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86例

2012-03-19 08:19滕雅萍马玉发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14期
关键词:降糖缓释片胰岛素

滕雅萍 张 勤 马玉发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广东深圳 518101

2型糖尿病(T2DM)是以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代谢紊乱综合征,有报道该病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1]。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其基础治疗方案是在由饮食控制和运动基础上口服有效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对新发T2DM患者在服用二甲双胍基础上,联合使用格列齐特缓释片,效果较为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部新诊断的T2DM患者86例,其中男45例,女41例,年龄31~74岁,平均(38.2±3.2)岁。糖尿病诊断标准为WHO(1999)标准即糖尿病症状+随机静脉血浆血糖≥11.1 mmol/L,或空腹血糖(FPG) ≥7.0 mmol/L,或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2 h血糖(2hPPG)≥11.1 mmol/L,无糖尿病症状者改日重复检查仍达到诊断标准即诊断为糖尿病。并参照《中国2010版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最新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标准,诊断为2型糖尿病。纳入标准:HbA1C在8%以上,且从未接受降糖调脂或胰岛素治疗的新诊断病例。排除标准:对磺脲类及磺胺类药物、对二甲双胍过敏者、BMI<18.5 kg/m2、尿酮体阳性、合并精神病、合并严重感染和外伤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定量高于60 U/L,或血肌酐(Scr)定量高于120 μmol/L者]、肿瘤以及出现糖尿病并发症者。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饮食控制+适度运动疗法,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早晚饭后口服二甲双胍片(MT)(北京市永康药业有限公司,H11020596),2次/d,500 mg/次,无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及血糖控制仍未达标者1周后改为3次/d,用药疗程1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格列齐特缓释片[达美康缓释片,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H20044694],1次/d,30 mg/次早餐前服用,二甲双胍片2次/d,500 mg/次,无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及血糖控制仍未达标者1周后改为3次/d,用药疗程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血糖指标:治疗前及治疗后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定量。

不良反应指标:治疗过程中每4周监测肝肾功能,观察患者有无出现药物相关不耐受临床症状,血糖水平≤3.9 mmol/L定义为低血糖[2]。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降糖效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FPG、2 hPPG、HbA1C指标均较之治疗前大幅下降,见表1。其中,观察组三指标分别下降46.8%、52.9%、34.6%,对照组分别下降37.6%、46.1%、24.1%,观察组治疗后降糖幅度大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不同组别患者1疗程后降糖效果对比情况(±s)

表1 不同组别患者1疗程后降糖效果对比情况(±s)

组别 FPG(mmol/L) 2 hPPG(mmol/L) HbAlC(%)治疗前 治疗后 统计量 治疗前 治疗后 统计量 治疗前 治疗后 统计量观察组 11.1±3.8 5.9±1.7 t=-7.390 P=0.000 10.7±3.8 7.0±2.1 t=-5.042 P=0.000对照组 10.9±4.4 6.8±1.9 t=-5.060 P=0.000 17.4±4.3 8.2±2.7 t=-10.720 P=0.000 10.8±3.2 8.2±2.7 t=-4.696 P=0.000统计量 t=0.204 P=0.839 17.8±5.2 9.6±3.1 t=-8.013 P=0.000 t=-2.088 P=0.041 -t=-0.351 P=0.727 t=-1.672 P=0.047 -t=-0.112 P=0.911 t=-2.075 P=0.042 -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各有2例(5.7%)出现ALT轻度升高(ALT<60 U/L)外,未见其他明显肝肾损害。对照组不良反应主要为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其中5例因腹泻于2周后MT减为每日2次,不适于1周后改为肠溶片尚可耐受。观察组消化道症状同对照组,3例因腹泻于2周后MT减为每日2次早晚餐后服用,未再腹泻。同时,有3例(3.48%)患者用药后晚餐前出现饥饿感、心慌等低血糖症状,出现症状时测指尖血糖低于3.9 mmol/L,在调整MT每日服用2次,格列齐特缓释片药量减半后,低血糖症状消失,血糖控制良好。

3 讨论

2型糖尿病是以一种多基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内分泌性代谢疾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主要病理缺陷和发病机制表现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的相对不足。

MT属双胍类口服降糖药,多年来一直是临床治疗T2DM的首选药物[3]。MT可抑制肝脏糖原异生和葡萄糖分解,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其降糖作用主要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降低胰岛素抵抗[4]。

格列齐特片为磺脲类口服降血糖药物,作用机制是通过直接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提高血液中胰岛素水平,同时抑制肝糖原分解,并促进肌肉组织利用葡萄糖,而发挥降糖作用。格列齐特缓释片(达美康缓释片)采用羟丙甲纤维素系列控释材料制备亲水性骨架片,通过加入不同黏度的羟丙甲纤维素用量及乳糖的用量,调节药物释放速度。服药后的作用峰浓度为2~6 h,半衰期10~12 h,因此,日服1次格列齐特缓释片30 mg能24 h持续控制血糖,具有剂量低、生物利用度高、依从性好的优点[5]。此外,对糖尿病患者而言,严格控制高血糖,可减轻和延缓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并发症。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在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的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研究证明格列齐特缓释片能有效降低内皮素-1(ET-1)水平,提高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对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血管病变效果显著[6-7]。因此,格列齐特缓释片和MT是分别针对胰岛素分泌减少和胰岛素抵抗这两个T2DM发病机制采用的对症药物,作用机理不同,药物学作用各有侧重。

本组资料表明,对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使用格列齐特缓释片和MT可发挥二者的叠加作用,优于单独服用MT的降糖效果;同时,在联合用药中要注意监测患者血糖,针对不同个体适当的减少药物剂量,避免低血糖的出现。格列齐特缓释片副作用少,低血糖发生率低降糖作用可靠、安全,是理想的用药选择。

[1] 江坤仁.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7):57-58.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010版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2010:56.

[3] 张庆顺,张立木.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J].中国药业,2004,13(1):80.

[4] 何阳杰,田媚.格列齐特缓释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1):1232-1233.

[5] 顾明君,刘颖,刘春宏.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6,6(1):38-39.

[6] 方瑾,顾明君,彭丽,等.格列齐特缓释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功能的影响[J].上海医学,2007,30(2):97-99.

[7] 林悦青,林镇坤,黄宜谋,等.格列美脲与格列齐特治疗2型糖尿病的对比研究[J].现代医院,2011,11(11):32-33.

猜你喜欢
降糖缓释片胰岛素
黄连及其有效成分降糖作用的研究进展及量效关系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大叶榄仁叶化学成分及其降糖活性
胰岛素拆封前后保存有别
胰岛素笔有哪些优缺点?
HPLC法同时测定降糖甲片中9种成分
三七总皂苷缓释片处方的优化
氢溴酸高乌甲素纳米粒缓释片的制备
布洛芬缓释片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健康人体内伐昔洛韦缓释片单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