地说,地理课堂上实施探究式学习,怎样确定探究主题?如何开展探究?探究学习中教师要发挥什么作用?本文试以气旋反气旋的学习为例,探讨探究式学习的实施方法。

一、依据课标确定探究学习的目标和过程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准确解读课程标准,遵循课程标准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该部分内容课标要求“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低压、高压特点”。“高压、低压的特点”是要达到的知识目标,包括气压分布形势、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气流运动方向以及相应的天气状况。“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则指出所要采取的方法和途径。探究学习的目标和基本过程需要与课标的要求保持一致,即探究的知识目标是“高压、低压的特点”,学生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相应的天气图,通过系列问题的引导,从气压结构、气流运动、天气状况诸方面分别考察高压、低压的特点。

二、创设能调动学生探究兴趣的情境

相比于接受式学习中学生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的地位,探究式学习是以学生的主动探究来推动学习进程的,有效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探究学习顺利开展的前提。教师需要精心设置探究学习的情境,提出有吸引力的探究活动主题。

情境学习理论指出,只有当学习镶嵌在该知识的运用情境中,才能发生有意义的学习。遵循“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设置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把学习活动抛锚在真实应用的情境中,给予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机会,能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地理知识的现实意义,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会吸引剧烈的天气变化,对生产生活有巨大影响。苏州地区几乎每年都经历强台风影响,学生对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恶劣天气有深刻印象。笔者选择以不久前苏州经历的台风“海葵”和美国刚刚经历的超强飓风“桑迪”为例学习气旋。首先展示台风边旋转边移动的卫星云图,引起学生注意力。请学生说说对暑假军训期间袭击苏州的台风“海葵”的印象,再借助图片和视频展示飓风“桑迪”给美国带来的巨大破坏,进而提出要认识台风实质、了解防御措施、做好个人安全防范的学习任务,将地理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与身心特点,有效地激发了学习兴趣。在探究如何应对台风的环节,学生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分享知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三、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从认知角度看,探究学习的开展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作为支持性条件。此前通过热力环流、风的形成、大气环流、气候的形成与分布、锋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如水平方向上空气从高压向低压运动,水平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大;近地面风还受到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斜穿等压线;降水的形成有两个条件,一是空气中含有较丰富的水汽,二是空气有上升运动,水汽达到过饱和而凝结。这样,学生依据卫星云图上台风形成的漩涡状云系、带来的狂风暴雨现象,可以认识到台风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气压形势,以及中心区域空气强烈上升的气流运动状况。也能在学习北半球气旋、反气旋的基础上,利用风与等压线关系等知识,自主绘制出南半球的气旋与反气旋示意图。

四、提供适时必要的指导与帮助

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教师适时、必要、有效的指导与帮助,是学生探究学习中不可或缺的“支架”。“支架”原意为建筑行业中的“脚手架”,心理学家借用这个术语来描述同行或有成就的人对某人的学习过程所施予的有效支持。在探究学习中提供支架,犹如为学生解决问题搭建扶梯。

1.图表支架

地理图表直观形象,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和地理学习的特色工具,也是地理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支架。对于气旋、反气旋这类宏观抽象的地理事物,课标明确指出要“运用简易天气图”进行学习。笔者将不同时刻的卫星云图按顺序连续播放,做成台风边旋转边移动的动画,学生可以观察到台风的漩涡云系,直观认识从四周向中心辅合的气流。并对台风的空间尺度、台风移动造成各地天气变化有形象认识。考虑到城市学生日常生活中缺乏对气旋、水漩涡的感知,笔者在学生探究完成气旋的气压结构和水平、垂直气流状况后,还播放龙卷风的视频,帮助学生感知空气在近地面向中心辅合,中心空气强烈上升的运动机制(要指出龙卷风与台风在空间尺度、持续时间等方面有巨大差异)。再让学生参考形象立体的气旋示意图,如人教版图2.22“气旋与天气(北半球)”,自己动手绘制出北半球的气旋,从而让大脑意象系统和言语系统紧密合作加工信息,从气压结构到气流状况,全面把握气旋的“特点”。进一步要求学生根据气旋的有关知识,以教材图2.23“反气旋与天气(北半球)”为支架,认识反气旋(见探究四)。最后通过举一反三绘制南半球气旋、反气旋示意图的活动,再次落实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

2.问题支架

问题是探究学习中最为常见的支架。当教师预期学生可能遇到困难时,可在最近发展区内设置系列问题作为支架,引导学生小坡度、分步骤地解决问题,问题的数量与密度需要与学生的学习水平相适应。

探究活动一

【准备知识】(观察教材图2.21)在等压线图上,等压线闭合,且中心气压___四周___称为高气压;中心气压___四周___,称为低气压。从高气压伸出的___,叫做高压脊;从低气压伸出的狭长区域,叫做___。

【探究台风的气压结构】

(1)从卫星云图中可以看到,台风控制下空气从四周向中心运动,形成___时针方向旋转的漩涡状云系,这说明水平方向上气压的分布状况是_________。

(2)台风带来有巨大破坏力的狂风,说明什么情况?

探究活动二

【准备知识】降水的形成有两个条件,一是空气中含有较丰富的___;二是空气有___运动。

【探究台风垂直方向上的气流运动情况】

(1)由于____________,台风中水汽非常丰富。

(2)台风过境带来暴雨,说明台风中心附近空气有强烈的___运动。

(3)参照教材图2.22,画出北半球气旋与天气的立体示意图。

探究活动三

【如何应对台风】

台风来临时,一个人在家里要注意什么?外出如何注意安全?结合你从电视、网络上获得的信息,说说人类应该如何防御台风灾害?

探究活动四

【认识反气旋】

根据气旋的有关知识,结合图2.23“反气旋与天气(北半球)”,分析反气旋的特点并完成表格1

表1 气旋、反气旋的特点

探究活动五

【绘制南半球的气旋与反气旋】

依据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图,小组合作绘制南半球气旋、反气旋图。

探究活动六

【判断下列天气现象与何种天气系统有关】

(1)我国北方的秋高气爽。

(2)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份的伏旱天气。

五、优化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

与接受式学习相比,探究式学习中知识的组织和呈现顺序发生了变化。教材按照知识的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来组织,先介绍气旋的气压结构,再说明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上的空气运动情况以及相应的天气,最后举例台风。传统的教学也循此顺序,首先用等压线图说明气旋的气压结构,再依据风形成的原理“画”出水平气流状况,“推理”出气旋中心气流的垂直运动及其带来的阴雨天气。上述组织方式更关注知识而非学生本身,探究学习中教学内容组织不仅要重视内容结构,更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的认知过程,要将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

笔者安排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首先获知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天气,再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有关天气图,从现象到本质认识气旋的特点,进而利用自主建构的知识完成对反气旋的认知。这样的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降低了难度,充分体现了“用教材教”的新课程理念。相比于传统教学以知识的传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探究学习围绕着学生的经验、认知规律而展开,更关心课堂上每一位学生是否喜欢学?会不会学?能否自我纠错等,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探究是一种本能,儿童天生就是探究者。探究是学生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的重要途径,是人的生存之本,贯穿人的一生。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信息,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有重要意义。

课堂上的探究式学习不同于儿童自发的探究,也不同于科学家的探究,关键在于有教师的指导。探究学习中教师的任务是探究前设置好情境,提出真实、有意义,学生能探究、愿意探究的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提供指导、引导、质疑、提醒等各种帮助、支持和服务。

猜你喜欢
气旋气压台风
台风过韩
2003年3月北大西洋上两个爆发性气旋的“吞并”过程及发展机制分析❋
看不见的气压
氨还原剂喷枪中保护气旋流喷射作用的研究
台风来了
压力容器气压端盖注射模设计
台风爱捣乱
北太平洋上一个爆发性气旋族的结构分析❋
2014年3月大西洋上一个爆发性气旋的研究
电渗—堆载联合气压劈烈的室内模型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