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中所见北洋时期大学教授的娱乐文化

2012-03-20 00:55黄晓通
文化学刊 2012年1期
关键词:大学教授昆曲园艺

黄晓通

(辽宁省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15)

北洋时期的大学教授待遇较好,业余时间充沛,因而娱乐生活丰富多彩,他们在游艺当中既浇灌心田,更挥洒与抒发着精神上的自由,在民国时期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一、文艺爱好的多样性

文艺爱好最能体现教授们的审美情趣。北洋时期的大学教授们在时代风潮的影响下,艺术所嗜格调不俗,传为士林雅谈。

昆曲这一传统戏曲盛于明代,清代中期走向衰落,转而以京剧为代表的“花部”取代其成为市民大众的新宠。民国后,许多大学教授仍然乐于听赏昆曲,有的人甚至是票友。浦江清是个昆曲迷,常听韩世昌唱《烂柯山·痴梦》,还感叹“昆曲在任何方面,均比京调强”。[1]俞平伯亦不仅经常去戏园听昆曲,还组建谷音社,网罗各路爱好者,包括浦江清、汪健君、沈有鼎等。吴梅则是一个典型的昆曲全才,不但在昆曲理论、曲谱、曲律方面都可称专家,还收集整理各种昆曲典籍,与人合办紫霞曲社,甚至自傅粉墨表演昆曲。

而表演或观看话剧也成为一种时尚,大学教授们有的是社团发起人或社员,如郑振铎、熊佛西等,有的则是观赏爱好者,如吴宓、鲁迅等。鲁迅日记里就记载着其经常去观看话剧演出的习惯爱好。对于他们来说,这爱好更多地寄托着他们对于文学改良,乃至寻求社会现实问题解答的迫切心情。

电影也是大学教授们的青睐之物。许多日记里均记载他们的观影爱好和行动。教授们多喜欢观看文艺片、剧情片或喜剧片,对影片比较讲求文化感、历史感。如胡适观看《王中王》,称赞其“文句皆采经文,甚能动人”;[2]吴宓爱看外国文艺片或喜剧片,借以可以调适心情,有一次观“Antics of Ann(安的滑稽动作)”,感觉“甚佳”。[3]

民国后,西方的音乐、绘画等艺术纷纷传入,与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一起,成为很多大学教授们修身养性的选择。大学内外各种艺术组织渐次成立,许多教授参加并担任多场演出任务,如叶恭绰、蔡元培、章士钊等。而个人爱好上,李济喜欢弹钢琴;梁思成擅长钢琴、小提琴等,钢笔画、水彩画也不逊色;林徽因爱读英国浪漫派诗歌及唐诗;林语堂很乐于欣赏中、西画;苏雪林喜读旧体诗,还主张国画与西洋油画、水彩画各取其长;李叔同除擅长绘画外还精通音乐,并写得一手好书法,堪称“艺术全才”。而丰子恺亦亲身创作中西绘画、音乐、散文等,艺术造诣很深。可见在传统的诗词书画乐的领域上融进了一些西方元素后,更是成为了学者们涵咏性情的绝佳园地。

二、体育锻炼的适度性

清末民初以来,受欧美强国发展模式的影响,崇尚体育的理念广泛传播。教师集体性的运动项目获得发展,大学内部及之间举办各种体育赛事。东北大学的体育运动会开得红红火火,北大和清华等大学也组织过各类教职工联谊赛,吸引着许多大学教授踊跃参与。

大学教授因为科目种类、性质的关系,消耗脑力、精力的时间较多,锻炼的方式、时间、程度便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讲求适度性。运动的方式主要有国术、散步、旅行等。1912年,蒋维乔将日本人的理论结合亲身经验,创立了静坐养身术,“在民初国粹主义体育风气中,静坐曾风行一时”。[4]许多大学教授都钟爱静坐,钱穆常在课毕后在卧室里静坐,以获得身心的平和。有些教授则喜欢太极拳等国术,还有的喜欢步行,郑振铎认为“多走路,少坐车”[5]对身体好,他步行总要走到满身大汗才罢休。林语堂称 “唯一的娱乐,就是散步”,他叼着烟斗,在乡村小路、林荫大道,或在城市街区和家人一起散步,舒展心灵。还有周作人、钱穆等教授也都乐意用散步来锻炼身体。梁思成当年在清华读书时曾受教于清华体育教授马约翰先生,因此擅长跳高、双杠、爬绳等,在其成为教授后也没有放弃锻炼,原有的运动经验及自身良好的体能给他工作所需的攀爬和测量带来很大的帮助。而金岳霖则爱好网球运动,在时间充裕时他会喜欢约上关系甚好的球友,一同去网球场锻炼,打球时他总是穿着专业的网球服,整个人看起来精神抖擞。而旅行,能让人开阔眼识,还能锻炼体格,也备受教授们的喜爱。如吴宓、陈寅恪、黄侃、徐志摩等都热爱旅行。陈寅恪从小便在异地求学,足迹遍及欧亚各洲,一边旅行一边学习各种知识;黄侃则心系山水,有工夫时喜欢到处游览自然景观,当其留驻南京之后,时不时还到玄武湖临景畅怀;徐志摩也喜游各地,他1925年赴欧洲游历德国、意大利、法国诸国,1927年又游览日本、印度、美国等地,博彩众长,给其诗歌创作带来活力。可见大学教授们的体育休闲方式多种多样,而适度的锻炼也让他们的教书和研究工作受益匪浅。

三、园艺栽培的情趣性

家庭园艺,添趣味多实益,不但能增兴养神,还可美化环境,培养后代爱护自然植物的美好情感,是家庭娱乐的积极方式。民国后,随着国内与西方园艺的广泛交流,各种花卉植物和栽培技术也源源不断地走进中国家庭园艺的领域。同时,以栽种怡悦性情在许多大学教授中延续下来,使他们在喧嚣的城市生活中领略到美好的自然情趣。

大学里的农学院也开辟了园艺课程,出现了专业的园艺老师,他们在从事自家庭院园艺时更注重科学方法的指导,讲究针对性和适应性。例如,周宗璜教授把园艺栽培当作研究也作为娱乐,他使用科学的培养方法,包括充分根据各种植物的性情选择合适的土壤湿度、肥度,还讲求剪枝方法、嫁接方式等,而其他一些非此专业的教授,表现出更随性的一面。种种日记里显示,许多教授会在空闲时候到花木市场购买幼苗,配以别致的花盆,放在门前后或阳台上栽种观赏;或者放在室内与家具、内室装修色调协调配合,组成雅致的景观;有的住宅前后有空地,就直接栽种些蔬菜或花草,还适当对植物进行塑型。如苏雪林和张宝龄在校园的住宅楼下有一个挺大的、长满了杂草的园子,夫妇二人利用空闲时间,除去枯草种上莳花和瓜果蔬菜,有圣诞花(一品红)、万寿菊等,五颜六色的花朵盛开,点缀着住宅的周围环境。这些园艺不仅美化居所,还能产生一些经济效益——一定程度上满足家人的蔬菜水果需求,也让栽种人体会到劳动的乐趣。黄侃也喜好栽花种植一些小植物,并定期施肥浇水,还在需要时给树木修剪枝杈,美化外形。吴宓也喜欢把玩花草,还常叫朋友入室观赏其栽花的杰作,同友人一起品评花卉,愉悦不浅。植物美丽而茂盛的生长情态也奉献给栽植主人健康的环境和别样的身心享受,教授们乐此不疲。

四、结论

首先,财富的多少和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往往影响着个人在艺术、科学等方面的发展。[6]北洋时期的大学教授,薪金较丰厚,又有一定的闲暇时间可以安排。充裕的时间以及丰厚的收入成为大学教授发展多种娱乐的保障。

其次,西方文化的大量传入,丰富了传统的娱乐方式,亦带来了大学教授娱乐的多元化选择。大学教师群体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更注重发展自身爱好:多样化的文艺消遣可以调适心性,适度的体育锻炼能够增进身心健康,园艺栽培亦给生活添加许多乐趣,因此他们乐此不疲。

最后,北洋时期很多教授都是受中西双重文化熏陶成长起来的,许多教授深爱中国文化,又有出洋读书的经历,像林语堂、陈寅恪等,有的也在国内受过西式教育,像马宗芗、刘永济等,故娱乐内涵中西交融。林语堂就自称“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而费正清对梁林也评价道“是最具有深厚的双重文化修养的”,并在“学贯中西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审美兴趣和标准。”[7]

[1]浦江清.清华园日记——西行日记[M].北京:三联书店,1987.29.

[2]曹伯言.胡适日记全编(5)[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15.

[3]吴宓.吴宓日记(02)[M].北京:三联书店,1998.9.

[4]刘志琴.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第三卷)[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432.

[5]卢今,李华龙.郑振铎日记[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82.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19.

[7]林洙.梁思成[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38.

猜你喜欢
大学教授昆曲园艺
也论昆曲的形成与梁辰鱼的贡献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教授
《红楼梦》的当代昆曲改编与经典化
园艺系
园艺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我和园艺村的约会
实境学习:让学习在学习者的手中和脑中同时发生——访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教授扬·哈灵顿博士
爱在昆曲里,化成一片旧时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