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平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1年12月28日落下帷幕,“农业科技创新”、“保障农民土地、财产、公共服务等方面权益”、“尊重农民意愿”,一个个热点话题引人关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聚焦“三农”,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作为农产品生产保障供给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打基础管长远的政策措施,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八连增”、“八连快”来之不易
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四个首次”:首次迈上1.1万亿斤的新台阶,达11424亿斤:首次连续5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实现连续8年增产:粮食人均占有量首次达到850斤的新水平。同时,主要农产品全面增产。棉油糖、果菜茶、肉蛋奶、水产品全面增产,这是近16年来第一次。特别是在粮食连年丰收的同时,我国农民收入实现连续8年较快增长。2011年,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900多元,实际增长10%以上,增幅再次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1985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
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在灾害重、挑战多的情况下,仍然实现了粮食生产“八连增”、农民增收“八连快”,这是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完善、农业基础不断加强、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新成果。
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下发了8个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直接有效的强农惠农政策。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从2004年的2626亿元快速增加到2011年的1万亿元左右,年均递增21%。
其中,粮食始终是这些强农惠农政策的重中之重。政策支出的着力点主要放在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调动地方政府抓粮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上,其中尤以农业补贴政策最为突出。8年来,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品种的种植面积不仅保持了稳定,而且年均增加1.41%,这充分显示中央出台的各项政策对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业部不久前已确定,2012年要千方百计使粮食产量稳定在10500亿斤以上、农民收入增幅保持在7.5%以上。一些专家认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还将面临严峻挑战——粮食“八连增”后,产量基数高、资源约束日益凸显,气候条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农业防灾减灾压力加大:目前粮食生产的资源要素已绷得很紧,继续扩大种植面积的空间有限,继续提高单产的难度很大。同时,中小企业发展困难增多、出口环境恶化,可能从就业人数和工资水平两方面影响明年农民工资性收入:依靠农产品价格增收,依靠农民外出务工增收,形势都不容乐观。
如何保持我国粮食增产增收的良好势头?这就需要抓住“黄金期”这一重要历史时期,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怎样使农民在粮食增产中得到实惠,持续提高农民种粮务农积极性。二是如何使主产区产粮不吃亏、地方经济能发展,有效调动地方重粮抓粮的积极性。三是怎样进一步完善政策,增强政策的针对性、指向性和有效性,使政策支持持续发挥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支撑作用。四是如何建立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机制,依靠科技提高单产,依靠投入改善生产条件,进一步增强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一号文件锁定农业科技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这个重要支撑。即要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同时,要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
我国能实现粮食“八连增”,2007年以来开展的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发挥了突出作用。集成展示推广优良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生产稳定发展。2011年农业科技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已达52%,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发凸显。
“我国已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在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的情况下,通过科技进步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现代农业发展最重大、最关键、最根本的出路和措施。”
在农业科技的定向上,中央明确强调,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節问题。这更加明确了农业生产要依靠科技、农业科技要服务生产的要求,明确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要坚持产业需求导向,切实解决科技与生产“两张皮”的问题,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与农业农村经济的融合。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强调,推进农村科技创新势在必行、意义重大,务必集中力量、抓紧部署。要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同时要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
农村民生加快改善新农保将实现全覆盖
温家宝总理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社会保障总的方向是完善制度、提高水平、逐步并轨,最终迈向城乡一体化。
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年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今年将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着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和政策补贴标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实现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着力提高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自主发展能力。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说,2012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将从230元提高到300元、国家补助由200元提高到240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将实现全覆盖。
同时,今年还将落实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支持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切实保障农民权益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指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利,无论他们是否还需要以此来做基本保障,也无论他们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入城镇,任何人都无权剥夺。推进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关键在于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产生的增值收益。
中央为何如此强调农民土地权益问题?专家指出,第一,中央提出“三化”同步,就是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必须保护耕地,使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尽量少占耕地,从这个角度讲,需要强化农民土地权益的保障。第二,我们已经认识到,中国城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方面,现在我国虽然有数以亿计的农民到城市打工,许多已经常年生活在城市,但是还不能说他们已经成了真正的市民,他们要完全融入城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另一方面,温家宝总理也明确讲过,我国只靠几个城市圈和少数经济发达地区不可能完成人口的城镇化,要引导产业向内地、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转移,让更多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这也不是短期能够完成的。所以,农民不可能也不应该在较短时间内放弃土地的权益。第三,我们还要推进农业现代化,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把尽量多的人才留在农村。如果不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不保障农民合法的财产权利,农村根本留不住人。
而我们也看到,在一些地方,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的情况时有发生。虽然中央三令五申,但由此引发的矛盾甚至是冲突并不鲜见。从地方政府看,它占用土地的冲动是非常强烈的。近年来,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越来越重,有的地方土地出让收入占到了地方财政的60%以上。同时,城镇化、工业化也需要大量建设用地,这些建设用地不管是征用的农用地,还是通过增减挂钩等方法置换而来,大部分都来自农村。另一方面,征地制度也存在不足的地方,主要是征地范围过宽,补偿标准较低,还有对农民权益的保障措施不够细致,执行的力度也参差不齐。因此,正像温家宝总理所说的那样,我国的征地制度需要加快进行改革。
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指出,征地制度改革,要改变过度、过快消耗农用地状态,尽最大努力减少征地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征地补偿是按照土地财产市场价值对农民进行补偿,征地安置是按社会公平原则。由国家对被征地农民进行失地救助和长远生活保障,两者完全不同,总体上要把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长远安置区别开来。被征地农民安置,应该在征地成本中加大。他表示,征地制度改革要重点规范征地行为和程序,完善征地补偿安置,调节好农地转用后级差地租收益分配,让被征地农民分享城市化成果。
责编木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