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走出困境之革新思路

2012-03-18 02:15陈晓慧
考试周刊 2012年87期

陈晓慧

摘 要:本文就中职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的途径和办法。

关键词:中职教育语文教学 文化基础课 革新思路

语文是中职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和工具学科,中职学生的语文素质不仅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影响。但是,从现实来看,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无论是在教学管理、教材、质量评估上,还是教学方法上都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如何实现职业教育以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目标,成为每个语文教师认真思考、努力探究的课题,就此我谈谈看法。

一、中职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之现状

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生源质量偏低使文化基础课教学遭遇尴尬

随着我国教育格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人们的教育需求得到满足。处于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夹缝”位置的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几乎全部来自初中生,而且绝大多数是升入高中无望才选择上中职学校的,他们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数学、语文、理化、英语、政治等科目加起来都不足百分。这些文化“先天不足”的学生普遍存在到中职学校学习是为了“混张文凭”找个好工作的思想,对文化基础课由听不懂到听不进直到很反感,提起文化基础课就头疼。有的学生甚至明言:“我来这里就是为了学技术的,我如果语数英成绩好,还来这里干吗?早就上高中去了!”由于大多数学生对文化基础课学习没有热情,文化基础课几乎成了“大酱碟”,需要了就“沾一口”,不需要就弃之一旁,课堂上经常是一团糟。相对专业课程而言,文化基础课教学情景甚是尴尬。

2.教育系统内部认识偏颇使文化基础课教学被忽视

中职教育是以一定的专业教育为基础的,专业技能是中职教育发展的“抓手”,也是职业教育的优势和特色所在。中等职业教育为抓住这根生命线,人为地使得“专业技能”与“文化基础”之间权重失衡,缺乏对学生进行综合职业素质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文化素质的培养。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除了对口升学班级外,一般都比较忽视文化基础课程的开设和实施,文化基础课几乎成了陪衬。在课程设置和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非常突出“专业课”的地位,甚至提出“文化基础课要为专业课服好务、让好路”。为了满足专业课时数,任意删减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内容。由于时间、学制等方面的限制,在过于强调“专业课”的同时便忽略了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结果只注重单一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文化基础方面的教育被忽视,发展不够全面,心理素质较低,缺乏自信,转岗再就业能力低。此外,由于忽视基础文化素质的提高,专业技能发展本身也受到很大的制约,难以进行自我教育与提高,使以后职业生涯的继续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

3.教学评价问题使文化基础课教学缺乏分量

基于中职教育的特性,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成为重中之重,人们的目光都盯在学生专业课程的成绩上,专业课程成绩好,就业安置相对就容易得多。由于中职教育的专业课已经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完善的学校、社会考核评价机制,各种等级证书的考核使各专业知识的评价厚重有力,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把能否取得专业等级证书作为评价这个学生学习优劣的标准。而文化基础课教学则缺少强有力的外部评价机制,内部评价机制又不够完善,对教师而言,其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监控与评价无疑是“宽松”的;对学生而言,其学习过程、学习质量、学习效果等方面的检测与评价更是“宽松”的,这便导致文化基础课教学的考核评价缺乏分量,起不到激励作用。

4.学科定位模糊使文化基础课迷失方向

中职教育文化基础课究竟以初中补习为主还是按教学大纲要求安排课程是各中等职业学校共同存在的难题。中职教育的对口升学压力相对来说要小得多,能够参加对口升学的学生又是少数,这部分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的需要相对大一些。而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在教学实践中难于把握教学深度,如果严格按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则教学几乎无法进行,如果弃教学大纲于不顾,那么何谈保证教学质量,正所谓“教深了不行,教浅了还不行”。如何按“职教性”特点定位文化基础课教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中职教育文化课教学改革的途径与对策

1.摆正“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的关系

中职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是学习的主旋律,由于就业的需要,很自然地就把专业课的砝码加大了。其实,“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并不是矛盾对立的,宽厚的文化基础是培养扎实专业技能的条件,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中等职业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狭窄的专业技能训练,必须注重对学生普通文化素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实现“文化高移、基础宽厚、技能复合、素质全面”的中等职业教育目标。要通过课程整合、弹性学制和必修、选修结合等多种方式组织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个性和实际需要,加强文化基础素质的教育,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要消除重专业课轻文化课,重专业技术培养轻文化基础培养,重眼前谋职轻终身发展的倾向,处理好专业课和文化基础课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全面发展。

2.准确定位文化基础课

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学科定位问题应放在整个中等职业教育系统中来考虑。要根据生源状况,改革、完善文化基础课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提高对文化基础课教学的认识。它在学生培养上应兼顾升学与就业,而侧重在就业;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要致力于提高学生谋职求职的能力和素养;它不仅是工具性和基础性的统一,而且是职教性的体现。只有明确了这一定位问题,才能使文化基础课教学更具有目标性、方向性和针对性。

3.加强文化基础课的学科价值认识

造成“专业技能”与“文化基础”之间权重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文化基础课学科价值认识不够。教育系统内部那种认为学生生源差,文化基础课能学多少算多少的思想的存在,导致文化基础课教学质量不高,教师缺乏教学激情。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加强对文化基础课学科价值的认识。文化基础课教学不仅关系到学生成为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还关系到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不仅关系到学生成为技巧型、技能型人才从而解决就业问题,更关系到学生潜能开发、终身发展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提高对文化基础课教学在中职教育中重要性的认识,将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安排放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和整体课程结构中,使文化基础课程真正体现其学科价值。

4.增强文化基础课的学科教学针对性

增强文化基础课学科教学的针对性,是摆脱目前尴尬状况的重要途径。首先,文化基础课学科教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不搞一刀切,可以试行分层教学,对基础好的学生鼓励参加对口升学考试,对基础差的学生要善于激发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勤奋学习,自我发展,以切实提高整体素质。其次,要把文化基础素质与现代科技意识的培养很好结合起来,在文化基础课学科教学中要突出和强化实用性。还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增强教学过程的形象性、趣味性、参与性,丰富教学内容,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5.加强文化基础课的学科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机制的有效建立对于提高文化基础课学科教学质量,提高学科品位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研究,不断完善教学评价方法,同时应借鉴专业课教学评价方法,不断开拓新的教学评价方法,强化评价功能。例如语文教学可以引进和采用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开发的“ZHC”即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成绩合格的学生可获得“职业汉语水平等级证书”,对学生学习文化基础课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总之,我们要打破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目前所面临的尴尬局面,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使文化基础课在中职教育中真正发挥作用。

参与文献:

[1]苏占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河北师范大学,2008.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3]蒙承陆.优化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探析.广西轻工业,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