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秦福军 王红闯
6月21日,“数字洛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程设计书在洛阳市通过专家鉴定,并举行了“数字洛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程项目启动仪式。
该项目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河南省测绘局、洛阳市人民政府三方合作构建。项目建设成果用于洛阳市政府各部门管理、决策与公共服务。同时,作为“数字中国”、“数字河南”地理空间框架的组成部分,纳入国家级、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用于政府宏观决策,实现项目成果国家、省、地方共享,形成洛阳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洛阳市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城市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数字洛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内容包括洛阳市基础地理信息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典型应用示范建设以及支撑环境建设等。项目总投资1929.3万元。基础地理信息建设包括洛阳市城区真彩色数码航空摄影700平方公里;建成区700平方公里1∶1000的3D制作与数据建库、1∶2000 DLG缩编与数据建库、1∶5000 DLG缩编与数据建库、地名/地址信息数据制作与建库;全市15208平方公里1∶10000、1∶50000 DLG更新与数据建库、数据缩编;整合以上数据,建立一体化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主要依托更新完善后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一步整合加工,提取交通、水系、居民地、境界等一部分与政务应用和社会化应用紧密相关的要素内容,扩充地名、地址数据,进行面向信息化要求和各部门需求的数据重组,并开发网络化的应用服务系统,形成洛阳市唯一的、权威的、统一的、通用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电子政务与应急指挥、典型应用示范建设主要包括基于所构建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在洛阳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系统、洛阳市国土管理信息系统、洛阳市规划辅助决策系统、洛阳市公路设施管理信息系统、洛阳市房产信息管理系统等领域开展典型应用示范,在政府及部门、社会各界用户中全面推广应用。支撑环境建设主要是建立能够保障项目实施及建设成果长期应用的支撑环境,成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明确专门的运行维护机构,配置合理的软件、硬件及网络环境,建立健全地理空间框架的共享与更新长效机制,全面支撑洛阳市数字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运行维护与应用。
“数字洛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建设周期为2年,2013年12月底前完成项目建设及系统试运行,2014年初组织验收。该项目是继平顶山、郑州、济源、邓州市等8家数字城市之后,启动的全省第9家数字城市,至此,河南省数字城市启动过半。
河南省测绘局与洛阳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