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向鹏
患者,男,40 岁,因肝功能异常6 个月于2010-07-26日入院。入院前6 个月体检,肝功能:TBIL 28 μmol/L,ALT 246 U/L,AST 155 U/L,GGT 88 U/L,TP 64.50 g/L,ALB 39.20 g/L,GLB 25.30 g/L;HBsAg(-),抗HAV-IgM(-),抗HCV(-),抗HEV(-)。外院门诊予口服甘草酸二铵胶囊治疗,多次复查肝功能转氨酶均未恢复正常而入我院进一步诊治。病程中无乏力、纳差,无恶心、呕吐及厌油腻,无皮肤黄染及浓茶样尿,无白陶土样便及皮肤搔痒。既往体健,否认输血史和手术史,否认乙肝家庭史,否认用药史和毒物接触史,不饮酒,未吃过生鱼。
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皮肤巩膜无黄染,无面色晦暗,无肝掌蜘蛛痣,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上界右锁骨中线上第5 肋间,肝脾肋下未及,肝区无叩痛,无移动性浊音,双下肢不肿。
入院辅助检查:肝功能:TBIL 25 μmol/L,ALT 214 U/L,AST 106 U/L,GGT 48 U/L,TP 67.50 g/L,ALB 40.20 g/L,GLB 27.30 g/L;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HBV DNA 定量:<103 copies/ml,抗HAV-IgM(-),抗HCV(-),抗HEV(-);巨细胞病毒及非洲淋巴细胞瘤病毒抗体均阴性;自身抗体(包括AMA 和ANA)均阴性;免疫球蛋白IgA、IgG、IgM 均正常;血脂正常;AFP 阴性;肝吸虫酶标阴性;大便未找到肝吸虫卵。腹部B 超示:肝脏回声均匀,血流信号正常。
诊断分析:(1)病毒性肝炎:在我国是引起肝损害的最主要原因,常见的有甲、乙、丙、戊型。该患者HBsAg(-),抗HAV-IgM(-),抗HCV(-),抗HEV(-);巨细胞病毒及非洲淋巴细胞瘤病毒抗体均阴性;似乎可以排除病毒性肝炎。(2)药物或毒物所致肝炎:主要诊断依据是近期有肝毒性药物、毒物应用或接触史,此患者不存在上述因素,可排除。(3)脂肪性肝炎:分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肝炎,患者不饮酒,排除酒精所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通常合并肥胖症和(或)2 型糖尿病、高脂血症,亦与该患者不符。(4)自身免疫性肝炎:其特点是女性多见,总球蛋白、γ-球蛋白或免疫球蛋白IgG 增高,自身抗体阳性,常伴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但该患者为男性,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IgG 不高,自身抗体阴性,无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史。(5)此外患者无血吸虫疫水接触史,可除外血吸虫病;患者未吃过生鱼,肝吸虫酶标阴性;大便未找到肝吸虫卵,肝吸虫病亦不考虑。(6)肝脏的遗传性疾病:多有家庭史,婴幼儿时期甚至出生时即发病,青年较多见的为Gilbert 综合征和Wilson 病。Gilbert 综合征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肝功能正常,与该患者不符;Wilson 病可表现为病毒性肝炎或暴发性肝炎,与病毒性肝炎难以鉴别,但多有锥体外系症状,角膜K-F 环,铜代谢异常,可请眼科会诊,查血清铜、铜蓝蛋白和24 h 尿铜以排除。
眼科会诊未见角膜K-F 环,查血清铜、铜蓝蛋白和24 h 尿铜均正常,为进一步明确肝功能异常原因,动员患者行肝穿刺活检。肝脏病理回报:慢性肝炎G2S2,免疫组化HBcAg 阳性,HBV DNA 阳性。明确诊断为: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中度。
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是指血清HBsAg 阴性,但血清和(或)肝组织中HBV DNA 阳性,并有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除HBV DNA 阳性外,患者可有血清抗-HBs、抗-HBe和(或)抗-HBc 阳性,但约20%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学标志均为阴性。诊断需排除其他病毒及非病毒因素引起的肝损伤[1]。本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均为阴性,但肝组织中HBV DNA 阳性,并有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而且排除了其他病毒及非病毒因素引起的肝损伤,可以诊断为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
隐匿性乙型肝炎的发生机制包括:(1)HBV 保持极低水平复制而检测试剂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不高;(2)HBV 基因变异,尤其是S 区及前S 区变异;(3)HBV 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中;(4)HBsAg 分泌障碍;(5)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感染HBV;(6)基因型C 易导致HVB 隐匿性感染;(7)受其他嗜肝性病毒重叠感染的干扰;(8)宿主免疫应答异常或感染时间长[2]。
隐匿性乙型肝炎的流行率与该国的HBV 总体流行率有关。庄辉等[3]的研究发现,在104 例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的肝炎患者,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发现31 例(29.8%)HBV DNA 阳性。
笔者认为,在临床上对于血清HBV 标志物呈阴性,甚至常规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血清HBV DNA 也呈阴性的不明原因肝炎患者,不要轻易排除HBV 感染,建议使用更敏感的HBV DNA 检测方法、肝穿活检肝脏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测,进一步明确隐匿性乙型肝炎的诊断。这也是乙肝防治指南所提倡的。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12):881-891.
[2] 袁平戈. 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J].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3):317-318.
[3] 庄 辉,李 奎,朱万孚,等. 血清学标志阴性的病毒性肝炎病原学研究[J]. 中华内科杂志,2000,39 (12):8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