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利伟 杨 利
河南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 洛阳 471002
正常分娩过程中伴随的难以忍受的疼痛是造成广大产妇对分娩产生恐惧的主要原因,甚至为避免分娩痛而选择剖宫产[1]。选择一种既有镇痛效果又对母婴无害的镇痛方法是产科医师和麻醉科医师共同的目标[1-2]。近年来我院采用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应用于分娩镇痛,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06-2012-03足月分娩的初产妇496例,要求分娩镇痛且无明显头盆不称及妊娠并发症者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条件相当但未要求实施分娩镇痛的初产妇496例作为对照组。2组产妇均无内外科并发症及麻醉禁忌证,年龄22~32岁。
1.2 镇痛方法 观察组于宫口开大3cm时,选择L2~3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入硬膜外导管,首次注药0.125%罗哌卡因3mL,观察无异常后再注入10mL,连接镇痛泵,至宫口开全后关闭镇痛泵,同时持续胎心监护。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
1.3 观察项目 (1)镇痛效果:根据口述分级法(URS)。0级:无痛;Ⅰ级:轻度疼痛,可忍受;Ⅱ级(中度):疼痛明显,不能忍受;Ⅲ级(重度):疼痛剧烈,不能忍受。(2)监测胎心及宫缩强度、产妇血压及心率、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1-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2组年龄行t检验,分娩数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疼痛情况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疼痛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表1 2组产妇疼痛效果比较 (n)
2.2 2组产程及缩宫素使用情况比较 观察组第一产程明显缩短(P<0.01);第二、三产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缩宫素使用情况观察组79%,对照组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表2 2组产妇产程及缩宫素使用情况比较 (±s)
表2 2组产妇产程及缩宫素使用情况比较 (±s)
组别 n 第一产程(min)第二产程(min)第三产程(min)缩宫素使用[n(%)]观察组 496 375±197.5 50.05±10.2 5.31±2.23 392(79)对照组 496 537.2±168.2 48.03±11.52 5.74±2.01 238(48)
2.3 分娩镇痛对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 2组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分娩中由于子宫收缩,宫颈和宫体因收缩缺血痉挛,交感神经亢进,宫颈扩张及子宫周围的韧带牵拉引起分娩疼痛。长时间剧烈产痛会导致儿茶酚胺分泌大量增加,周围血管收缩,子宫胎盘血供下降,同时产妇换气过度引起呼吸性碱中毒,使母体血红蛋白释氧量减少,影响胎盘氧供,疼痛还可使产妇精神紧张,体力消耗过度,产力不足,产程延长,导致代谢性酸中毒[1-3]。上述多种因素作用增加了胎儿窘迫发生的风险。疼痛使产妇焦虑、烦躁,对分娩产生恐惧心理,人为选择剖宫产。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镇痛可使产妇疼痛减轻或消失,使产妇得到充分休息,缓解紧张状态,避免母体耗氧量增加,有利于改善胎儿供养状态,减少新生儿酸碱失衡的发生。同时使产程进展顺利,从而降低剖宫产率。
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应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且对宫缩和子宫血流无影响,不使分娩过程延长、停滞或导致产后出血,不抑制胎儿呼吸及循环,产妇清醒,运动不受影响。罗哌卡因(Ropivacaiue)是一种长效酰胺类局麻药,药理学特点为对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低,可产生感觉、运动神经阻滞分离,因而对宫缩影响不大,在低浓度时几乎只产生感觉神经阻滞,产妇运动神经阻滞较轻,且对新生儿呼吸循环抑制作用小,利于临床产科镇痛[1-3]。
近年来多数研究表明,椎管内分娩阻滞不延长第一产程,对第二产程则有可能延长。从本文结果可看出,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可明显缩短第一产程,可能由于产妇精神放松、精力充沛,降低了儿茶酚胺的释放,从而促进宫颈扩张,且盆底与会阴肌肉松弛,促使先露部下降,压迫宫颈,机械性促进宫颈扩张[1]。第二产程与对照组相比并无明显延长,可能是因为我们在第一产程末宫口即将开全时就及时停止镇痛泵,专人指导产妇正确运用产力。对于胎方位异常者,予以改变体位及时纠正[2-4]。
本文表明分娩镇痛对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明显影响。关于缩宫素使用,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原因可能为硬膜外阻滞麻醉对宫缩有一定影响,Alexander报告硬膜外采用局麻药可能引起子宫收缩力减弱,专人观察产程,及时了解宫缩情况,适时使用缩宫素,可调整宫缩,不影响产程进展。
综上所述,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可加速产程进展,不增加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不影响产后出血量,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痛分娩方式,配合一对一的陪伴分娩模式,更为安全有效。
[1] 陈咏玫,李智,孟然,等.罗哌卡因分娩镇痛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9):2 727-2 728.
[2] 于莎莎,张震宇,翟妍,等.罗哌卡因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6):372-374.
[3] 庞云霞,郭卫红,高辉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48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2):1 732-1 733.
[4] 闫秀玲,贾彦彦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