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潇
会计在市场经济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在国家经济管理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操守的状况在这一行业中起到了精神控制作用。我国现行会计法规中,已经注意到会计职业道德方面在我国经济建设中能发挥的重要作用。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在第二章第二节专门规定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内容包括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保守秘密、搞好服务六个方面。
部分会计工作人员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认为会计工作整天就是算账,和数字打交道,繁琐又复杂,觉得会计工作无味又枯燥。从而在会计工作中马马虎虎,敷衍了事,甚至随便应付,积极性不高,严重缺乏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
有些会计人员在社会公众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受单位负责人授意、指使,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甚至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报表、会计账簿。根据对一千多名在岗会计人员的调查表明:当单位负责人授意你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选择坚持原则的仅占16.87%;选择按负责人意见办,做好财务“技术处理”的占61.27%。可见,当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一些财会工作者对相关法律、法规、准则、制度不熟悉,不仅不能准确的理解和运用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而且不能及时、准确的进行账目核算,有时甚至披露错误的财务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甚至错误,导致账户分类错误、数据计算错误、数据书写错误、估计错误等错误频频出现。
有的会计工作人员有严重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会计职业道德沦丧,为追求自身私利,故意毁损、隐匿甚至伪造会计资料,更有甚者贪污、挪用公款,走上了犯罪道路。这种违法犯罪行为虽然是少数会计工作人员所为,但也反映在重塑会计职业道德的紧迫性。
一些会计师在执行独立审计业务时,不严格执行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准则,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客观上就是认同财务做假行为,充当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保护伞。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影响到信息接受者的投资等相关经济决策,涉及到会计信息接受者的经济利益。现行《会计法》中虽然明确了会计违法行为的相关法律责任及应追究的刑事责任,但对会计违法人员所应承担的法律制裁处罚力度不够,并且难以量化。因此,制定相关的法律保障措施对于我国当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来说可谓是“亡羊补牢”。
可以建立一套由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学会等民间中介机构、颁布和监督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体系,实现会计行业自律。进一步明确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营造良好的会计从业环境,既要靠会计职业界的努力,也要依托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与协调,尤其是应与法律、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同步,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与监督机制,会计监督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只有同时完善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才能不断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心,充分发挥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才能有效地防止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保证经济活动的平稳正常运行。
我们应加强对《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形式的考核和培训,坚持不懈地在会计人员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把会计法制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地灌输到会计人员的头脑之中,使爱岗敬业、不做假账的职业道德观念深入人心。
会计人员必须具有职业道德,才能更好更自觉地做好传递正确财务信息的工作,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提供正确的依据。导致会计从业人员出现如上的道德缺失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与原因不容忽视,只有打赢了提高会计职业道德这一场仗,才能净化会计信息市场,使我国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