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付艳
(梧州学院图书馆,广西梧州543002)
对图书馆加强传承与保护西江文化的思考
黄付艳
(梧州学院图书馆,广西梧州543002)
西江文化是广西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岭南文化的源头之一。传承与保护西江文化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图书馆应通过加强西江文化宣传教育、建立有效传承和保护机制、确定收集西江文化的有效范围与途径、制定切实可行的收集整理与收藏方案、实现西江文化数字化和资源共享共建等措施来传承与保护西江文化。
西江文化;图书馆;传承与保护
(一)西江文化的特征及内涵
西江文化是八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岭南文化的重要代表,具有较明显的山河一体的特色。西江文化作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中华文化谱系中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坐标。青铜文化、舜帝文化、客家文化、龙母文化、粤文化(粤语、粤剧、民生风俗等)、名人文化、太平天国文化等,西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让西江充满了文化的气息与韵味,有的还成为广西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1]。距今14.8万年的“封开人”牙齿化石的发现,显示了西江流域是岭南文化最早的一个起源地;中原文化与百越文化在西江文化核心地区——梧州、封开碰撞,形成了两广文化的主要地标。西江文化核心地区是粤语的发祥地,最早打通了海陆丝绸之路,多条贸易路线在此对接,成为中原地区与岭南地区最早的交通枢纽,是沟通粤、桂、黔、滇等地文化的主要纽带,在连接西南文化与华南文化中起到重要脉络作用。西江文化的特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活跃的革命文化。太平天国革命、辛亥革命、北伐战争等革命战争都是首先在此发源发生。(2)岭南地区最早的封建文化。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象郡和桂林郡,其中桂林郡即为现贵港市,封建郡县统治在此推行。(3)山地文化与海洋文化的链接纽带,是沟通海上丝绸之路的主干流[2]。当然,西江文化属岭南文化范畴,也是岭南文化的源头之一,其核心仍然是稻作文化、农业文化,并具有浓郁的南方区域文化特征。
(二)西江文化对广西发展的价值
西江干流和众多支流几乎可通达广西全境,流域面积达20.2万平方公里,占广西总面积的85.4%,河流文化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文精神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西江孕育了南宁、柳州、桂林、贺州、梧州、来宾、贵港、河池、百色、崇左等广西重要城市中的大部分,它们在西江水系岸边建立和发展壮大。在陆路交通相对便捷的当代,西江仍然是一条重要的航运通道,给广西商贸业带来了繁荣与发展。2008年,广西提出打造西江黄金水道的战略;2009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打造西江经济带产业集聚优势”,加快西江黄金水道开发。这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加快了西江经济带的建设,也促进了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形成需要文化的支撑,研究与开发西江文化对于打造西江黄金水道、加强西江经济带建设、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传承和保护是图书馆的首要职能
1993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图书馆定义是“收集、整理和保存文献资料并向读者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机构”,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图书馆的产生就是为了满足保存与传承人类文化遗产的需要,图书馆的文化基因是与生俱来的。作为人类文化的主要载体,图书馆的生存发展依赖文化的积淀。图书馆储存着包括科技成果和文化成就在内的人类创造的一切知识、文化,文化依赖图书馆这个主要载体而传承、延续。
1975年在法国里昂召开了图书馆职能科学讨论会,会上国际图联(IFLA)将“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确立为现代图书馆的首要社会功能。图书馆将人类社会实践所取得的经验、知识、文化等系统地传承与弘扬,使文化得以整合与交流、收藏与利用,图书馆成为文化教育与研究的重要基地,担当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收集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是图书馆区别于其他信息部门的重要特点之一[3]。作为一个地方文献信息中心和文化机构,图书馆当仁不让地承担起这方面的重担。这样,地方文化特别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收集、整理、保护和传承,促进地方文化影响力的提高,对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二)图书馆传承与保护西江文化的优势
保存地方传统文化,并广泛传播这种文化,是图书馆新时代业务功能的拓展。作为地方信息中心、人类知识宝库和开放的公共信息空间,图书馆在传承与保护地方文化上能够取得当地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参与,具有明显的优势。图书馆在传承与保护西江文化上的优势主要表现在:(1)图书馆是保护文化、传承文明的主体。图书馆就是为传播知识、保护文化而产生的,它的开放性、公益性和公平性决定了它的使命就是为了满足读者的文化、信息需求,保障社会公众公平获取文化资源。图书馆对于确保人类历史文明的延续与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4]。(2)丰富的馆藏资源。图书馆是信息与知识的主要场所,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图书馆一直以来都很注重地方文化文献信息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收藏,所拥有的地方文献基本能真实、全面、系统地反映当地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3)先进的技术设备。良好的计算机、网络和高密度存储、多媒体等装备以及计算机、网络、数字化、信息化、声像等先进技术在图书馆得到运用和普及。这些先进的硬件设备和技术装备,为文化资源的采集整理和保存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4)优秀的人才队伍。图书馆的多学科、高技术的图情专业人才以及长期从事地方文献工作,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具备地方文化开发和研究能力的专业技术队伍为传承与保护文化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5)系统的文化研究与开发机制。长期的图书馆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图书馆学专门的方法和体系,能够为传承与保护西江文化提供机制保障。
(一)加强西江文化宣传教育,建立有效传承和保护机制
西江文化以它独有的内涵和形式充分地凸显了鲜明的民族、原生态文化及历史传承等多种品格,传承与保护好西江地方文化的意义十分重大,任务也尤为重要和紧迫。西江流域的图书馆要通过文化活动、现代媒体、课堂教育等渠道加强对西江文化的宣传力度,增强民众对西江文化的认知感和认同感,提升西江文化的知名度。可在地方高校成立“西江文化研究所”,并创办学术刊物,为研究西江文化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图书馆应积极向读者宣传西江文化,举办关于西江文化方面的学术讲座及沙龙。除此之外,图书馆还应积极参与西江流域各地文化资源的普查、收集与整理工作,通过对保护性文化现状的调查确认,为当地政府制定传承与保护的方案、争取资金扶持等措施,保护相关文化遗产。
(二)确定收集西江文化的有效范围与途径
收集与西江文化相关的文献,主要包括地方出版物、地方人士著述、地方史料,收集内容应包括涉及西江流域的地理位置、建制沿革、名胜古迹、风俗人情、物产资源、语言文字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收集途径不能依靠单一的采用订购的方法,因为许多珍贵的地方资料收藏在民间。可以加强横向联系,截流地方文献、运用非购入的方法进行搜集,也可利用馆际协作、复制、交换等手段进行搜集、购买珍贵地方文献。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利用网络搜集地方信息也是收集西江流域地方文献的又一个重要方法。还应重视收集反映西江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等非文字地方文献,如音像资料、光盘、图片等。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收集整理与收藏方案
图书馆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有目的地采购与西江文化相关的纸质资料,系统地组织和收藏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数字文献,实现馆藏纸质文献与数字文献的互补,对各种文献加以记录整理,形成系列,向广大读者广泛宣传,让社会各阶层人士对西江文化感兴趣,并参与到传承与保护西江文化的活动中。图书馆首先要对馆藏资源中与西江文化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挖掘、收集、整理,并集中归类。另外就是充分利用已有的工作和研究成果,制定关于西江文化的调查方案与调查项目,并专门组织到民间、地方采风,有序地进行地方文化的普查和登记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西江文化的种类、数量、保护现状,制作各类文化专题和建立详实全面的数据库。可打破传统的图书分类收藏方法,单独设立西江文化资料阅览室,馆藏中只要涉及西江文化的书籍、资料,在按照传统方法收藏后,再将数套副本集中收藏在专门的西江文化图书阅览室。如有条件,可在西江文化资料阅览室内实现传统媒介与数字媒介、多媒体媒介相结合的阅览方式,以便于读者阅读、比较和研究。
(四)实现西江文化数字化和资源共享共建
现代技术的发展,使文字、声音和图像三位一体的记录得以实现,不仅现代文献的概念发生了变化,文献载体也走向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在西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图书馆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利用多媒体技术、音频视频技术和数字技术,并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不同类别的文化遗产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存贮,形成录音、录像、Flash动画以及相应的电子文档来进行保存[5]。在数字图书馆主页下建立西江文化二级页面,通过整合免费网络资源和购买相关资源等方式丰富网络资源内容。随着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环境的形成,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也趋于多元化,因此,传统意义上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开展资源共享共建,可提高图书馆文献信息的提供能力,形成特色馆藏互补;有利于避免文献资源的重复建设,使文献资源配置合理,利用充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增加文献品种数,提高文献保障率。在西江流域可设立一个总馆作为协调组织机构,保证资源共享的有效运行,各成员馆在共建共享运营机制下构建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以实现西江文化资源共享。
[1]李建平.西江文化与西江经济带建设刍议[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2):95-96.
[2]蒋锦璐,李湘萍,秦雯.议题:江河的作用与人类文明的发展——西江文化讨论会[N].广西日报,2010-03-02.
[3]吴慰慈.图书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2-93.
[4]汪向明.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3):19-21,29.
[5]李惠芳.论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兰台世界, 2010(10):76-77.
An Analysis of Library’s Inheriting and Protecting Xijiang Culture
Huang Fuyan
(Library ofW uzhou University,W uzhou 543002,China)
As one of the origins of Lingnan Culture,Xijiang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 of Guangxi’s cultures,belonging to the scope of Lingnan Culture.To inherit and protect Xijiang Cultur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uangxi.The library should strengthen th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of Xijiang Culture,establish amechanism to effectively inherit and protect Xijiang Culture,determine the effective region and method to collect culturalmaterials of Xijiang Culture,work out a definite and practicable plan to collect and process the materials so as to inherit and protect Xijiang Culture by realizing digitalization and sharing cultural sources.
Xijiang Culture;library;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G250
A
1673-8535(2012)06-0096-04
黄付艳(1976-),女,湖南宁远人,梧州学院图书馆馆员,图书馆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信息管理、图书馆信息服务。
(责任编辑:高坚)
2012-09-12
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广西高校“十一五”重点建设研究基地粤港澳产业转移研究中心(桂教科研[2007]20号文);梧州学院科研项目(2011C01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