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德年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质量管理处,湖北黄冈438000)
普通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自1989年开始评选,每四年评选一次,至今已评选六届,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领域最高层次的奖项,也是高校在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最具有标志性的成果。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近十几年来得到了蓬勃发展,其在校生人数几乎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数持平。为培养更多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改革,取得了大量优秀的教学成果。新一轮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在即,为了更好地总结高职教学改革的成果与经验,笔者对第五届、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高职院校获奖项目加以系统梳理分析,从而更好地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工作。
2005年7月,教育部正式公布了第五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和名单。整个奖项包含特等奖3项、一等奖59项、二等奖537项,共计599项。其中高职院校申报的教学成果获一等奖5项,占一等奖获奖项目的8.5%;获二等奖19项,占二等奖获奖项目的3.5%,合计有24项,占全部获奖成果的4.0%,其中有1项成果高职院校为参与完成单位,1项成果由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完成。
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共评出特等奖2项、一等奖64项、二等奖585项,共计651项。其中高职院校申报的成果获一等奖8项,占一等奖获奖项目的12.5%;获二等奖80项,占二等奖获奖项目的13.7%;合计有 88项,占全部获奖成果的13.5%,其中有5项成果高职院校为参与完成单位。
与2005年的第五届相比,高职院校获得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获奖比例从4.0%提高到13.5%,同比增长了9.5%。说明高职院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指导思想,教学改革、内涵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虽然获奖数量增多,但获奖比例依然不高,与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相比,差距甚远。
2005年,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为1091所,到2009年增加至1207所,在校生人数由500多万增长到900多万人,占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46%,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挥了重要作用。高职院校需要继续不断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改革方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依据政府年度统计的办法,按地理位置把中国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其中,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吉林、黑龙江、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8个省;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广西、内蒙古等12个省、市、自治区。
第五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高职院校共获奖24项,其中东部14项,中部7项,西部3项;5项一等奖中,东部2项,中部2项,西部1项;19项二等奖中,东部12项,中部5项,西部2项。
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高职院校共获奖88项,按照区域划分,其中东部62项,中部13项,西部13项;在8项一等奖中,东部5项,西部3项;在80项二等奖中,东部57项,中部13项,西部10项。
可以看出,我国高职院校获奖区域分布极不均衡,第五届东部地区获奖总数的比例达到58.3%,中部和西部所获奖项加起来41.7%;而第六届东部地区获奖总数的比例超过70%,中部和西部所获奖项加起来还不到30%。这表明一方面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促使高职院校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更多地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也与我国高职院校布局密切相关,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地区的高职院校数量尤其是示范高职院校的数量较多,通常获奖的项目也比较多。
第五届全国共有12个省、市的高职院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最多的省市分别是广东获得5项,河南和天津各获得4项。不管是获奖省份,还是获奖数量,整体徧低,这与当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是相对应的。
第六届全国共有24个省、市、自治区的高职院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中,江苏和四川分别获2项,天津、河北、浙江和重庆各获1项。获奖数最多的省份,依次为浙江13项,江苏和广东各9项,天津8项,中部省份最多的为河南4项,西部省份最多的为广西4项。按省份统计的结果也表明,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也突出,中西部地区尚存在较大差距。
第五届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类型涉及到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办学模式、教学模式、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其中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办学模式改革的获奖比例高,分别是 29.2%、25.0%、12.5% 和12.5%,合计获奖比例占总获奖项目的79.2%。
表1 第五届、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高职院校获奖项目类型统计
第六届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类型主要有如下几类:办学模式、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教学质量评价、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学生素质、专业建设、资源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集中在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教学条件建设、课程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这三种类型的成果获奖比例合计占总获奖项目的68.2%。另外,与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专业建设、内涵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学生素质培养等也受到高职院校的普遍重视。
第五届、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高职院校共有87所,其中第五届获奖高职院校23所,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1个,第六届获奖高职院校75所;两届教学成果获奖项目数在1个以上的高职院校共有22所,22所院校合计获奖数占第五届教学成果奖高职获奖比例的52.1%,占第六届教学成果奖高职获奖比例的39.8%。22所院校中18所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2所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表2 第五届、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高职院校获奖统计
近十年来,高职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国家为了提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分别于2006年~2008年启动了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和2010年~2012年启动100所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引领全国1000多所高职院校的共同发展。
对教学成果获奖主体院校的分析中,我们把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纳入分析范畴进行分析。
在第五届教学成果奖中,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获一等奖 1项,二等奖 14项,占获奖总数的66.7%,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仅获二等奖1项,占获奖总数的4.2%,其他院校获奖占获奖总数的29.2%。
在第六届教学成果奖中,高职院校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8项,其中7项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获得,占获奖总数的87.5%;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共获得一等奖7项,二等奖57项,占获奖总数的72.7%,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获二等奖11项,占获奖总数的12.5%,其他院校获奖占获奖总数的 14.8%。
以上结果表明,“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以后,各建设院校积极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取得了斐然的建设成绩,在整体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已经远远地走在全国高职院校的前列。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也开始在悄然发力,特别是在2010年立项建设以来,积极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专业与产业对接,期待着在新一轮教学成果奖评比中有良好的表现。
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注重与企业合作,积极探索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不断完善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表3 第五届、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合作获奖项目统计
从表3中可以看出,第五届、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高职院校合作获奖项目比例远远高于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在开放办学,引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合作办学模式走在了普通高校的前面。高职人才培养具有更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实用性。
从获奖的团队情况来看,项目主持人均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其中,第五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高职院校获奖团队中,由校领导主持的项目20项,占获奖总数的83.3%;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高职院校获奖团队中,由校领导主持的项目63项,占获奖总数的71.6%,尤其是合作获奖项目,其项目主持人全部都为校领导和二级学院的院领导。由此不难看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十分重视领导挂帅,也便于更好地整合教学资源,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全面深入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表4 第五届、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高职合作获奖项目获奖团队统计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依然是教学成果奖的获奖主体
近年来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方兴未艾。尤其是从2006年“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启动以来,各高职院校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建设、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其中示范校占据了先机,在第六届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国家一等奖 87.5%,二等奖 71.3%,合计 72.7%),而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和其它高职院校也紧随其后,办学理念日趋成熟,教学改革不断地深化,其改革成果相继涌现。
高职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成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是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立足点;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高职教学改革的实质;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训教学基地建设、顶岗实习管理)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保障,因此,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仍然会是高职院校获得第七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主体方面。
(二)专业教学资源建设获奖将有所突破
随着国家大力推行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2010年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11个,2011年立项17个,其中汽车检测与维修、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数控技术等3个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已进入验收阶段,本年度更多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即将验收,开放共享的优秀学习资源已经形成了具体成果,因此,数字化开放式教学平台建设将会是教学成果奖新的亮点。
(三)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受到关注
自2010年推行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以来,各骨干校主动健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话机制,积极探索建立校企合作董事会、理事会,与行业企业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推进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机制改革、制度完善、模式创新,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逐步推进校企双方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教产对接体制机制创新将受到新一轮教学成果奖的重视。
(四)专业服务产业发展是专业建设和发展的趋势
为推动高等职业学校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升服务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中国创造战略目标的实施输送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指导、部署各地制定项目建设规划。支持1000个左右紧贴产业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社会认可度高、就业好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成为了新的关注点。
(五)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不断深入
2011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始探索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制度,在合理确定职业教育的规模与结构的基础上,做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教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等十个方面的衔接,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为打通和拓宽技能型人才培养和成长的通道,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人才,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试点工作。系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将成为新一轮教学成果奖关注的重点之一。
(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创业教育、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开始凸现,也将会成为申报教学成果奖新的机遇。
注释:
①获奖项目的地域分布,统计的原则是按照获奖者的排序,取排名第一的获奖者所在单位进行分析,不重复
[1]张祺午.高职教学成果:期待更好更多[J].职业技术教育,2009(36).
[2]廖波光,张慧敏.高职教学改革现状分析及趋势展望[J].职业技术教育,2010(19).
[3]郑景丽,陈绍友.关于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获奖主体的研判及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17).
[4]袁本涛.中国高校教学改革的现状与趋势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6(02).
[5]曾尔雷,唐苏琼.我国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1(01).