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提线木偶戏《南游大传》戏俗解读

2012-03-20 05:12周增辉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提线木偶纸船神灵

周增辉

(温州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陈靖姑信仰文化[1],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在宗教、民俗、文学、戏曲等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温州提线木偶戏《南游大传》便是在这种信仰文化中培育出来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南游大传》主要讲述唐福建古田临水人陈靖姑(俗称陈十四)自幼随父学道,十七岁时其兄法通降蛇时被蛇吞食,为报仇陈靖姑到庐山学法,下山后一路为民除害,收妖灭怪,深受百姓爱戴,后被朝廷封为“顺懿夫人”。本文以温州市文星木偶艺术团表演的提线木偶戏《南游大传》为例,从演出的自然环境、信仰传统、演出习俗、祭祀与互动仪式等方面解读其在民间信仰文化中的神圣性和宗教性。

一、温州民间信仰传统

温州地处浙南,东临大海,南接闽地,雁荡山、括苍山为其北面屏障,洞宫山、大盘山横亘西部,年平均气温为18℃,相对湿度平均值在75%~80%之间,温湿的气候导致生物易腐,虫蛇蚊蝇滋生,瘟疫成为族群生存的致命威胁,人的寿命普遍不长[2]18。且温州晴雨难测,山多烟瘴,从而造成古瓯越人对大自然的恐惧与敬畏。独特的生态环境构成其独特的文化区。较之许多地区,温州人在思想上更加相信万物有灵,在行为上对自然及亡灵的祭祀更为虔诚与频繁[3]。如清孙同元《永嘉闻见录》载:“永嘉晴雨无常,冷暖难测,人多时症,地鲜良医,辄以为天时不正,瘟疫流行,民间必相互敛钱建道场作佛事,或三日或七日,预设大纸船一只,内实纸钱纸帛无算,俟佛事毕后,将船载至海口,用大木板置纸船于上,点火焚之,疾可痊愈。”[2]198唐陆龟蒙《瓯越野庙碑》载:“瓯越间好事鬼,山椒水滨多淫祀。其庙貌有雄而毅、黝而硕者,则曰将军;有温而愿、晰而少者,则曰某郎;有媪而尊严者,则曰姥;有妇而容艳者,则曰姑。”[4]温州南接闽东地区,自唐末五代以来,大量移民自福建地区迁移而来,因而温州风俗深受福建地区影响,而福建地区敬鬼好祀之俗比之温州有过之无不及。

有鬼神就有庙,有庙就有庙会。在祈神禳灾的庙会活动中,提线木偶戏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木偶,又称偶俑,汉以前一直作为“丧家乐”而存在,汉以后逐渐成为京城喜庆嘉会上的娱乐项目和宗教性活动。古瓯越鬼神信仰的传统,是提线木偶戏得以发展的温床。

二、温州提线木偶戏《南游大传》演出习俗

《南游大传》是温州地区广大农村中一项意义重大、规模隆盛的大型活动,其演出过程必须经过认真的组织与策划,包括演出时间、地点、日程与场次、演出前后和演出之中的准备,以及戏班的选择和邀请。这些与演出相关活动的安排,戏班与村中首事必须进行系统地策划,才能保证演出的顺利进行。

从文星木偶艺术团表演的温州提线木偶戏《南游大传》的情况看,其演出时间一般安排在农历正月及八九月,春秋二季是江南农村中社戏活动最为频繁的时节,这与农业性的祭祀特点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演出场所也有固定的习俗,一般安排在主祀陈靖姑的太阴宫中进行。过去江南地区的民间神庙大多设有戏台(庙台),是当地民间社戏演出最主要的场所。庙台正对着大殿和陈靖姑神像,庙台与大殿之间的露天场地是民众看戏的地方。庙台的朝向与形制反映出《南游大传》的祭祀性质,即戏是演给菩萨看的,凡人只是托神之福与神同乐而已。演出时间需要七天七夜,一般是在下午和晚上进行。在整个演出过程中,有一套非常庄严神圣的宗教仪式和约定俗成的禁忌。

1.演出前的请戏与竖台

请戏,是指某家庭或社区、集体因某一事而邀请戏班前去演出。庙会首事请戏前必定要在庙中卜卦选择黄道吉日,然后发红贴到戏班约定时间。戏班人员在出发前的晚上,不能与家人同睡,只能一人独睡。早上出发到演出地时,庙中首事、管理人员及道士等在庙前迎接,帮助抬箱子拿器具,途中不得喧哗吵闹,整个过程庄严谨慎。

竖台规定约上午十点左右开始。竖台时艺人将浸过烧纸灰的神水洒向四方,把将要用到的木偶全部挂出来,并将戏神唐明皇与扮演陈十四的木偶一同挂在幕帘右上方,以示尊敬。随后班主默念:“陈十四娘娘,我们要竖台了,请您来看。”届时,首事除了在主祀陈靖姑前摆三牲福礼外,还必须在木偶前摆三牲福礼(猪头1个、公鸡1只、鲜鱼1条,同时外加大红包1个),祭请戏神唐明皇。祭毕,焚烧香烛冥纸,请戏神领受,三牲福礼由戏班收起。竖台后除艺人外其他任何人不能上台,尤其是妇女和小孩。戏台两边挂红布戏联:庐山妙法驱除天下邪魔;临水威灵显佑世上万民。

2.演出的程序与仪式

下午开始做戏,做戏之前剧组成员都要洗脸洗手。班主及首事请菩萨于神案,神案前插神刀神剑,所立神位为陈十四及庙中主要配祀神祇。此时班主口诵:“今天我们要在这里演陈十四娘娘的丰功伟绩,请您保本地平安,如果有演不好的地方请您宽宏大量……”演出开始时放一串鞭炮和三个炮仗,接着是打头通,也叫闹场,这是演出的第一道程序。它是一种以音乐表演为主的节目,没有具体情节内容。艺人上台后,奏起各种乐器,如锣鼓、笛子、二胡、三弦、月琴等,吸引观众及时赶来看戏。打头通后演的是彩戏,也叫例戏,是继打头通之后的第二道程序,有《打八仙》《跳财神》《跳加官》《跳魁星》等。这类剧目剧情简单,场面热闹,演出时间约40分钟,是滞留于民间的、以驱凶纳福为宗旨的祭祀仪式及相关的故事化表演。彩戏具有鲜明的祝吉祈祥意义。第三道程序是折子戏,是由一场或几场组成的、有独立体系和完整故事情节的小戏,如《大发财》《郭子仪拜寿》《周文王访贤》等。折子戏后是正戏《南游大传》,凡十三本,加上第一天下午的开台戏,共演出七天七夜,均在下午和晚上演出。其剧情与温州鼓词《灵经大传》大略相同,剧目有:蔡状元造洛阳桥、群仙聚宴蟠桃会、陈十四娘娘出世等十三本。有时应村民要求,在《南游大传》前加演《香山传》,表演的是观音出世、修行和得道的故事,演出两天两夜,剧目有:妙庄登基、观音出世、观音修道等四本。演出过程中,演员与观众将进行一系列的祭祀与互动仪式。

3.演出后的收场与送耗

演出完最后一场戏时,要进行洗场,又称扫台。扫台一般由提线关公或包公担任此角,关公手提关爷刀,在一阵锣鼓号声中,边舞边念:“本台戏已演毕,叩请东南西北四方神灵,有庙归庙,有宫归宫,各归神位。无方小鬼勒令速离,不得在此游荡,确保地方太平,急急如律令!”[5]这一程序只在宗教信仰场所表演时进行,作为娱乐活动的演戏则不必扫台。当《南游大传》表演到最后一天,即“陈十四接旨受封”时,庙中观众基本散尽,早早熄灯就寝。但民间认为,此时庙中聚集了各方神鬼妖怪,一不小心就会跟随自己回家,从而危害到自己和家人。因而一般情况下班主念完上述咒语后,宫中仍要举行送耗仪式。庙中首事把米、茶叶、纸帛等物放入事先用纸扎成的“神船”内,然后由道士主持送耗活动。关于送大纸船,温州有着

注:本文关于文星木偶艺术团表演的提线木偶戏《南游大传》习俗相关资料均为作者调查所得。悠久的历史传统。温州民俗学者叶大兵《温州竹枝词》收载清石方洛《且瓯歌·送瘟船》曰:“秋瘟作,求神逐,东瓯王殿坛先筑。诸神来降仪穆穆,主宾列坐俨如俗,延请羽士醮黄箓,合郡官员文物属,伏地上表为民祝……纸船儿,新簇簇,三舱备物咸维恪,出门一路地行陆,随后壮夫数百伏,鸣锣击械呼以促。驱之大洋随浪覆,自此千门安庆乐神驾回时概灭烛绕道永清潜行速,谓防来路瘟犹熟。”[6]

送耗活动开始,送大纸船的道士手持宝剑法铃,口念《送大耗神咒》,在村中驱邪,将搜到的鬼祟统统转入纸船中,送到焚烧地点。焚烧地点是没有规定的,首事要提早几天找靠近江边且人少的地方。除道士外还有参鼓先生等随从人员,大约有4辆小四轮车,另还有1辆车专门负责运送纸船,他们一边配合道士打鼓一边唱,属龙、蛇的人及小孩、妇女不得参加队伍。待到下半夜退潮时,将纸船放在竹排上焚烧,随水漂走,以示遣送各种灾耗邪祟归东洋大海,永不返回。送耗队伍不能原路返回,要绕道而行,以防鬼魅跟踪。道士回到唱词的地方和首事结好经钱,并用道教灵符封太阴宫大门一周。民间认为,首事邀请外道神明来看戏,如今戏已演完外道神明不得长期住在本庙,在封宫期间内,任何人都不得进入太阴宫内。

三、温州提线木偶戏《南游大传》祭祀与互动仪式

温州提线木偶戏《南游大传》是在浓厚民间信仰中进行的,以木偶为载体,观众、表演者、神灵之间有着丰富互动,熔唱、做、念、舞、法事、巫术为一炉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在演出活动中,演员不仅承担着展示交流技巧的责任,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艺术行为所负载的其他多种功能,如驱邪逐耗、保地方太平、给民众以精神上的安慰。作为表演关注的中心,驱邪逐耗这种主题为民众的活动提供了表达的资源,其表现形式就是种种民间信仰。

1.演员、观众对神灵的祭祀

在旧社会,演员通过演戏的方式来谋取生路,但在演艺生涯中无法保证一帆风顺,甚至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获得足够的生活来源,他们不得不借助神灵护佑自己,于是便有了在演戏过程中演员祭祀戏神、地方神的习俗,表现在演员戏前请神、戏中祭神、戏终安位等环节上,以此请求菩萨保佑演出顺利,平安大吉,免除灾祸。

在演出过程中,村民除了在神像及神案前点香烛请愿外也要进行祭祀,供奉果品三牲。如唱到观音出世、陈十四出世、庐山学法及娘娘到坛时也要点香祷告,凡是唱到陈靖姑请天兵天将助她收妖灭怪时,台旁负责人就依情节烧纸马、纸钱,以此酬谢有功于民的天兵天将。但烧纸马有一定的规矩,不能多烧也不能少烧,否则会引来祸端。庙门口亦有专门人员负责洒神水,以示清吉。

2.演员与观众的祭祀与互动

信众认为物体一经神灵接触,在中断实体接触后还会继续远距离的互相作用。在演出过程的某些环节,演员会将神像前祭祀的糖果、糕点撒向观众,观众蜂拥而起,争抢祭品,这是祈求吉祥的心理反映。观众认为经神灵享用过的祭品都沾上了神灵的福气,可以消灾解厄。

祭祀与互动并非是截然分开的,如观众争抢糖果、糕点,娘娘到坛,演员会提醒观众,观众及时焚香向神灵祷告。如果演出顺利,平安大吉,就会给村社及家庭带来吉祥幸福;如果演出不顺利,便会带来灾难和厄运[7]。演员不仅是艺术表演者还兼任巫师的责任,运用各种手段与神灵鬼魅打交道,向鬼神表示各种意愿,祈求保佑乡民与戏班。这些都是三位一体的互动仪式。对于演员与观众来说,这些祭祀仪式并非只是象征性的仪式,而是将神灵作为在场者来看待。

总之,从演出习俗及演出过程看,温州提线木偶戏《南游大传》有着与一般戏剧明显不同的独特性——神圣性,以酬神祀鬼为演出目的,以禳灾驱疫为主要功能,以宗教仪式为表演形式,属于祭祀演剧,体现着丰富的宗教意蕴。《南游大传》是瓯越人民借以与鬼神相沟通、联系的手段,集中反映了人们的宗教理想、世俗期望,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地方民众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生活态度。

[1]李亮.口头传统视域下陈靖姑传说故事的不同版本比较[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13-15.

[2]林亦修.温州族群与区域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3]焦淑军.民间神灵信仰下的民众意识——以温州为例[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10-13.

[4]陆龟蒙.瓯越野庙碑[M]//黄汉.瓯乘补:第8卷,上海:上海书店,1993:749.

[5]杨建伟.南戏寻踪[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7:65.

[6]叶大兵.温州竹枝词[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468.

[7]蔡丰明.江南民间社戏[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2007:312.

猜你喜欢
提线木偶纸船神灵
“神灵沟通”的秘语——科尔沁蒙古博神歌艺术
陕西合阳提线木偶戏发展思考
纸船
泉州提线木偶动作形式探微
客家提线木偶戏的艺术传承及改善路径研究
一天早晨
神灵也是要喝酒的
纸船
神灵迷宫
神灵冰龙呈现物魔双免神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