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飞,张堂云
(1.2.梧州学院,广西梧州 543002)
梧州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产业集聚对策
雷飞1,张堂云2
(1.2.梧州学院,广西梧州 543002)
梧州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发展迅猛、势头强劲,但是依然存在着产业链尚不健全、配套设施有待完善、企业生产工艺与加工设备制约、专业人才缺乏、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畅等困境。这将极大地制约该园区的市场竞争力。为此,梧州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应该立足自身区位特点,根据产业集聚的形成规律,从构建园区的价值流、入园企业间的信息流、资金流、园区管理的服务流等方面着手,加快园区的产业集聚发展。
再生资源;工业园区;产业集聚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和资源危机意识的不断提高,再生资源越来越受到关注,各个地方政府纷纷
将建设再生资源园区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措施之一[1]。梧州再生资源加工园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该园区位于梧州市苍梧县新地镇,距离苍梧县城10公里,距离梧州市区20公里,重点发展再生铜、再生铝、再生不锈钢和再生塑料等再生资源的加工利用产业。经过近几年紧锣密鼓的建设,梧州再生资源加工园区以仓储、物流、信息咨询服务等第三产业为纽带,正在朝着“回收——拆解——加工——交易”完整产业链的目标阔步迈进。本文试对梧州再生资源加工园区的产业发展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够为加快实现梧州再生资源产业集聚略尽绵力。文中涉及的有关数据均来源于作者的现场调研。
(一)废弃物资的回收量不断扩大
自2008年5月份开工以来,梧州再生资源加工园区一直秉承“高规格、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进行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截至2011年4月,园区共有入园企业36家,其中,在建企业28家、建成投产企业8家,共建成厂房近22万平方米。2010年实际回收处理各种废旧物资约45万吨,其中,拆解出废铜料5.8万吨、废铝料7.6万吨、废钢料30万吨、废塑料1.4万吨。2011年1月至4月共回收处理各种废旧物资约23万吨,其中,拆解出废铜料3.2万吨、铝废料4.6万吨、废钢14.6万吨、废塑料0.6万吨,废弃物资的回收量不断扩大,并且增长迅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再生金属产业聚群发展态势良好。
(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截止到2011年2月份,园区已投入近4亿元进行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土方工程方面,总投资2亿多元,完成土方工程约2200万立方米。其中,一期土方已经完成了1302万立方米,二期土方已经完成的开挖量约为910万立方米。在道路以及雨、污水管方面,总投资1.55亿元,已经完成建设的道路约有7.5公里,其中完成沥青路面3.9公里,完成路基3.6公里;完成雨、污水管的工程量约有16.6公里。在园区绿化方面,总投资0.3亿元,完成园区绿化6万平方米,其中道路、厂房面积绿化完成3.5万平方米;边坡绿化完成2.5万平方米。在道路路灯等设施方面,总投资达0.1亿元。道路的亮化已经初具规模,一期路灯建设工程已经完成。
(三)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日益完善
再生资源加工园区的配套设施主要有:园区验放中心、污水处理厂、物流公司、置高公司的综合办公楼和生活区建设。其中,园区验放中心占地110亩,已经投入使用,主要由查验场所、办公大厅和生活休息室等区域组成,各类监管设施,比如FS6000通道式集装箱/车辆检查系统(H986)、电子栏杆、电子识别和监控系统等设备已经完成了安装。在污水处理厂建设方面,西区污水处理厂已竣工,占地面积9.24亩,COD测定仪、氨氮测定仪等在线监测设备已经安装完毕,并正式投入运营,处理能力达1000吨/天。东区污水处理厂目前处于筹备阶段。在园区物流运输方面,广西西江物流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注册资本3000万元,总投资达1.2亿元。该公司以园区验放中心为载体,成立海关监管车队,全面负责园区企业货物进出的物流管理工作。与此同时,广西置高投资公司的综合办公楼玻璃幕墙施工已经完成,进入竣工验收阶段,室内装修也正在紧张进行中。园区的生活区也已经开始了规划设计。
(四)园区招商引资数量逐年上升、范围逐年扩展
梧州再生资源加工园区致力于为不同的客户量身打造优质投资环境:针对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主要采取土地出让、自建厂房的招商模式;针对规模小、资金投入较少的企业,则采取厂房租赁形式。目前园区建成的租赁厂房约有9万平方米。截至2011年7月,园区已经成功引进再生资源加工转移企业36家,其中骏宝、恺城、广西有色再生金属公司等28家企业正在开工建设,已有汇美、旺金等8家企业正式投产。园区重点项目——30万吨再生铜冶炼项目也已经在2011年国庆期间正式投产。
(五)初步建成了“四位一体”的回收网络体系
正值梧州再生资源加工园区产业聚群发展呈现出生机勃勃之际,原料来源却日益成为制约园区发展态势的重要因素。为此,园区管委会经过系统筹划,不断探索,初步建成了“四位一体”的回收网络体系:一是利用由商务部确定的南宁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回收废旧物资;二是从梧州市的废旧物资回收公司收购废旧物资;三是通过园区拆解加工企业在国外建立的回收网络回收进口废料;四是通过园区拆解加工企业利用广东等周边地区原有的回收网络回收各种废旧物资。经过这几年的磨合与调整,该回收网络体系表现出了较强的生命力,取得了不错的效益。仅在2010年,园区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量就达到了45万吨。
(一)园区具有龙头地位的企业数量不足,产业链尚不健全
根据梧州市委2010年第27号文件,梧州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在第一阶段(2010-2012年)的发展目标是:优先发展拆解加工产业和重大深加工项目,每年引进拆解企业15家以上,到2012年拆解企业达到65家以上,重大深加工项目3家以上,年拆解加工量达到150万吨以上。园区规划围绕再生铜、再生铝、废钢等拆解加工利用等行业,构建以生态产业链、产品链和废物链为主线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自然形成以产品为特征的垂直产业链。
然而,当前园区在产业链的构建方面,距离既定目标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即使是再生铜产业,尽管作为园区重点项目的30万吨再生铜冶炼项目已经正式投产,但是依然不能下结论说已经成功打造了再生铜加工利用循环经济产业,现实与上述中成熟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有一定差距。这主要是因为,已经入园的企业绝大多数是居于整个产业链中的拆解和初加工阶段。它们不仅对原料的供应有较强的依赖性,而且业务领域还相对单一,很难充当龙头企业去有效带动整个园区产业的发展。以电线电缆拆解企业为例,它们并不具有回收塑料的业务能力,而园区内还没有配套的塑料回收加工企业,这就导致了电线电缆拆解企业在初步分离金属和塑料之后,无法就地消化拆解过程中的塑料及其他材料。这种产业链不健全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拆解企业入园的积极性。通过对其他园区实地考察和与业内人士交流得知,原料进货和销售渠道是业主们非常关注的问题,园区内产业链完善程度是影响企业投资意向的关键要素之一。清远、南海之所以能够聚集大量再生资源的企业及商家,就是得益于当地相当完善的产业链结构。
(二)专用码头、物流中心等配套设施有待完善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体系是梧州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做大做强的前提保障。与广东等地区的同类型园区相比,梧州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地处内陆。目前虽然已有水路、陆路运输直通广州,但运输成本仍然较高。随着园区的不断发展,跨省际运输将越发频繁,园区专用码头的货运吞吐量将不断增大。物流能力和物流的安全顺畅程度将成为投资者的重要评价要素。这无疑对园区专用码头及物流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解决园区专用码头的扩容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三)现有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加工设备制约了废物利用率的提高
随着进入工业园区内的企业的不断增加,园区内需要处理的废旧金属种类也随之增加,生产工艺中产生的副产品亦与日俱增,各种含杂原材料数量大。而目前入园企业对这些含杂原材料以及副产品的处理和利用方面面临一定的困难,难以运用已有的生产工艺、加工设备去回收利用废旧下脚料。比如:拆解的碎杂料、塑料、金属抛光后的粉尘、剪出的电源插头、水箱碎铝、含量较低的碎杂铜、碎杂铝、碎杂锌、破碎塑料、熔炼厂的废炉渣、扫地灰、烟囱灰、拉丝泥、沉淀池清理出来的含金属量较高的污泥等。这些废旧下脚料本身还具有一定的回收利用价值,如果抛弃,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还会污染环境;如果销售到园区外面的加工企业,要集中运到清远、佛山等地,路途较远,经济效益上不划算。
(四)人力资源不足,专业人才缺乏
一方面,园区现有管理人才偏少,结构不是十分合理,复合型人才较匮乏。另一方面园区企业相当缺乏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的专业技工、物流与营销专业人才、高级管理者等。由于梧州本地高校数量偏少,仅有梧州学院、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梧州分校、梧州职业学院等高校,而目前这几所高校所设置专业与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的金属拆解、冶炼、深加工的相关性不大。同时,梧州靠近珠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的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居住环境等均比梧州好,高学历人才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习惯性地流向这些发达地区。可见人才缺口是个硬伤。随着园区发展的不断推进,园区内的各项业务、经营与管理工作将不断增加,内容更加繁杂、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园区建设和管理工作中暴露出的许多问题就是由于现有人力资源对园区经营和管理专业经验的缺乏,以及缺乏积极主动学习、拓展和钻研的工作态度共同造成的。人才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园区工作的整体进度。
(五)园区管理体制和机制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采用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通过招商引资,于2008年3月成功引进园区开发承建商——广西置高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园区内土地平整、道路、给排水、污水处理厂、固废存放场、验放中心等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工程建设。同时,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还设有园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政府负责整个园区行政事务的管理,统一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这是一种全新的园区建设管理模式,既缺乏成熟的、系统的理论支持,又没有可以照搬照套的成功经验。园区开发承建商与园区管理委员会如何进行沟通协调?什么样的管理协调机制才是这有效的?这些问题都需要双方在实践中不断地去尝试和总结。在这个探索过程中,难免会暴露出现行园区管理体制和机制的种种不足,比如,决策的效率有待提高、客户服务不到位、职责分工不明确、用行政控制替代规则等。因此,园区在后续的建设中必须逐步建立园区发展协调体制,不断加大创新力度,以意识创新、体制创新塑造园区开放的新优势。
梧州再生资源加工园区是以进口再生铜、再生铝以及废弃塑料为原料,通过分拣、提炼、加工、深加工等工序,形成各单元的产业链,最终形成产业集聚。目前园区产业集聚现状还存在如前所述的种种问题。根据产业集聚的有关理论,制约梧州再生资源加工园区产业聚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有产业的配套服务能力较弱
由于历史原因,梧州在一些重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底子比较薄,在新兴生态产业方面缺乏相关的下游企业,缺少大规模工业企业,特别是有色金属行业的加工和深加工企业更是凤毛麟角,相关配套行业、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园区产业配套能力较弱。其实,园区所在地本身经济落后,工业化程度较低,所承接的不少产业对于该地区而言是新的产业,所以一开始就奢望园区产业配套能力很强是不现实的。即使园区对一些产业有配套能力,也由于园区是新建园区,在许多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方面不完善,而削弱了这种配套能力。加快解决梧州再生资源加工园区的产业配套能力以及延伸、完善产业链,是促成产业集聚、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二)入园企业的市场关联程度不高
从总体来看,园区现有的大多数企业还未能形成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分工协作体系。很多企业最初入园的动机就是因为园区独有的优惠政策,而非园区本身产业集群效应的吸引。再加上招商引资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引导,因此出现了企业之间在业务上的关联不紧密,中小企业在某些环节向大企业提供专业化配套服务的能力较弱。入园企业的市场关联程度不高制约了园区产业集聚效应的发挥,反过来又会影响那些拟入园企业入园的积极性。
(三)园区管理及配套服务不完善
园区的管理服务机构是保证园区各企业顺利运转的润滑剂,是产业集群正常运转的支持系统。从目前来看,梧州再生资源加工园区的管理服务能力还达不到入园企业的期望水平。园区于2008年开工建设,而园区管理制度正式出台却是2011年5月份,在时间上相对滞后。园区是由广西置高投资有限公司与梧州再生资源管理委员会共同管理的,这种模式属于新生事物,没有成功的经验照搬。目前暴露出管理部门职能不统一、责权不明确,以及缺乏统一协调机制等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效率上也不能满足入园企业的要求。同时,园区内部配套产业建设不完善,导致各个企业的生产系统都是较为封闭的,产业整体竞争力得不到发挥。另外,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园区管理服务机构提供的信息流通速度慢,运作效率较低。
(四)同类园区的竞争比较激烈
进入21世纪以来,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目前已建或在建的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已达15家,年处理废弃有色金属占总量的50%以上。交易量较大的国内废物回收交易市场有10家。除梧州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外,已建成的有宁波镇海、江苏太仓、福建漳州、浙江台州和天津子牙再生资源加工园区等,同时,国家环境保护部已同意河北文安、广东肇庆、江门、梅州、山东烟台、广西玉林和江西鹰潭等地开发建设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并批准了江苏张家港建设报废汽车压件拆解试点园区。除了上述国家批准建设的园区外,广东清远、辽宁沈阳、河北大成等地的园区建设也已初具规模。同类型园区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必然会加剧同类园区的竞争。而广东园区具有先天的地理优势和市场优势,这又是梧州再生资源园区难以企及的。这些外部不断兴起的园区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再生资源加工园区产业的集聚速度,并直接制约了园区的产业化形成过程。
针对梧州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出现的问题以及自身的区位特点,结合产业集聚的形成方式,从构建园区的价值流、入园企业间的信息流、资金流、园区管理的服务流等方面着手,为梧州再生资源园区的产业集聚提供保障。
(一)逐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形成主导生态产业链
园区产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园区的主导生态产业链,它是工业区和企业的核心价值链条,极大地制约着园区的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的形成。全球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一个园区发展速度的关键在于龙头企业,它不仅是园区创新资源组织的核心载体,更是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2]。鉴于梧州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当前龙头企业缺乏、产业链不健全的现状,必须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形成园区龙头企业的产业价值流,最终构建形成园区的主导生态产业链。具体措施有:一方面,可以考虑充分利用梧州在宝石加工、西江黄金水道运输等方面的优势,引进国外金属与深加工企业,整合以再生铜、再生铝和塑料三大原材料为基础,拉动铜塑、铝塑、铜铝等相关产品的产业链为主的大型金属冶炼与深加工基地,使铜、铝等废旧金属回收冶炼以及铜产品深加工成为园区的基础产业,与梧州现有的工业园区的产业进行配套,通过共同发展使园区产业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在园区内挑选具有一定规模、资金相对雄厚的企业作为试点企业将其打造成为园区产业价值流的龙头。由龙头企业构建形成包含了从再生资源的原材料(废铜、废钢铁等)转变为成品、到给它赋予价值的全部活动的产业价值流,从而为梧州再生资源加工园区的产业集聚搭建稳定的基础平台。
(二)建立信息管理集成系统,实现园区企业信息共享
园区的信息集成将极大地促进园区内的物质循环流动和资源的高效利用,从而推动整个园区生态产业系统的演化与发展。建立信息管理集成系统,实现园区企业信息共享,不仅对于完善园区当前管理机制和体制具有重要意义,更是增强产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基础。首先,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存储库、计算机网络和电子商务平台,并为园区管理者提供信息管理系统,为园区的发展、决策、管理和维护提供支持。其次,推进园区各产业链间信息交流平台的建设,一方面要保证园区企业产业链中各环节的信息高效传递和有效沟通,另一方面要能够为园区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丰富、可靠的信息来源,包括相关政策、入园项目指南、园区工业网络设计、物质流集成设计、清洁生产技术、各主要行业关键先进技术、园区环境管理手段、参考文献等内容。
(三)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高园区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园区深加工向纵深发展,打造生态的再生产业链,技术创新是必由之路。只有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适时地满足市场需求,才能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例如:陕西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加强钼深加工产业技术沉淀,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孵化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培植钼深加工产业技术核心,于1999年8月在西安成立了金堆城技术中心。几年来,该技术中心立足于企业内部现有的生产工艺,培育出众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如稀土钼合金、TZM合金、非团聚二钼酸铵,钼电极、钼顶头等,为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梧州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应该加快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步伐,努力提高园区自主创新能力,着眼于园区再生企业长远的发展,瞄准行业先进水平,开展具有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研究,加强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储备新技术和新产品。
(四)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完善园区服务体系
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是园区形成科学产业集聚的基本要求。因此,梧州再生资源加工园区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同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新型的公共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行”的原则,推行政务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形成统一规范、公开透明、快捷高效的投资咨询和产业指导及政策服务体系,努力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平台。此外,还要根据梧州再生资源加工园区的需要,进一步加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基地的建设。通过基地建设带动园区建设,优化完善园区服务体系。
(五)大力开拓创新融资渠道,保障园区建设资金需求
园区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高强度的资金投入。当前,必须广开园区建设资金筹措门路,形成多元投资渠道保障园区建设资金需求,加速产业集聚的形成。具体而言,可以尝试按照“六个依靠”来打造形成渠道畅通、来源多样、成分多元的产业投资机制。这“六个依靠”分别是:依靠招商引资引进外来投资、依靠惠民政策吸引民间投资、依靠合力争取国家投资、依靠信贷吸纳银行投资、依靠积累增加企业投资、依靠上市融资拓展市场投资。具体操作方式可以借鉴湖南汨罗的经验做法,即由再生资源行业信用协会、会计咨询服务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组建再生资源行业“一会三公司”的融资平台[3]。
(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强管产学研合作
科学技术和科技人才将是产业创新和集聚的智慧之源。为此,必须在未来一段时期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强管产学研之间的合作。首先,必须加大对梧州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投入力度,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管、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升生产工艺与科技创新能力,为梧州再生资源加工园区产业集群构建高效的技术创新平台,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并最终以创新促进产业集聚水平的提升。同时,还要重视各类人才的培养,特别是与再生资源产业相关的科技人才,将其视为梧州再生资源加工园区产业集聚的战略资源,集成企业技术人才、实验设备等资源,形成科研开发推广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新工艺、生产技术指导、质量管理等服务,促进龙头企业与其他中小入园企业的科技合作。
(七)整合利用国内外的资源,提升园区的国际竞争力
首先,充分利用国内外相关园区的资源与经验,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信息交流,成立战略联盟平台,推动园区的开放化、国际化发展。其次,要通过充分和利用国内外的知识、技术、人才、管理经验等资源,加快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步伐。第三,要通过鼓励本地生产、研发制造企业中的优秀人才积极参与到再生资源产业集聚的研究和实践运作中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后,还应该加快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使产业发展与科技进步相互促进,通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和发展壮大主导产业,不断提升园区的国际竞争力。
[1]丰海彦,刘光富.我国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10(45):65-66.
[2]刘强,张艳会.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园区)发展现状与趋势[J].资源再生,2011(12):11-14.
[3]韩冰.创建汩罗模式建设再生资源加工园区[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9(10):1-3.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Problem sand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ofW uzhou Recycled ResourcesProcessing Zone
Lei Fei1,Zhang Tangyun2
(1.2.Wuzhou University,W uzhou 543002,China)
Wuzhou Recycled Resources Processing Zone is developing rapid ly and powerfully.However,it still faces with some problems as follows:incomplete industry chain,insufficient supporting facility,limitation of production process and equipment,shortage of professional personnel,inefficientmanagerialmechanism,etc.which largely restricts its competitiveness.Therefore,Wuzhou Recycled Resources Processing Zone should,on the basis of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of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structure its own value flow all around the zone,information flow among the enterprises in the zone,capital flow and service flow in the zone so as to boost the developmentof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in the whole zone.
recycled resource;industrial zone;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F307.2
A
1673-8535(2012)06-0001-07
雷飞(1965-),女,广西梧州人,梧州学院经济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经济学。
张堂云(1976-),女,湖南衡阳人,梧州学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
(责任编辑:覃华巧)
2012-09-12
2008年度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200802lx408)阶段性成果;梧州学院“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团队”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