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与词汇化

2012-03-19 21:22曹群英
外语学刊 2012年5期
关键词:相似性词汇原则

曹群英

(湘南学院,郴州 423000)

认知与词汇化

曹群英

(湘南学院,郴州 423000)

有关词汇研究的文章已有很多。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词汇的相关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词汇化是认知的必然结果。具体地讲,词汇化是认知的相似原则、经济原则和抽象原则相互竞争的结果;词汇按滚雪球的方式发展,其产生和发展源于基本认知域、基本经验和认知心理。

认知域;基本经验;认知心理;相似性;经济性

1 词汇化研究的相关问题

语言学界对词的定义众说纷纭,但基本内容不外乎内容(意义)和形式(音/形),任何词汇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关于内容和形式关系的研究,存在两大对立的流派:自然派(the naturalists)和习惯派(the conventiona-lists)。自然派认为,内容和形式间存在着内在必然性和内在对应关系;习惯派认为,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某个词的意义用一个不定期的语音形式表现,这是在长期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固定下来的,经过社会约定俗成,是语言领域中的一种社会契约。自然派站不住脚,因为:(1)从心理学角度看,人不可能具有认识每一个必然联系的潜力;(2)表示某一意义的词在不同语言中有不同形式;(3)表示不同意义的词可以具有相同形式。习惯派的论点正确,但它忽视词汇化的认知因素。我们认为,词汇化是个滚雪球式的发展过程,有约定俗成的成份,但词汇的发展是对约定俗成的社会契约在认知基础上进行新的认知的结果。

世界是由相互联系的事物组成的统一体,任何事物都是以另一事物为参照点而存在,词汇化也是如此。词汇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必然结果,是随着人的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能力而提高和发展的。语言产生之初,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决定了词汇发展的缓慢性,人类只能从其基本认知活动和情感概念中产生出一些基本的词汇,因此,词汇在其历史发展长河中具有任意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认知能力的提高,人类在原有词汇基础上创造出一些新词。这些新词,一些可能和最初始的基本词汇一样是任意创造的;另一些则是在原有词汇基础上,通过认知,从旧词中创造出来的新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不同群落之间的语言融合,基本词汇和外来词汇的不断融合促进语言滚雪球式的发展。一种语言发展的标志之一是,表示其主体人的共同生活实践和基本情感概念的词汇。我们把使用最多、生活中最必需的、最明确、生命力最强的意义叫做基本词义。这种词,Croft叫做前意义词汇(premeaning word)(Croft 2004)。这些前意义词汇与人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环境中的自然界、季节、人体、亲属、动植物、颜色和动作的名称构成前意义词汇。随着生产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人们在这些前意义词汇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些新词。随着时间的推移,外来词和前意义词的产生理据隐没在历史长河中,因此有些语言学者认为词汇化是任意的。有证据表明,词汇化是任意的的观点是一种以偏概全、不负责任的观点。确实,部分词汇化是任意的,但大量词汇是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而按照一定原则向前发展的。

2 词汇化是认知的结果

语言的共性是人类普遍感知机制和物质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langacker证明,名词、动词等词类可以从语义出发,运用感知原则予以界定(langacker 1987)。Hopper和 Thompson认为,名词、动词等普遍的词汇类别可能来自它们在人类交际中的话语功能,语义是概念或意象的形成过程,具有思维和认知属性,词义描写可以用认知域(cognitive domain)完成。认知域可以是一个简单的知觉或概念,也可以是一复杂的知识系统。对每一个事物的认知是以认知域为背景或基体的,有的语义描写只涉及一个认知域,有的需要几个认知域。认知域有不同层次,而且有大小、程度、基本和非基本之分。基本认知域来自人的基本经验,无法再简化,因为它们是人认知世界的工具,先于语言,在人的认知中普遍存在。Langacker认为,基本认知域可分为“空间”(时间)、“颜色”、“感情”、“味觉”(嗅)、“触觉”(温度和压力)和“亲属关系”(Langacker 1987)。据黄伯荣、廖序东对汉语和陆国强对英语基本词汇的分析,汉语2500个和英语3000个基本词汇都来自人的基本生活经验和基本认知域(黄伯荣 廖序东1996,陆国强 1999)。其主要类型有:(1)自然事物类;(2)生活与生产资料类;(3)人体部分类;(4)亲属关系类;(5)人或事物行为、变化类;(6)人或事物性质状态类;(7)指称和代替类;(8)数量类;(9)程度、范围、关联和语气类。基本词汇的特点是:一是稳固性,因为这些词汇标志的事物和概念极为稳固;二是能产性,稳固性使其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用这些基本词作词素创造出来的新词,最便于人们理解、接受以及推广使用;三是全民族共用性,因为相应的基本经验和认知域为相应的人群共有,不受阶级、行业、地域和文化程度等限制。如果我们承认词汇化有任意性的特点,任意性仅仅停留在某些基本词汇的词汇化中,大多数词汇的词汇化以基本词汇为基点完成。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仓颉之初作书,善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誉,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寝多也”。许氏告诉我们,文和字在时间上有先后之分,在结构上有“依类”、“相誉”之别,也就是有合体和独体的分别。在象形、会意、指事字大量产生后,汉语又有创造新字的形声方法,因为形声造字有其独特之处。每个语词都有它的类属,每个语词也都有它相近的声音。类属和声音构字是人的认知能力发展的结果。形声构字也反映了人们通过相关知识推导新信息,从而理解话语和认识世界的能力。人的认知总是以最少的努力获得最大效率的信息储存和处理(Sperber & Wilson 1986)。汉语如此,英语也是如此。英语词缀法(affixation)、转类法(conversion)、合成法(composition)、拼缀法(blending)、逆成法(backformation)、缩略法(shortening)等都为英语词汇化的发展提供认知上的有力证据。二战后,现代英语发生了较大、较快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运用语言中既有的材料,通过构词方式产生大量的新词语。这也有力地证明了词汇化不全任意的观点,它是对社会契约的认知,是人通过感官直接感知具体概念,用思维推理判断抽象概念的结果。Deese主张从互相联系的字词网络考察词的意义,认为一个字词的意义由它所能引起的期货反应词(联想词)的范围决定(Deese 1965)。Katz和 Fodor认为,词的意义可以分为两个部分:(1)由一组语义标记或特征组成,每个标记说明字词的一部分意义;(2)选择性限制(selection restrictions),即对词的可能组合的限制(Katz & Fodor 1963)。Miller和 Johnson Laird也强调上下文对单个词意义的作用(Miller & Johnson 1976)。三者的切入点不一致,但都论证:意义是认知的结果;一个词汇意义与另一个意义相参照而存在;意义离不开判断和推理;意义的实现是人认识事物与事物之间关系和内部规律的结果。Eve Sweetser指出,语义变化植根于我们的文化、经验和认知活动(Sweetser 1990)。但是,人如何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规律,词汇化如何进行呢?我们的回答是:相似性(Iconicity)和经济性的竞争在此过程中起作用。

3 相似性

相对任意性而言,相似性指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一种自然联系,两者的结合可论证,有理据(motivation)。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不研究拟声词和象形词,也不研究语音象征论。语音象征论主张意义之间有规律的对应,表现为词的语音相近和语义相同,这两种象似性极其有限。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强调语言结构,尤其是句法结构,甚至句法规则是非任意的,是有理据的。句法结构跟人的经验结构有一种自然联系(Haiman 1985a)。经验一般指人对客观世界的知觉和认识或人的头脑反映客观世界时形成的各种概念和概念结构(Langacker1987)。结构主义否认相似性。乔姆斯基把任意性推向极点,他和Hockett一样,认为象似性是动物语言而非人类语言的特点。功能主义从语言和认知的关系出发,认为在同一客观世界中,各民族约定俗成的概念结构或认知过程有很大差异,映照概念结构的语言结构各不相同,因此,比较注重各种语言的个性,而非共性。共性存在,但不是任意的,可以找出生物学的理据。人的语言智能不像乔姆基斯主张的那样,独立于其它认知智能(Chafe 1970; Bo-linger 1977;Haiman 1985a,b;Hopper & Thompson 1980,1984;Slobin 1985;Givon 1979,1989,990)。认知语言派认为,语言是非自主系统,语法就是概念化,语言知识源于语言的使用;词汇是音位成分、句法成分和语义成分的统一体,词法结构就是语法结构(Haiman 1985,1986;Lakoff 1987;Langacker 1987)。Pierce按照如何表达对象,将符号(sign)分为:(1)临摹(icon)是与对象相象的符号;(2)标志(index)是跟对象有某种事实或因果联系的符号;(3)符码(symbol)之起符号作用的是靠约定的规则而跟对象发生联系。一般认为,在纯符码的表达中,语言有不同程度的临摹性,一切符码表示都按不定期的组合和排列原则组成。Haiman将相似性分为成分相似和关系相似(1985a)。成分相似指成分与经验结构的成分(大大小小的概念)相对应;关系相似指成分之间的关系和经验结构之间的关系相对应。成分相似性实质就是语言中“一个形式对应于一个意义的”原则。英汉语言中具有相似性的词汇占大部分。现代汉语90%的形声词和英语各种构词方式都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但有4种情形违背成分相似性:(1)有形式无意义(虚义语素);(2)有意义无形式(零形语素);(3)一个意义多种形式(同义词);(4)一个形式多种意义(同义多义词)。真正的虚义语素不存在,不管多么虚义的成分多少都带有一点意义。在汉语中,介词都由动词演变而来,原因是其使用频率减少了。虚词的演变也经历了大体一致的过程。Bolinger认为,完全同义词不存在,同义词多少具有一点意义或风格色彩上的差别。Sweetser认为,同义和多义现象是人在与外在世界的互动中对植根于自己经验的概念通过隐喩构造的结果(Sweetser 1990)。零形语素和同音词都是经济原则作用的结果:使用频率高、可预测度高的成份,在语言认知过程中被省略了。关系相似性分为组合关系相似和聚合关系相似。组合关系相似指成分的排列次序映照事物发生的先后顺序。汉语偏正补充、动宾和主谓型复合式,英语派生法、逆构法和屈折变化,大多体现词汇化的这种相似关系。汉语传统语法中的联合型构词法和英语结合形式复合词体现的也是这种相似性。关系相似原则可以规纳为:(1)数量象似原则:说话人觉得重要的信息,对听话人难以预测的信息,表达它们的成份较多,形式较为复杂。这种认知与人的格式塔认知有关,如美籍华人/American Chinese. (2)顺序象似原则:成份的排列顺序映照它们表达的实际状态或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因为人的认知总是认为原因在先,结果在后,施事在先,受事在后。汉语大量连动和动补词、英语中的逆构词都遵循这一规则。(3)距离象似原则:认知或概念相近的实体,其语言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上也相近。换言之,概念之间的距离跟语言成分的距离相对应。例如,领属关系分“可让给别人”(我的书)和“不可让于别人”(我的眼睛)。领有者与领有物之间的联系程度,后一类高于前一类。对大量语言的调查表明,两类领属结构成分的距离也是后一类小于前一类,如Chomsky’s theory和 Chomskyan theory,我的书和我爸。

大量语言事实和上文的论证表明,英汉语言相似性对词汇化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Givon 认为,象似性是生物机体中普遍存在的编码象似性的一种体现。从认知处理看,象似性的好处在于:空间上相邻近的成分在神经结构上有相似的邻接性,神经元的激活就可协同发生,从而缩短处理时间。

象似性是一个程度问题,是图像(icon)、映象(image)(如照片)、拟象(diagram)(如图画)。图像、映象和拟象是一个连续渐变的等级,其界限难以划清。Haiman认为,词是语言中像似度最低的符号,失真是必然的。认知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人的记忆是有限的。人自身的这种局限也使我们无法完全遵守“一个概念一个形式”的相似原则,简化和省略必不可少。象似性不能解决所有的词汇化问题,它需要某些原则来解决其不能解决的问题,如经济原则和抽象原则。

4 经济原则和抽象原则

经济原则(Haiman 1985)其实就是Zipf 在1935提出的省力原则:使用频率高的语言成分在形式上省略,形式的缩略意味着象似度的降低,经济原则有人类相同的认知基础。Sperber & Wilson指出,人的认知总是以最少的努力获得最大效益的信息处理(Sperber & Wilson 1986)。经济原则的使用与一个社会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文化水平有关。二战后,许多英国人无归属感,因此出现了identity crisis. 随着一些类似问题的出现,crisis也实现了词汇化。汉语“三个代表”、“三讲”、“四化”等都是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受经济原则影响而词汇化的。英汉语言的这些例子有力地支持着我们的观点。经济原则还可能是语言规划工作的结果。典型的例子是中国秦代李斯统一文字,对文字的形体加以规范和1955年12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对汉字的改革。这些语言规范工作对出现在语言中的许多字、词进行调整和规化,在简化语言本身的同时,也便利人们对语言的使用。语言本身没有优劣之分,语言的规范化,能便利人们的交际,使交际省力。我国把汉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定义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作品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这就大大减轻交际中因语言不通带来的困难,也为词汇化的发展指明向经济方向发展的趋势。

临摹性作为词汇化的原则,有其天然的局限性,经济性亦然。有的词汇不易用这些原则表达,为了使语言的编码和解码简单有效,必然存在一些抽象的逻辑-数学原则,简称抽象原则。在语言词汇化过程中,临摹原则和抽象原则共同起作用,因为临摹有限,为了使符号完整,必须用抽象性补充。在概念形成和词汇化过程中,因为认知域和基本经验限制,我们通常会把概念分成不同成分,把成分归成一组,再把形成的组归成高层次的一个组。这个过程不断重复,直到得出最高层次的组。这个过程就是用抽象原则创造词汇的过程。认知是思维,是一组相关活动,如知觉、记忆、判断、推理、解决问题、学习、想象、概念形成和语言使用等。汉语“龙”、英语unicorn等抽象词在客观现实中无法找到原型,人们一般使用抽象原则构词。汉语的转注、假借,英语的Mc+姓和son+姓等取名法都证明抽象原则的实用性。

语言的发展、词汇的词汇化依靠相似临摹、抽象推理和经济使用。通过感官能直接感知的客观事物,通过相似性实现词汇化;无法直接感知的、超越人的认知能力和认知域的事物,通过抽象原则实现词汇化。Lakoff在Me-taphorsWeLiveBy中指出,在概念化过程中,人对存在于物理世界(physical world)的具体事物,通过发现其相似点来概念化;对那些存在于非物理世界的概念,如emotion,perception等,则通过建立在相似点基础上的推理获得。这种推理建立在人的经验基础上,受经验影响又影响人的经验。大体讲,具体事物通过相似原则概念化,抽象事物通过建立在相似原则基础上的抽象原则概念化。相似原则和抽象原则的共同作用,推进语言的发展变化。随着生产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词汇像滚雪球式地发展。由于各民族因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差异,同一概念有着不同的词汇表达方式。于是,人们本着经济原则,把使用频率高、与基本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表达式确定下来,实现词汇化。那些频率不高的词汇逐渐退出使用范围,因此,在词汇化过程中,相似原则、抽象原则和经济原则以竞争方式起作用。在某个时期、某个文化中,可能是某个原则压倒另两个原则,或一个原则服从另两个原则。脱离3个原则的词汇化不存在。3个原则相互竞争的方式也因时间、文化和认知能力的变化而变化。

5 结束语

词汇化研究词形成的过程和原因。已经有很多对词汇化的讨论,但从认知的角度探讨这个问题的研究还很少。在词的创造中有任意性的特征,但只是少部分,大多数词通过相似原则、抽象原则和经济原则实现词汇化。词汇化是滚雪球式的发展过程,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认知能力的提高和文化交际的扩大而实现的。词汇化有理有据,理据来源于我们的基本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大量语料证明,只有在认知基础上分析语言本体,才能得出合乎语言本身的结论。

白解红. 语义多层面的性别差异[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0(4).

戴浩一. 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争议[J]. 国外语言学, 1990(4).

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陆国强. 现代英语词汇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1999.

沈家煊. 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3(1).

王更生 汪安圣. 认知心理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谢信一. 汉语中的时间和意象[J]. 国外语言学, 1991(4).

周秉钧. 古汉语纲要[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1.

赵艳芳. 认知语言学概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2001.

Lakoff, G. & Johnson, M.MetaphorsWeLiveBy[M].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Sweetser, E.FromEtymologytoPragmatics—MetaphoricandCulturalAspectsofSemanticStructure[M]. 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Ungerer, F. & H. J. Schmid.AnIntroductiontoCognitiveLinguistics[M]. 上海: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William, C. & D. A. Cruse.CognitiveLinguistic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责任编辑王松鹤】

OnCognitionandLexicalization

Cao Qun-ying

(Xiangnan University,Chenzhou 423000,China)

There is a lot of discussion on lexicalization already. This article expounds it on a cognitive basis. Lexicalization results from cognition like a rolling ice ball. Daily interaction produces words. Basic cognitive domain, basic experience and cognitive psychology help the process of lexicalization. Iconicity, economy and abstract principle are three key factors, the competitive interaction among which determines the process of lexicalization.

cognitive domain; basic experience; cognitive psychology; iconicity; economy

H0-06

A

1000-0100(2012)05-0085-4

2011-09-30

猜你喜欢
相似性词汇原则
一类上三角算子矩阵的相似性与酉相似性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浅析当代中西方绘画的相似性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低渗透黏土中氯离子弥散作用离心模拟相似性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V4国家经济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